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药材呈圆柱形或有纵槽的半圆柱形,稍弯曲,长10~30 cm,直径1~3 cm,表面黄褐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外皮脱落处可见丝瓜络状细筋脉;根头偶有黑色发黏的胶状物,习称"油头"。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至黄色,具有深黄色稀疏油点及裂隙,木部较宽,有放射状纹理;有的中心呈枯朽状,气微香,味苦,嚼之粘牙。  相似文献   
2.
药材鉴别要点粉葛药材呈圆柱形或类纺锤形,或半圆柱形;长12~15 cm,直径4~8 cm,有的为纵切或斜切之厚片,大小不一。表面黄白色至淡棕色,未去外皮的呈灰棕色。体重,质硬,富含粉性,其横切面可见由纤维形成的浅棕色同心性环纹,纵切面可见纤维形成的数条纵纹。气微,味微甜。  相似文献   
3.
青木香     
药材鉴别要点青木香,根入药,根呈圆柱形至扁圆柱形,略弯曲长3~15 cm,直径0.5~1.5 cm,表面黄褐色至灰棕色,粗糙不平。有纵皱纹及须根茎。质脆,亦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淡黄色,木部宽广,射线乳白色,木质部淡黄色,呈放射状,导管孔明显,形成层环明显,气香特异,味苦。  相似文献   
4.
1乳头内陷乳头内陷,是指乳头缩在乳晕皮面内,乳头与乳晕皮肤平齐。正常情况,乳头是一圆柱形突起结节,突出乳晕皮面约1.5~2cm,大小可从0.5~1.5cm不等。1.1临床表现乳头内陷极为多见,多为先天性,后天性多继发于炎症和乳癌。乳头缩在乳晕皮面内的,称乳头内陷,若乳头完全翻向乳房内  相似文献   
5.
北沙参又称海沙参、银条参,为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根,每年七八月份采挖,除去地上茎及须根,洗净泥土,放开水中烫后,剥去外皮,晒干即可入药。其性凉,味甘苦淡,具有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的功效,用于治疗肺热燥咳、虚痨久咳、阴伤咽干和口渴等症。市场上有以石竹科植物石生蝇子草的干燥根冒充北沙参的情况,使用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6.
常山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梁代《名医别录》曰:"常山生益州山谷及汉中。二月、八月采根,阴干"。《唐本草》言:"常山生山谷间。茎圆有节,高者不过三四尺。叶似茗而狭长,两两相当。三月生白花,青萼。五月结实青圆,三子为房。其草暴躁色青白,堪用。若阴干便黑烂郁坏矣"。  相似文献   
7.
高宾  郭淑珍  唐锴 《首都医药》2013,(15):49-49
伸筋草别名石松,始载于《本草拾遗》,陈藏器曰:"生天台山石上,如松,高一二尺。"李时珍曰:"此即玉柏之长者也,名山皆有之。"伸筋草一名始于清代《分类草药性》。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载有筋骨草,曰:"筋骨草生山溪间,绿蔓绒毛,就茎生叉,长至数尺,着地生根,头绪繁絮,如人经络,俚医以为调和筋骨之药,名为小伸筋,秋时茎梢发白芽,宛如小牙。"本品味微苦、  相似文献   
8.
李炎 《中老年保健》2023,(10):34-35
<正>泡沫轴的规格泡沫轴有圆柱形与半圆形两种规格。标准直径约为15cm(厘米),长度有92cm、46cm及30cm等3种规格。一般泡沫轴是由PE及EVA材料做成,硬度适中,适合初学者。还有一种是由EPP材料做成,硬度相对比较高,适合运动员使用。现在更有表面是锯齿状的泡沫轴,用于更进一步增加对肌肉及筋膜的放松。  相似文献   
9.
曼陀罗为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圆柱形直立,高可达2米,常2岐状分枝。叶互生,宽卵形,顶端渐尖,边缘显不规则波状线裂。夏秋开花,花色有白、紫、红等。花单生叶腋或枝叉间,花冠漏斗状,形似牵牛花,但比牵牛花大,朝开夜合。秋后结果,圆而有丁拐,内有种子。原产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华南、华中一带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刘振启  刘杰 《首都医药》2011,18(21):49-49
茜草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茜草,原名茜根,别名红茜草、血茜草。味苦,性寒。具有凉血,止血,祛斑,通经之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打肿痛等症。临床常用茜草和茜草炭两种规格。来源及采收加工药典收载的茜草为茜草科植物茜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