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溴敌隆防制家栖鼠的效果。方法 实验室有选择适口性试验 ,现场灭家栖鼠效果考核。结果 在有选择的摄食试验条件下 ,0 .0 0 5 %溴敌隆大米毒饵对褐家鼠和黄胸鼠的毒杀率达 10 0 %和 94 .4 4 % ,摄食系数分别为 0 .6 3和 0 .5 4 ,致死剂量分别为 9.97(0 .0 6~ 2 4 .6 9)和 7.93(5~ 17.6 1)mg/kg。现场灭家栖鼠试验 ,灭鼠率达 86 .4 3%。结论 溴敌隆对家栖鼠毒效髙 ,适口性好 ,具有较好的防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广州市所辖9区内捕获的130只褐家鼠、31只黄胸鼠、18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8.5%、45.2%和27.8%,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7.72、278.46和1164.24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黄胸鼠和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褐家鼠有抗药性个体产生。结论以黄胸鼠和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以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但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溴鼠灵毒饵和杀特宁B型饵剂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毒杀效果;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计算校正灭鼠率。结果溴鼠灵毒饵的摄食系数为1.10,杀特宁B型饵剂为1.35;2种毒饵实验室灭鼠率均为100%;现场校正灭鼠率,溴鼠灵毒饵为86.67%,杀特宁B型饵剂为42.99%。结论2种抗凝血灭鼠剂均具有很好的适口性及室内毒杀效果,但现场条件下溴鼠灵毒饵灭鼠更好,可以用于社区的大面积灭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应用抗凝血灭鼠剂以来,家栖鼠抗药性发生情况以及演变规律,为灭鼠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捕捉黄胸鼠和褐家鼠,按全国鼠类抗药性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抗药性试验.结果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10年,黄胸鼠由敏感种群逐步产生抗药性个体,当使用到17年,湛江市区黄胸鼠便形成抗药性种群,但改用第二代抗凝血剂溴敌隆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同一时期各地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频度及使用方法对黄胸鼠抗药性有所影响;褐家鼠抗药性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黄胸鼠和褐家鼠之间抗药性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76,P<0.01).结论使用抗凝血灭鼠剂要遵循鼠类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开展定期抗药性监测,科学选用第一代或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才能确保灭鼠效果及延长抗凝血灭鼠剂的应用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0.005%溴敌隆毒饵和0.005%溴鼠灵毒饵对朝鲜姬鼠的适口性和药效。方法用0.005%溴敌隆毒饵和0.005%溴鼠灵毒饵对朝鲜姬鼠进行实验室的有选择摄食试验。结果朝鲜姬鼠对溴鼠灵毒饵的摄食系数为2.49,对溴敌隆毒饵的摄食系数为1.01,都达到适口性好的标准。溴鼠灵组受试朝鲜姬鼠3 d时出现死亡,6 d内全部死亡。溴敌隆组受试朝鲜姬鼠5 d时出现死亡,10 d内全部死亡。结论0.005%溴鼠灵毒饵对朝鲜姬鼠的适口性和药效均优于0.005%溴敌隆毒饵。  相似文献   
6.
胆钙化醇灭鼠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高强度的施用抗凝血灭鼠剂,家栖鼠已经出现较大范围的拒食和耐药现象,需要研发一种可以有效克服抗凝血灭鼠剂耐药性或抗药性的新型灭鼠剂。胆钙化醇灭鼠剂(cholecalciferol)是一种安全性好、可以防治对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药性鼠的新型灭鼠剂,在美国、新西兰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胆钙化醇灭鼠剂的毒力、现场灭效、适口性及对抗药鼠灭效等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此展望胆钙化醇灭鼠剂在我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探讨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鼻出血的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减少临床对该类患者的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8年4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20例抗凝血杀鼠药中毒致鼻出血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所有患者均给予维生素 K1治疗,部分患者并结合鼻腔填塞、等离子等治疗,检测治疗前后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正常化比率(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凝血活酶时间(TT)等指标,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20例患者经维生素 K1 等方法治疗后鼻出血停止,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治疗后凝血指标分别为PT(14.06±2.55)s、APTT(27.48±4.77)s、INR 1.19±0.24,与治疗前患者的凝血指标PT(61.57±41.95)s、APTT(87.44±37.92)s、INR 6.11±4.4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出院后所有患者继续口服维生素K1 2~3个月,均随访半年,其中18例未再次出血,2例患者在出院后自行停止服用维生素K1,1个月内再次出血入院治疗,经治疗后治愈出院。结论抗凝血杀鼠药中毒所致鼻出血主要表现为鼻腔黏膜弥漫性渗血,单纯前鼻孔填塞或等离子治疗不易止血,对于复杂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防止误诊漏诊;维生素K1对该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需长疗程治疗。  相似文献   
8.
贝奥雄性不育灭鼠饵剂现场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抗生育灭鼠饵剂在现场大面积应用时,对持续降低鼠密度,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效果。方法选择奉贤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重点镇,在室内、室外、农田、集镇的绿化地带、下水道等场所,采用6次间隔等量补饵法,投放贝奥雄性不育灭鼠饵剂后,检查鼠对该饵剂消耗水平,并在饵剂投放第1、3、4、6、9个月后测定鼠密度。分类后剖检成年鼠的生育能力。结果现场36 d内鼠类对不育饵剂仍有较好的适口性。室内、室外、野外拖食率分别为24.06%、23.60%、28.21%。9个月后平均鼠密度与灭前比较下降73.58%,与对照(采用抗凝血杀鼠剂灭鼠)区比较下降68.18%。两区灭前灭后鼠种构成无变化。试验区剖检各类鼠18只,其中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雄性鼠和幼年鼠各为1只,没有发现具有繁殖能力的雌鼠;而对照区剖检各类鼠35只,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雄性鼠13只,幼年鼠9只,具有繁殖能力的雌鼠6只。结论现场应用研究证明,贝奥雄性不育灭鼠饵剂具有良好的适口性,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在鼠密度较高的场所,尤其在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发病地区应用,以常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作对照比较,在有效控制种群数量及鼠传疾病上均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湛江市区在采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主要是敌鼠钠盐)20年后,改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4年,黄胸鼠和褐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用非选择性实验进行抗药性研究,将其结果与4年前相关数据比较。结果两种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抗药性水平比4年前降低,特别是黄胸鼠。结论对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产生抗性种群的地区,改用第二代产品,能缓解前者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0.
抗凝血灭鼠剂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0.005%大隆毒饵及0.0375%杀鼠迷毒饵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群饲养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灭鼠效果,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计算灭鼠率。结果 摄食系数,大隆为0.43,杀鼠迷为0.72;实验室灭鼠率,2种药品均为100%;现场灭鼠率,大隆为98.11%,杀鼠迷为98.06%;现场校正灭鼠率。大隆为98.02%,杀鼠迷为97.98%。结论 2种灭鼠药的适口性均好,杀鼠迷更好,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