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医学术核心和诊治要则的“辨证施治”或“辨证论治” ,其基本内涵 ,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一定程度体现。此重要学术思想 ,在《伤寒杂病论》中得到进一步阐述发挥和普遍应用 ,并为后世历代医家所遵循。但是 ,专门术语“辨证施治”、“辨证论治” ,从现存古代中医文献看 ,却是在明、清时期的医籍才见载。  现今能看到最早记载“辨证施治”术语的文献 ,是明末《周慎斋遗书》,在卷二内 ,有专列标题为“辨证施治”一节。  《周慎斋遗书》又名《慎斋遗书》 ,是明代医家周之 (号慎斋 )的医学论述与经验之记录。周慎斋约生活于公元 1 …  相似文献   
2.
周慎斋先生,名之干,宛陵太平(今安徽省太平县)人,生于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1)。中年时候不幸得了腹部胀满的病,痛苦得难以忍受,四处访求名医治疗都没有效果。后来自己又广泛收集医方,但却不敢盲目服用。  相似文献   
3.
周慎斋,明代名医,尤善脉诊,精通内伤杂病,且善以五行制化、阴阳升降之理解释及治疗疾病,重视脾胃,总结其平生经验,概括为二十六字元机,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4.
明末医家周慎斋对虚损从三焦分治,主要责之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上焦虚损病机为肺金虚寒,水亏火炎,周氏用温肺汤、和中散,以补脾益肺,温暖金水。中焦虚损,周氏提出"中气以空为贵"思想,脾虚则中土填实,升降失调,气机停滞,治疗上重在补脾胃,调升降。下焦虚损责之于真水、真火之不足。若真水不足,则直补真水或补肺生水;若真火不足,则提出"从"字元机,从真火之性,以引火归元。周氏又发挥了补脾阴法,既补脾阴,又补真水,进一步完善了脾胃学说。  相似文献   
5.
介绍周之干的生平及其著作,概述《周慎斋医案稿》的版本及内容情况,并探析了《周慎斋医案稿》中周之干的治疗经验与用药特色。总结《周慎斋医案稿》的学术思想,包括学有渊源,治有法度;整体观念,辨证施治;重视脾胃,善治内伤;变化心裁,不执死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对明代医家周慎斋辨治虚损的特色进行探析。周氏认为脾胃虚衰是虚损之关键,提出虚损“纵有变证,只从脾胃论治”;将创立的“二十六字元机”融入具体治法之中,以理、补为主,兼用固、从、责、清、兼等虚损治法;并以脾胃脉象预测虚损转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周慎斋脉诊学术思想特色。方法:通过分析周慎斋《慎斋遗书》《医家秘奥》脉论原文,结合文献查阅的方法,从脉象、脉理和主病等方面梳理其脉诊学术思想。结果:慎斋先生重视“三部九候、人迎气口”脉诊诊法,灵活运用以脉辨神与力、以脉辨胃气胃阳、以脉辨气血精神等望色切诊之法;并将脉诊与脏腑、八纲、三焦等辨证方法结合,充分发挥脾胃学说,明确脾阴证治,重视肾与命门,最终将脉诊理论应用于临床,明辨病机,指导遣方用药。结论:慎斋先生脉诊理论融合脉象、脉理、主病以及治法方药来辨治疾病,临证经验丰富,为脉学理论的临床运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9.
周慎斋为明朝著名医家,重视脾胃,善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杂病,自创二十六字元机,对后世影响颇深。通过对其代表性医案数则加以阐释说明,或可为诸多同道的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周慎斋为明代末期著名中医学家,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治疗脾胃病。尤其是运用"补肾不如补脾"理论治疗泄泻,颇具特色。本文旨在对其"补肾不如补脾"理论进行探讨,并通过解析其代表性医案,对其阳气下陷,调脾复枢;肾阴不足,治宜补脾;脾肾两虚,温脾升阳等分型论治泄泻的经验进行梳理,为今后防治泄泻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