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药系列整理研究——鹿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贺  曲晓波  王露霏  李娜  林喆 《吉林中医药》2009,29(1):60-62,88
鹿茸是我国名贵珍稀动物药材之一,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驻颜悦色、益气养神等功效。早在秦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将其列为中品,为传统方剂中常用药品。鹿茸常与当归、附子等配伍使用,其使用剂量也根据不同适应症及其功效在1分到2斤8两间变化。随着当今科技的不断发展,对鹿茸的现代药理研究愈加深入,其适用范围也愈加广泛。  相似文献   
2.
五劳七伤,泛指虚弱多病。其实,“五劳七伤”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其形成因素也包含着多个方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五劳七伤”实际上是经常被人忽略的,所以才会“积劳成疾”。  相似文献   
3.
周贻谋 《长寿》2011,(12):46-47
《证类本草》卷七载有肉苁蓉和决明子,其主治和保健功效均较突出。言肉苁蓉微温,无毒,主五劳七伤,补中,除茎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多子,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久服轻身。又说,  相似文献   
4.
早在《素问·气府论》中言:"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类经图翼》言:"大椎,主治五劳七伤,乏力,风劳食气,咳症久不愈。"《针灸大成》言:"大椎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足见大椎穴在临床治疗应用中有特殊的功效。现将笔者运用大椎穴治疗鼻衄、高热、头痛、眩晕等急症的体会总结如下。穴性特点针灸穴位中的大椎穴属于督脉之穴,别名百劳,本穴位于背部极上,诸阳之阳,为足三阳经与督脉交会之处,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功专清  相似文献   
5.
周贻谋 《长寿》2013,(5):52-53
《本草纲目》草部载有补骨脂,言其主治五劳七伤,骨髓伤败,肾冷精流,妇人血气堕胎,男子腰疼,膝冷囊湿,止小便,兴阳事,明耳目,治肾泄,通命门,暖丹田,敛精神。功效颇多。补骨脂又名破故纸、婆固脂、胡韭子。最先是从边外传入到内地的。李时珍解释说:"补骨脂言其功也。胡人呼为‘婆固脂’,而俗讹为‘破故纸’也。胡韭子,因  相似文献   
6.
枸杞这一家     
枸杞,是大家都喜爱的一种中药材,也是人们煲汤常用的汤料之一。我们平时所说的枸杞,一般是指枸杞子,而真正意义上的枸杞,是指长出枸杞子的那一整株植物。在植物王国之中,枸杞堪称当之无愧的宝树,自古以来受人青睐,它从枝到叶,从根至果,从皮到花均可入药。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春采枸杞叶,名天精草;夏采花,名长生草;秋采子,名枸杞  相似文献   
7.
茯苓的药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据传在上古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千年之松,下有茯苓"的记载。《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认为有"主胸胁逆气,利小便,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的功效。明代著名医家李时珍更是认为茯苓有神奇的功效,可"补五劳七伤,开心益智,和中益气"。《本草纲目》有关茯苓的用法有31条之多。在慈禧太后经常服用的13个益寿、补  相似文献   
8.
巴戟天炮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戟天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的干燥根,其性辛,甘,微温,归肾,肝经。具补肾助阳,祛风除湿之功。主治阳痿不举,宫冷不孕,小便频数;风湿腰膝疼痛,肾虚腰膝酸软。《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大风邪气,阳痿不举,强筋骨,安五脏,补中,增智,益气。"《本草纲目》载"治脚气,去风疾,补血海。"《本草备要》载其"补肾益精,治五劳七伤,辛温散风湿,治风湿脚气  相似文献   
9.
原文:夫大病之主有中风,伤寒,寒热,温疟,中恶,霍乱,大腹水肿,肠游,下痢,大小便不通,贲豚,上气,咳逆,呕吐,黄疸,消渴,留饮,癖食,坚积,症瘕,惊邪,癫痫,鬼疰,喉痹,齿痛,耳聋,目盲,金疮,踒折,痈肿,恶疮,痔,漏,瘿瘤,男子五劳七伤,虚乏羸瘦,女子带下,崩中,血闭,阴蚀。虫蛇蛊毒所伤。此大略宗兆,其间变动枝叶,各宜依端绪以取之。  相似文献   
10.
男科病证“男子五劳七伤”主要包括阴痿不起、无子、囊下湿(痒)、泄精等,本文基于《神农本草经》对男性病相关用药进行归类,并举例说明肉苁蓉、淫羊藿等药物在男性疾病中的使用方法,以期为临床男科医师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