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978篇
  免费   7169篇
  国内免费   4370篇
耳鼻咽喉   1120篇
儿科学   2038篇
妇产科学   1411篇
基础医学   4939篇
口腔科学   1943篇
临床医学   24483篇
内科学   12066篇
皮肤病学   2094篇
神经病学   3369篇
特种医学   744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1篇
外科学   10636篇
综合类   51771篇
预防医学   17154篇
眼科学   2759篇
药学   21512篇
  265篇
中国医学   9775篇
肿瘤学   5619篇
  2024年   793篇
  2023年   2757篇
  2022年   3419篇
  2021年   4093篇
  2020年   3383篇
  2019年   2788篇
  2018年   1458篇
  2017年   2374篇
  2016年   2767篇
  2015年   3257篇
  2014年   6086篇
  2013年   6002篇
  2012年   8082篇
  2011年   8630篇
  2010年   8319篇
  2009年   8391篇
  2008年   10756篇
  2007年   8803篇
  2006年   8365篇
  2005年   9437篇
  2004年   6430篇
  2003年   10160篇
  2002年   14777篇
  2001年   9699篇
  2000年   4547篇
  1999年   3590篇
  1998年   3364篇
  1997年   4723篇
  1996年   3784篇
  1995年   3269篇
  1994年   2515篇
  1993年   885篇
  1992年   665篇
  1991年   596篇
  1990年   492篇
  1989年   415篇
  1988年   210篇
  1987年   190篇
  1986年   124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7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中医药发展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医药行业贯彻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新形势下,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中药工业需要加快突破的关键领域之一。对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领域在工艺设计、分析检测、过程建模、制造装备等方面的关键共性问题进行解析,综述了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中工艺过程理解、生产过程实时分析方法开发、过程控制策略建立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企业研究实践,介绍了质量源于设计(quality by design,Qb D)、过程分析技术(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PAT)、实验设计(design of experiment,DOE)、多变量统计分析等关键技术在上述3个研究方向中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实际工业应用的难点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中药企业应用和提升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平面 CT 重建对体内异物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组113例体内异物全部取出,无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多平面 CT 重建在体内异物的诊断中安全有效,对于怀疑体内异物的患者均可进行多平面 CT 重建检查。  相似文献   
3.
<正>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对人体危害严重的性传播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强、潜伏期长、临床表现复杂等特点,且感染梅毒可促进艾滋病的传播。其中旧中国流行严重,新中国成立后,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于1964年基本消灭了性病。但改革开放后,性病死灰复燃,梅毒再度流行,发病逐年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逐步癌变的过程,影像学技术对多步癌变结节的早期准确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总结肝硬化结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影像特征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实现肝硬化再生结节多步演变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磁共振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肝性脑病诊断价值的影响。方法选取肝性脑病患者71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69例乙肝肝硬化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行MRI、多层螺旋CT检测,对比肝性脑病不同分级患者门静脉系各血管直径,比较MR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结果。结果肝性脑病Ⅲ级患者肝内门静脉右支、肝内门静脉左支、脾静脉、胃左静脉直径均大于Ⅰ级、Ⅱ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肝性脑病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性脑病病情程度,可有效提高肝性脑病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可为肝性脑病临床控制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3-2017年盐城市流感样病例(ILI)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流感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7年盐城市ILI及实验室检测信息,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共报告ILI 62 999例,各年IL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5-2017年每年均存在冬春季(第1~10周)和夏秋季(第30~36周)两个流行高峰,2013年和2015年秋季流行高峰较为明显。ILI发病人群以<15岁婴幼儿及儿童为主(占88.8%),各年度年龄组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行毒株以甲H1N1型、乙型和甲H3型中的两型交替出现为主。ILI标本阳性率为8.14%,其中甲H1N1占29.85%,季H3占38.20%,B型占30.69%,病毒阳性率峰值与ILI%高峰存在正相关(r=0.562,P <0.001)。≥60岁龄组阳性率(11.62%)高于5~岁组(7.75%)、15~岁组(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感染流感核酸型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感/ILI暴发疫情共报告25起,主要集中在2017年(14起)、2016年(7起),其中2017年以乙型为主,2016年以季H3型为主。结论 ILI流行时间分布与病毒阳性率趋势一致,流感病毒流行毒株存在年度变异,建议发病高峰期对中小学及托幼机构、老年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柔比星(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在促进主动脉夹层(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胸AD全弓置换患者10例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心脏移植术患者3例为对照组,2组均于术中取AD血管标本。另取3周龄雄性C57BL/6J野生型小鼠1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对照组(WT组)、β氨基丙腈酯(BAPN)组(第3周开始饲喂含0.25%BAPN小鼠维持饲料)、BAPN+Dox组(根据体质量每周腹腔注射3mg/kg Dox,连续5周,第3周开始饲喂饲料同BAPN组),5周后,游离小鼠主动脉,4%多聚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组织P53蛋白表达,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组P53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0.76±0.05 vs 0.39±0.11),凋亡细胞明显增多[(38.3±8.7)%vs (12.6±1.2)%](P0.01)。BAPN+Dox组死亡率明显高于BAPN组(100.0%vs 66.7%);BAPN+Dox组组织P53蛋白较BAPN组显著升高;VSMC凋亡明显增多,且2组P53蛋白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均较WT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Dox介导的血管损伤可能通过诱导VSMC凋亡,促进A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8.
9.
<正>有时候,痴呆有多种原因。了解诊断知识有助于制定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患痴呆的最常见原因,是约80%患者的病因。随着阿尔茨海默病进展,异常蛋白开始在脑部堆积,影响记忆力、推理能力、计划能力和其他大脑功能。但其他原因也可导致痴呆。老年人常见的痴呆为血管性痴呆,即供应血液至大脑的动脉被堵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猪腊油炸食品摄入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采取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96例,根据性别、年龄(±5岁)进行1∶1∶1配比选取同期行内镜下碘染色剂指示性活检技术筛查的食管癌前病变患者96例及健康对照组96例进行研究。收集调查对象一般资料及日常健康习惯等信息,并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猪腊油炸食品摄入等因素与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基础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食管癌家族史(OR=1.149,95%CI:1.061~1.258))、有吸烟史(OR=1.204,95%CI:1.038~1.479)、有饮酒史(OR=2.153,95%CI:1.429~2.607)、进食烫食频率(1次/周~1次/月(OR=1.413,95%CI:1.104~1.711),1次/周(OR=2.542,95%CI:1.393~2.930))、进食腌制食品频率(1次/周~1次/月(OR=1.472,95%CI:1.138~1.806),1次/周(OR=2.873,95%CI:1.724~3.285))及进食猪腊油炸食品频率(1次/周~1次/月(OR=1.389,95%CI:1.146~1.793),1次/周(OR=2.948,95%CI=2.034~3.583))均为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发生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猪腊油炸食品摄入频率过高是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危险因素,减少此类食物的摄入量可有效预防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发生。同时,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因素均可增加患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