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勤教授认为胆石症的病位虽在肝胆,却与五脏六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尤与脾胃功能失调至为密切;其病机关键在于肝胆疏泄失职;病因缘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外邪、虫积及地理水土和体质等综合因素;导师认为通胆利腑是治疗本病的大法,但并非单纯泻下通腑、利胆排石才是通利,强调通胆利腑之要旨在于:针对病因病机和病理表现,采取疏肝理气化痰祛瘀,佐以健脾和胃、利胆清热等法,使结石渐消缓散、胆道畅通。  相似文献   
2.
党中勤教授治疗乙肝肝硬化经验丰富,本文从肝脏自病、病及他脏介绍党教授分析其病因,党教授在临床上治疗乙肝肝硬化时常灵活妙用自创解毒复肝方、参芪复肝方、消癥方、消鼓方及茵虎退黄方,根据病情主次轻重,或一方独用,或两方、三方合用,或在上述方子的基础上进行辨证加减,随证化裁,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3.
党中勤为河南省中医院盱胆脾胃病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文章通过整理分析党中勤教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病因病机、辩证分型、治疗方法和用药特点,并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全面总结党中勤教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证经验。党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重视病因病机分析,精于辨证论治,用药精准,并倡导辨证与辫病相结合。现将党师运用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党中勤教授认为,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等病的范畴,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其主要病机为: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木郁乘土,治疗以和胃健脾为基本治则,并依据病情.灵活辨证,随症加减,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党中勤教授对黄疸型肝炎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门诊跟师学习,收集相关病案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党师认为,黄疸型肝炎的病机为湿热交蒸,瘀毒互结;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强调肝脾同调,突出活血化瘀;其经验方"茵虎退黄方"疗效确切,临证重视利胆泻下药的应用,及给药途径的多样性。结论:党师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确切,不仅能改善患者症状,而且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党中勤教授为河南省名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在重型肝炎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甚佳。笔者有幸随师学习,颇有收获。现将其治疗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久泻的病因不外脾失健运,肝失疏泄,小肠泌别清浊、大肠运化失司和肾阳不足;肝郁脾虚型久泻治疗上以疏肝健脾、化湿止泻为主,佐以理气调中,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以痛泻要方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党中勤教授指出六腑以通为用,感邪日久而久泻者,气机不畅,血行壅滞,清浊不分而下利不止。临证时多见泄泻缠绵难愈,兼夹腻冻或秽血,泻后不尽,腹痛泻后不减。故此,党师总结出"斡旋中枢理气机、疏肝和脾达木气、开宣金气通水道、温补肾气升清阳"之法,调中焦气机得以斡旋,肝木郁滞得以条达,脾肾阳气温补升发,肺金宣降复其常,水液代谢通道得以畅通,则久泻可愈。在治疗久泻时,还应避免过早收涩而"闭门留寇",致使病情加重,自当先攻外邪,待邪去后再行收涩,便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焦敏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2):242-243
吾师党中勤教授系河南省名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党师熟读中医经典,精研现代医学,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20余载,擅长肝胆脾胃病的诊治,其中对肠易激综合征(IBS)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就党师治疗腹泻型IBS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多种慢性肝损害动态发展的严重阶段,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利尿、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腹水浓缩回输、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等治疗为主。单纯西医虽已经到达到良好效果,但却极易复发,诱发电解质紊乱、肝性脑病等病发症的出现。中医学将本病归属于“臌(鼓)胀病”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党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以“行气利水、健脾益肾、活血化瘀、通腑降浊”为治疗原则,收效桴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