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458篇
  免费   26623篇
  国内免费   16190篇
耳鼻咽喉   2518篇
儿科学   4275篇
妇产科学   3086篇
基础医学   19751篇
口腔科学   3923篇
临床医学   64177篇
内科学   39015篇
皮肤病学   3063篇
神经病学   11244篇
特种医学   1049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65篇
外科学   24593篇
综合类   119905篇
预防医学   38683篇
眼科学   3126篇
药学   64744篇
  1002篇
中国医学   48071篇
肿瘤学   10436篇
  2024年   4871篇
  2023年   16594篇
  2022年   16025篇
  2021年   17935篇
  2020年   14735篇
  2019年   15185篇
  2018年   7260篇
  2017年   12342篇
  2016年   12627篇
  2015年   13837篇
  2014年   21269篇
  2013年   20722篇
  2012年   26935篇
  2011年   28454篇
  2010年   26292篇
  2009年   25976篇
  2008年   28503篇
  2007年   25691篇
  2006年   25121篇
  2005年   25992篇
  2004年   19802篇
  2003年   14683篇
  2002年   8918篇
  2001年   7728篇
  2000年   6072篇
  1999年   5184篇
  1998年   3971篇
  1997年   3404篇
  1996年   2738篇
  1995年   2488篇
  1994年   2068篇
  1993年   1654篇
  1992年   1448篇
  1991年   1371篇
  1990年   1203篇
  1989年   1207篇
  1988年   559篇
  1987年   482篇
  1986年   367篇
  1985年   233篇
  1984年   132篇
  1983年   80篇
  1982年   85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收集特重度烧伤(总TBSA50%以上或三度TBSA20%以上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患者围术期凝血指标(APTT、PT、FIB、DD和PLT),分析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近3年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烧伤外科收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148例,根据入院14 d内的预后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生存组男性129例,女性9例;年龄24~59岁,平均(43.30±12.90)岁。死亡组男性8例,女性2例;年龄26~63岁,平均(46.19±15.41)岁。收集入院时(T0),术前(早晨入手术室前,T1),术毕(送至PACU未拔除气管导管前,T2)及术后2 d(T3)4个时间点的凝血指标,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动态差异。 结果死亡组休克期输液量、累计血浆、红细胞输入量显著高于生存组(P<0.01)。T0时,生存组的FIB(1.78±0.32)显著高于死亡组(1.26±0.07)(P<0.05);T2时,两组APTT、PT均显著缩短(P<0.05),生存组的FIB(3.86±0.40)显著高于死亡组(2.45±1.02)(P<0.05);T3时,死亡组PLT显著低于生存组(P<0.01)。 结论特重度烧伤患者在围手术期易出现高凝状态,并且这可能导致患者死亡。静吸复合麻醉和围术期大量液体复苏会促进患者的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3.
洪维艳 《贵州医药》2022,(2):321-322
目的 探讨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5A护理对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以常规健康宣教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以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5A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尿病认知水平、骨质疏松症认知水平、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运动效能维度、钙效能维度评分。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DKT评分、OKT评分、饮食维度评分、运动维度评分、血糖监测维度评分、运动效能维度评分及钙效能维度评分均提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结构化健康教育联合5A护理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性骨质疏松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法 以2021年1—10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接诊的精神疾病门诊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在相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要求与病例组家庭人口数大致相当、性别相同、年龄±0.5岁、婚姻状态相同且无无精神疾病病史或严重躯体疾病,符合条件的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病例组和对照组均为785名。病例年龄18~71岁,以60~71岁所占比例最高,占42.17%,居住地以城市为主,占79.11%。婚姻状态以未婚所占比例最高,56.3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性别、年龄、居住地、父亲受教育程度、母亲受教育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人群的受教育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功能之中的沟通(β'=-0.103)、角色(β'=-0.032)、情感反应(β'=-0.111)、家庭教养中的母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03)、母亲偏爱被试(β'=0.081)、父亲情感温暖和理解(β'=-0.237)、父亲过分干涉(β'=0.181)为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因素。结论 精神疾病患者家庭功能及家庭教养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较多,精神卫生工作者可从家庭功能和家庭教养方式等方面着手,以提高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胃蛋白酶原(PG)Ⅰ、Ⅱ及PG-Ⅰ/Ⅱ比值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101例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检测血清IL-6和PG-Ⅰ/Ⅱ水平。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使用Kaplan-Meier曲线明确患者预后与各指标间的关系。结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提示,IL-6、PG-Ⅰ和PG-Ⅰ/Ⅱ比值在最佳切割值为10.23pg/mL、30.65μg/L和2.44时,可评估患者的预后,而PG-Ⅱ则无法评估患者的预后。与IL-6≤10.23pg/mL组相比,IL-6> 10.23pg/mL组的肿瘤细胞分化更差、TNM分期Ⅲ期比例明显升高。Kaplan-Meier曲线结果表明,IL-6> 10.23pg/m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IL-6≤10.23pg/mL组(28个月vs47个月,P<0.001);PG-Ⅰ≤30.65μg/L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30.65μg/L组(34个月vs49个月,P=0.008);PG-Ⅰ/Ⅱ≤2.44组的中位生存期显著短于PG-Ⅰ/Ⅱ> 2.44组(29个月vs56个月,P=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IL-6及PG-Ⅰ/Ⅱ比值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检测IL-6及PG-Ⅰ/Ⅱ比值有助于评估老年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痛情绪是指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痛情绪相关神经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某些神经环路有关,笔者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展开,就痛情绪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受体分类、脑区通路、共疾病以及各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和痛情绪相关神经环路中各个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背景 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3〔25-(OH)VD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84、-0.374、-0.360,P<0.05),25-(OH)VD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s=0.275,P<0.05)。 结论 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床头柜不同摆放位置结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40例,A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健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B组在A组治疗训练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功能训练,并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健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C组在B组治疗训练的基础上,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患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干预后比较3组患者单侧忽略程度、肢体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单侧忽略程度均较治疗前减轻,且C组轻于A、B两组,3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C组高于A、B两组(均P<0.05);B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训练、认知功能训练的基础上,将摆放日常生活用品的床头柜置于患侧肢体所在侧的床头,可以减轻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程度,促进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华医学杂志》2022,(24):1852-1853
本文报道1例64岁女性胃体幽门腺腺瘤(PGA)患者, 系罕见散发病例, 且该患者无自身免疫性胃炎、无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未感染幽门螺杆菌及无萎缩性胃炎。PGA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肿瘤。腺体呈现胃幽门腺分化, 细胞呈立方或柱状, 胞质嗜酸性至嗜两性, 无黏蛋白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细胞具有胃幽门腺分化的标志物, 包括黏蛋白5Ac(MUC5Ac)和MUC6。患者于2018年1月19日在静脉麻醉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最终病理诊断:胃PGA;肉眼分型:0~Ⅱa;病变范围:1.0 cm×0.5 cm;水平切缘及基底切缘净。PGA可以进行保守治疗, 也可行ESD完全切除。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常见原因。益生菌是通过定植在人体内,改变宿主某一部位菌群组成的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近年关于益生菌与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关系的研究,成为本领域研究热点。益生菌可增强肠道免疫功能,提高新生儿全身免疫力,从而对其呼吸系统疾病的各病理及病理生理功能产生阻遏作用,达到治疗该类疾病的目的。笔者拟就益生菌的定义及种类,新生儿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治疗机制,以及对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等最新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促进广大儿科医师更好地了解益生菌在治疗该类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