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7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探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胸引流管在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临 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94例原发性肺大疱继 发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CVC组)和28 F聚氯乙烯引流管组(28 F组)各97例。比较2组 临床效果、胸腔引流量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CVC组住院时间[(3.4±1.1)d vs.(5.9±1.7)d]、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 [(4.7±0.7)h vs(. 11.5±2.5)h]、带管时间[(34.9±5.4)h vs.(72.3±9.8)h]较 28 F 组时间短,疼痛评分(3.1±1.4 vs. 7.0± 2.5)、引流管口愈合不良发生率(100% vs. 93.8%)较 28 F 组低(均 P<0.05);2 组肺感染(1.0% vs.3.1%)、皮下气肿 (4.1% vs.2.1%)、持续漏气(1.0% vs. 3.1%)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在 单孔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中的效果优于传统胸腔引流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磨玻璃结节(GGN)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41例肺GGN患者(160枚结节)均在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定位结节后行VATS,计算定位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成功率。结果 141例均成功定位并切除肺GGN。单独亚甲蓝染色定位18枚,Hookwire定位12枚,二者联合定位130枚,定位成功率均为100%。穿刺过程中少量肺出血25例,气胸38例,肺出血并发气胸13例。术后病理示恶性结节117枚,良性结节43枚。结论 对肺GGN行VATS术前CT引导下亚甲蓝染色和/或Hookwire均可准确定位结节,有助于减少穿刺并发症、提高切除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背景:有学者认为对于易复发的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应积极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并且术中行胸膜固定能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 目的:探讨安尔碘法胸腔镜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方法:纳入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患者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年龄15-30岁,随机均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试验组关闭切口前应用干纱布蘸取安尔碘涂抹整个胸腔,对照组未应用安尔碘。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术后漏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及术后1年气胸的复发率。 结果与结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漏气时间、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 <0.05),但未造成需医学干预的后果;试验组术后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胸腔镜手术过程中利用安尔碘涂擦壁层胸膜行胸膜固定,是一种预防原发性自发性气胸术后气胸复发的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股动静脉插管材料进行血液相容性及毒理学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分别进行溶血实验、皮内刺激实验及小鼠全身急性毒性实验,通过测定吸光度值计算溶血率,按照标准制备的材料浸提液注射到兔的皮下和小鼠体内,观察72h兔皮肤病理变化及小鼠的全身反应.结果 改良小儿胸腔镜心脏手术股动静脉插管材料溶血率为1.58%,低于国际标准(5%);实验组兔皮肤无红斑、水肿及坏死;实验组小鼠无死亡、体重下降及明显全身异常反应.结论 所用材料符合医用材料的要求,可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CT引导下软线爪钩定位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14例接受CT引导下软线爪钩定位的单发肺结节患者,均于定位后24 h内接受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切除肺结节。于CT图像上测量肺内定位爪钩与结节外缘之间的最短距离,以该距离<1 cm为定位准确性较好,≥ 1 cm为准确性较差。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CT引导下软线爪钩定位肺结节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214枚肺结节均一次性穿刺定位成功,其中189枚定位准确性较好(较好组)、25枚定位准确性较差(较差组);组间结节深度、(进针处)胸壁厚度、进针深度、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及术中针道出血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节最大径(OR=10.422,P=0.034)、结节深度(OR=0.045,P<0.001)、胸壁厚度(OR=0.635,P=0.029)及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OR=1.044,P=0.009)均为影响准确定位的因素。结论 于CT引导下以软线爪钩定位肺结节时,结节径线和深度、胸壁厚度及穿刺针与水平面的角度均影响其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与开放手术对围术期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该科收治的74例食管癌患者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腔镜组36例和开放组38例。分析两种术式的围术期效果及并发症,并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LQ-C30)和食管癌补充量表(EORTC QLQ-OES18)中文版问卷调查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带管及住院时间,术后肺炎、胸腔积液和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开放组低,手术时间较开放组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12周时两组患者的总健康状况和功能评分均下降,症状评分均升高,术后24周时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均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腔镜组术后1周和12周在总体健康状况、躯体、角色、社会功能及疲倦、疼痛、呼吸困难、咳嗽困难症状方面评分优于开放组,其中总体健康状况、躯体功能及疲倦症状评分术后24周仍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在术中出血、带管、住院时间,以及术后一些并发症及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但手术时间更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全电视辅助胸腔镜外科手术(c-VATS)与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手术(VAMT)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1年8月该科完成的最初的60例c-VATS作为c-VATS组,同期完成的48例VAMT作为VAMT组,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ICU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c-VATS组与VAMT组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肺癌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胸腔引流管保留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VATS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VAMT组(P<0.05)。结论与VAMT相比,c-VATS的术后疼痛更轻,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电视辅助肺结节胸腔镜切除术(VATS)术前定位微弹簧圈相关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肺结节患者(160个结节),均于VATS切除结节前行CT引导下微弹簧圈定位,统计定位术后并发症,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160例结肺节均以微弹簧圈成功定位,术中26例出现气胸,37例发生肺内出血,未见空气栓塞。所有患者于次日接受VATS,术中均未发现微弹簧圈移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位(P=0.04)、结节距胸膜距离(P=0.03)及穿刺次数(P<0.01)与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气胸相关,结节距胸膜距离(P=0.03)与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肺内出血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体位、结节距胸膜距离及穿刺次数是微弹簧圈定位术后发生气胸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节距胸膜距离则是肺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肺结节VATS术前微弹簧圈定位可出现气胸和肺内出血,前者与结节距胸膜距离、患者体位及穿刺次数相关,后者仅与结节距胸膜距离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联合冷、热消融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复杂性胸腔积液患者32例,分为胸腔镜联合冷消融治疗18例,胸腔镜联合热消融治疗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引流管放置时间及手术并发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联合冷消融组手术操作时间相对较短,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冷消融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较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联合冷、热消融治疗复杂性胸腔积液均能收到满意疗效,冷消融治疗引流管放置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术后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胸腔镜下食道癌根治术患者54例,随机分为C组、DEX1和DEX2组,每组18例。C组:负荷剂量生理盐水+舒芬太尼PCA;DEX1组给负荷剂量DEX 0.5μg/kg+舒芬太尼PCA;DEX2组:给负荷剂量DEX0.5μg/kg+舒芬太尼复合DEX PCA。3组PCA给药方案:负荷量2 ml,维持2 ml/h,按压量2 ml,锁时15 min。采用Ramsay评分法对术后1和4 h患者进行镇静评分,采用VAS法对术后1、4、12和24 h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进行评分;记录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和给药次数,并计算按压次数/给药次数比值;记录发生呕心呕吐和呼吸抑制情况。结果 DEX1组在术后1 h、DEX2组在术后1和4 h镇静评分较C组显著性升高(P0.05);DEX1组术后1 h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4 h静息时VAS评分和DEX2组术后不同时点静息和咳嗽时VAS评分均较C组显著性降低(P0.05,P0.01),但DEX2组在术后4 h咳嗽时疼痛、术后12、24 h静息咳嗽时VAS评分较DEX1组显著性降低(P0.01);DEX2组较C组和DEX1组在术后24 h舒芬太尼使用量、术后4 h按压次数、给药次数和按压次数/给药次数比值均显著性降低(P0.01);DEX2组患者满意度较DEX1组和C组显著性增高;而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DEX为胸腔镜下食道癌患者提供PCA减少了舒芬太尼使用量,提高了镇痛效果,减少了恶心呕吐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