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4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85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脊柱化脓性骨髓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9年7月~2003年8月,收治以腰痛伴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3~61岁,平均36.6岁.患者先有胸、腰背部疼痛,11例出现剧烈疼痛,伴有体温升高(超过39℃),局部无红肿,有深压痛及叩击痛,脊柱活动受限,但无脊髓及马尾神经压迫症状,二便正常.对患者行白细胞计数、血沉和MR等检查.12例患者中,10例血沉超过60 mm/1 h,1例血沉为28mm/1 h,1例血沉为50mm/1 h.2例患者白细胞计数超过1.0×109/L.4例患者经椎弓根穿刺活检,阳性率为75%.入院后即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治疗至少6周,继而口服抗生素治疗6周,11例患者血沉于治疗后1个月下降50%以上,约91.7%的患者保守治疗有效.结果12例患者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年2个月.获得随访的9例患者中,7例无临床症状,1例有轻微背痛,1例有慢性严重背痛的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7例行MR检查,2例显示局部椎体及椎间盘仍有破坏,T1加权像示低信号范围缩小,T2加权像示仍为高信号,但无腰背痛等临床症状.结论脊柱化脓性骨髓炎患者血沉较白细胞计数敏感;MR及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有重要意义.采用静脉滴注抗生素及口服抗生素序贯疗法治疗1个月后血沉下降是保守治疗成功的标志,保守治疗无效者可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肾及输尿管结石是常见病。笔者近两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及肾区叩击法治疗肾及输尿管结石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360°环状减压、固定重建术治疗T4椎体血管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1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活动无明显受限,T4棘突累压痛、叩击痛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 应用多种方法对经络的循行路线进行了检测和显示,证明其行程与古典的经络路线基本一致,结果稳定,可重复。但是,显性感传的经络现象在人群中只占25%左右,而人群中大多数是属于隐性感传,应用生物物理学方法已观察到皮肤低电阻点(穴位)循  相似文献   
5.
磁圆针叩击治疗婴幼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 1995年 5月至 1998年 5月 ,运用磁圆针叩击穴位治疗婴幼儿腹泻 ,取得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门诊治疗病人 ,共 74例 ,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34例。治疗组 4 0例中 ,男 2 2例 ,女 18例 ,年龄 5mo~ 1a者2 3例 ,1~ 2a者 9例 ,2~ 3a者 8例 ,病程最短者 1d ,最长者 10d。对照组中 ,年龄 5mo~ 1a者 19例 ,1~2a者 9例 ,2~ 3a者 6例 ,病程最短者 1d ,最长者 7d。1.2 诊断标准 全部病例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临床主要表现为患儿大便次数增多 ,3…  相似文献   
6.
1.病例资料 患女性,54岁,无明显诱因渐渐感觉腹部膨满、头昏、乏力逐步加重,1996年5月25日收入院诊治。查体:T36.9℃,P92次/分,R22攻/分,BP12/8KPa,精神萎靡,中度贫血貌,结膜及口唇苍白,颈软,心肺检查正常,腹部膨隆,未见胃及肠形和蠕动渡,肋下未触到肝脾,全腹有轻度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有移动性浊音,肝区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减弱。B超检查显示,  相似文献   
7.
刘福泉  牟殿君 《河北医药》2005,27(6):479-479
患者,男,10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伴恶心、呕吐、发热2d入院。2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阵发性,每日发作数次,疼痛很快转移到右下腹,伴恶心、呕吐、发热,大便每日1次,无血便。查体:体温38.2℃,呼吸24次/min,脉搏96次/min,全身皮肤无黄染,无出血点及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腹部平软,全腹压痛阳性,以右下腹为著,反跳痛可疑,无肌紧张,肠鸣音活跃,肾区无叩击痛,  相似文献   
8.
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甲肝)的病原体。甲肝是一种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发病率高,传染性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感染者粪便污染水、食物、用具引起传染)经粪-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45d(平均30d),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大多在38℃~39℃之间,平均发热3d;恶心、厌油、纳差、腹胀、溏便等消化道症状;大部分患者有肝脾轻度或中度肿大,肝区叩击痛或压痛;肝功能异常;甲肝IgM阳性。采用对症治疗,病程一般为3个月,病后免疫力持久。  相似文献   
9.
劳群  章士正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12):831-831
患者男,55岁,体检发现双肾肿块3 d入院。无肉眼血尿、腰酸腰痛,无发热乏力等不适。体温37℃,血压110/75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肾区未及肿块,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Hb 13.1 g/L,尿常规正常,肾功能正常范围。B超检查:右肾上极约2.5 cm×3.0 cm偏低回声肿块,左肾约1.5 cm×1.4 cm低回声肿块,考虑肾脏肿瘤(右肾癌可能,左良性可能)。CT检查(图1~3):右肾中上极见一直图1患者腹部CT平扫1A:右肾中上极略高密度肿块,边界尚清;1B:左肾等高密度肿块,边界尚清图2患者腹部CT增强扫描动脉期2A:右肾,肿块强化明显,边界清;2B:左肾,肿块周围强…  相似文献   
10.
丁晓明  刘迅 《齐鲁药事》2005,24(11):698-699
患者女,42岁,于2005年4月10日,因尿频、尿急、尿痛2d就诊,查体T 37℃,BP16/9 Kpa,心率68·min-1,心肺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水肿,双侧肾区无叩击痛,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未曾应用过左氧氟沙星。查血常规:WBC10×109L-1、N78%。尿常规,BLD()、GLU()、Pro(+)、WBC()。镜检,WBC 10×15个/HP。临床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250ml+左氧氟沙星0·3g 30min后,患者感胸闷、伴有大汗、脉搏细弱。询问患者晨起后未进早餐,考虑为低血糖反应。医嘱减慢滴速,多饮水,20min后症状缓解。第二天重复上述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