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7篇
  免费   1176篇
  国内免费   389篇
耳鼻咽喉   93篇
儿科学   114篇
妇产科学   309篇
基础医学   1510篇
口腔科学   653篇
临床医学   1960篇
内科学   1766篇
皮肤病学   254篇
神经病学   313篇
特种医学   4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3篇
外科学   1047篇
综合类   5877篇
预防医学   2219篇
眼科学   146篇
药学   3423篇
  2篇
中国医学   2229篇
肿瘤学   11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28篇
  2018年   214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4253篇
  2013年   3087篇
  2012年   2855篇
  2011年   2409篇
  2010年   3755篇
  2009年   3317篇
  2008年   1376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血小板表面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纤维蛋白原受体(PAC-1)、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表达率以及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耳鼻喉科手术治疗的116例喉癌患者,随访≥2年,并选取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群6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法检测外周血PAC-1和CD62P阳性率,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的关系。结果喉癌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82±1.76)%和(22.87±3.13)%,明显高于健康人群(P<0.05);而且在喉癌患者PAC-1表达和CD62P表达呈正相关性(r=0.238,P<0.05)。T3-T4分期或N2-N3分期患者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T1-T2分期或N0-N1分期患者(P<0.05)。另外远处转移组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高于未发生转移组(P<0.05);随访期间有24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20.69%。复发喉癌患者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7.02±0.85)%和(21.84±1.17)%,明显高于未复发的喉癌患者(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PAC-1和CD62P是喉癌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C-1和CD62P阳性表达率与喉癌患者T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密切相关,同时可作为喉癌局部复发、区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ARB)洛沙坦对代谢综合征(MS)肾组织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把7周大的MS模型肥胖Zucker大鼠随机分成洛沙坦处理组和未处理组,以瘦Zucker大鼠为对照组,连续给药4个月后观察肾组织内COX-2的表达。另外,用AngⅡ刺激6 h的系膜细胞和用从微型渗透泵灌注AngⅡ 5 d的C57BL/6小鼠肾脏提取的肾皮质,观察COX-2的表达。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COX-2 mRNA和蛋白的表达。 结果 洛沙坦可阻止肥胖Zucker大鼠肾组织内COX-2表达增加。AngⅡ直接刺激可以诱导系膜细胞和肾组织内COX-2表达增加。 结论 AngⅡ可以调控MS肾组织内COX-2表达增加。ARB可以通过抑制COX-2的表达保护MS肾脏,这对应用非COX-2抑制剂来保护MS肾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无国界医生致力于应对天灾和战祸所引起的人道医疗危机。灾后实时爆发的人道医疗危机包括急性的外科创伤问题和基础医疗系统的破坏导致疫症发生。本文介绍了无国界医生的救援经验以及专业的备灾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择120例美国标准协会(ASA)I-Ⅱ级初产妇,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A组)、芬太尼组(B组)、无镇痛组(C组),每组40例。A组和B组采用PCEA,C组不给予镇痛药物。观察各组不同时段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记录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缩宫使用情况、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B2组和C组在PCEA20、60min及宫口开全时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EA5min,A、B2组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Bromage评分、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旋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或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分布十分广泛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在动物、植物、病毒中广泛存在。miRNA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有关,并在肿瘤的增殖、分化及调亡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结合最近相关文献,本文就miRNAs与泌尿系肿瘤方面的进展作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雄性大鼠性腺5α-还原酶Ⅱ型活性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大鼠青春期和成年期糖尿病时性腺 5α 还原酶Ⅱ型的活性变化。 方法 :取 4 0d和 90d龄雄性Wistar大鼠各 30只 ,分别分为对照组 (C)、糖尿病组 (D)和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组 (ID)。采用薄层层析法测定各组附睾头、附睾尾、前列腺和睾丸组织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 结果 :①青春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 型的活性D组均明显低于C组 (P <0 .0 1) ,而ID组明显高于D组 (P <0 .0 1) ;②成年期大鼠性腺的各部位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在C、D和ID组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均 >0 .0 5 )。 结论 :青春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 Ⅱ型的活性更易受代谢环境、激素水平及局部特异性因素的影响 ,而成年期大鼠性腺内 5α 还原酶Ⅱ 型的活性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联合运用功能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 类错牙合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近 5年来收治的 30例安氏 类错牙合临床患者 ,平均治疗时间 1 8个月 ,治疗前后均拍摄头影测量片 ,将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儿童的上颌磨牙远中移动 ,下颌磨牙近中移动明显 ,儿童颌骨前后垂直关系显著增加。结论 :联合功能矫治器及方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 类错牙合有满意的疗效 ,可以相互促进改善患者的软硬组织关系  相似文献   
8.
将BNP和AT-Ⅱ、ACTH AVP单独或BNP与这3种肽分别合并在大鼠icv或iv注入后观察血Ald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①iv给予AVP(5μg/3ml·h~(-1))、ACTH(5μg/3ml·h~(-1))和AT-Ⅱ(5 v.g/3 ml·h(-1)),1h后均能增加血Ald的浓度。iv给予BNP(5μg/3ml·h(-1))能明显抑制AVP和ACTH的刺激作用,而不影响AT-Ⅱ的刺激作用。②icv给予BNP(2 Vg/10 pl NS)能降低血Aid浓度。icv给予AVP(2μg/10μl NS)能增加血Aid浓度,但ACTH(2μg/10μl NS)和AT-Ⅱ(2μg/10μl NS)无此种作用。但如脑室同时给予BNP(2μg/10μlNS)却可明显刺激Aid分泌。③icv注入BNP对外周注入的3种多肽的刺激作用无任何影响。从上述的实验结果可看出:脑内BNP可“反常”地增加AT-Ⅱ、ACTH和AVP对Ald分泌的刺激作用,与外周抑制AVP,ACTH的刺激作用不同。而脑内BNP不影响这3种多肽的外周刺激作用。结论是脑内BNP以其独特的方式调节Ald的分泌,控制水盐代谢。  相似文献   
9.
应用ELISA测定了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9例非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100例正常人的血清Ⅱ型胶原抗体,结果阳性率分别为90.7%、0、0.5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有7例血清类风湿因子为阴性而Ⅱ型胶原抗体为阳性,且病程均在半年之内。结果表明:Ⅱ型胶原抗体的检测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特异性诊断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质疑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何川  何培芳 《西部医学》2009,21(10):1639-1646
心脏收缩释放的能量(作功)是心肌纤维长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的函数,即Frank—Star一1ing(FS)心脏作功定律,被誉为心脏生理学中的“经典”理论。对此,笔者从各种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了Frank伸展离体心肌和Starling及其同事使用心肺制备做的实验与动物生理实际的差异,以及人们在实验中观测到的增加心肌前负荷引起收缩力增强的现象(FS现象),认为:①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动物体内,来自心脏以外的、如同心肺制备中那样人工控制心室充盈压力升高、引起EDV增加的那种血液的重力动力是不存在的。②另一方面,人为地增加前负荷,那是改变了心肌收缩时的外环境条件。③由此而激发出的FS现象,是心脏适应其外环境条件变化所作出的反应。④此种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反应,需通过心肌细胞内部与收缩过程发生有关的心肌兴奋一收缩和化学一力学偶联等一系列生化机制(不恒定因素)方能得以实现。⑤根据他们实验中观测到的FS现象,在逻辑上不能得出前负荷这一心肌收缩时的外环境条件变化调控其作功的推论。换言之,所有的在实验中被激发出来的FS现象,都不足以成为支持FS心脏定律的证据。然后,引用国内外公认的计算心脏每搏射血作功(w)的生物物理学公式“w=P×(EDV—ESV)”,证明了w和EDV之间没有函数关系。根据心脏作功的医用物理学和生物数学的基本原理,笔者认为Frank—Starling心脏定律表达的不是心脏作功的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