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063篇
  免费   4797篇
  国内免费   1764篇
耳鼻咽喉   317篇
儿科学   1160篇
妇产科学   658篇
基础医学   7930篇
口腔科学   1250篇
临床医学   5380篇
内科学   8935篇
皮肤病学   1333篇
神经病学   3387篇
特种医学   17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篇
外科学   6140篇
综合类   9295篇
现状与发展   5篇
预防医学   5625篇
眼科学   633篇
药学   11113篇
  5篇
中国医学   3931篇
肿瘤学   5812篇
  2023年   983篇
  2022年   2210篇
  2021年   2304篇
  2020年   1689篇
  2019年   4441篇
  2018年   3937篇
  2017年   2537篇
  2016年   1766篇
  2015年   2223篇
  2014年   4194篇
  2013年   3846篇
  2012年   3316篇
  2011年   3626篇
  2010年   3298篇
  2009年   3738篇
  2008年   2844篇
  2007年   3659篇
  2006年   3185篇
  2005年   2736篇
  2004年   1662篇
  2003年   1690篇
  2002年   1264篇
  2001年   1081篇
  2000年   922篇
  1999年   763篇
  1998年   686篇
  1997年   629篇
  1996年   573篇
  1995年   554篇
  1994年   455篇
  1993年   346篇
  1992年   315篇
  1991年   306篇
  1990年   225篇
  1989年   212篇
  1988年   176篇
  1987年   209篇
  1986年   206篇
  1985年   731篇
  1984年   892篇
  1983年   633篇
  1982年   634篇
  1981年   582篇
  1980年   488篇
  1979年   407篇
  1978年   268篇
  1977年   224篇
  1976年   229篇
  1975年   210篇
  1974年   17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背景 致密性骨炎(OCI)和其他疾病有时难以鉴别,探讨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为OCI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目的 探索女性OCI患者的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3年6月至2022年2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及住院诊断为OCI的61例女性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15~50岁,平均(33.8±6.6)岁,病程2周~15年。选择同期61例女性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年龄15~48岁,平均(35.6±7.6)岁。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并对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与病情相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血清白蛋白(45.4±2.9)g/L低于对照组(46.5±2.8)g/L(t=2.190,P<0.05)。血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0.28(0.23,0.37)μg/L〕、N-端骨钙素(OC)〔13.1(11.2,16.2)μg/L〕、25-羟维生素D3〔25-(OH)VD3〕〔(14.1±5.1)μg/L〕低于对照组〔0.36(0.29,0.48)μg/L,15.6(13.7,17.3)μg/L,(17.5±6.6)μg/L〕(Z=-2.983、-3.255,t=3.081,P<0.05)。长病程亚组OC水平〔14.6(12.4,18.5)μg/L〕高于短病程亚组〔11.7(10.2,14.0)μg/L〕(Z=-2.407,P<0.05)。多孕亚组β-CTX〔0.25(0.22,0.32)μg/L〕、OC水平〔12.2(10.3,15.0)μg/L〕低于非多孕亚组〔0.33(0.26,0.44)μg/L、13.4(12.0,18.8)μg/L〕(Z=-2.486、-1.89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76、-0.298,P<0.05),OC与体质指数(BM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妊娠次数均呈负相关(rs=-0.284、-0.374、-0.360,P<0.05),25-(OH)VD3水平与BMI呈正相关(rs=0.275,P<0.05)。 结论 女性OCI患者血清OC、β-CTX水平明显降低,可为鉴别其他疾病提供依据;血清OC水平可以反映OCI患者的严重程度,同时OC水平与患者妊娠次数相关;tP1NP与妊娠次数、生产次数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溶质载体蛋白(SLC)及其受体趋化因子受体7(CCR7)与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I期NSCLC患者127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为对照组92例和转移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过根治术切除病灶,通过免疫组化方式检测病灶中SLC7A11及CCR7含量,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及影像学检查资料。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LC7A11及CCR7与淋巴结微转移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建立ROC曲线分析两者及其联合检测对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SLC7A11及CCR7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转移组患者病灶直径、支气管受累及TL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灶直径(OR=49.254,95%CI=11.062~507.604)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LC7A11(OR=8.622)及CCR7(OR=8.709)表达水平是影响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独立因素(P<0.05)。SLC7A11、CCR7及联合诊断对NSCLC淋巴结微转移具有较好的检测价值(均P<0.05)。联合检测特异度显著高于 SLC7A11及CCR7单独检测(2=7.292,15.125;均P<0.01)。结论 SLC家族的中SLC7A11及其受体CCR7与NSCLC患者微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总结近年来股骨转子间骨折在稳定性重建方面的概念演化与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经验,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解剖特点、稳定型骨折与不稳定型骨折分类、稳定性复位与不稳定性复位、术中加压初始稳定与术后滑动二次稳定、内固定术后稳定性评估、早期下地站立负重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股骨转子间骨折发生于股骨颈干骺端转换区,具有天然的内翻不稳定倾向。骨折复位质量是影响后续内固定物安放的最重要前提因素。判断骨折复位质量有对线和对位两方面,对线采用 Garden 指数;在对位方面,随着皮质对位理念(正性、中性、负性)的提出,特别强调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支撑(解剖、正性),是获得骨折稳定性复位的关键,而不再强调后内侧小转子骨块的作用。术后影像学的稳定性评分为早期下地站立负重提供了量化指标。但术中的前内侧皮质支撑复位,在术后头颈骨块滑动获得二次稳定的过程中,仍有皮质对位丢失现象,需研究其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取得良好对线的基础上,只要获得了前内侧皮质的相互砥住和支撑,并用内固定器械维持住,就获得了术后稳定性。术后稳定性评分优良者,可以安全地早期下地负重、站立行走活动。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Û   ¬  ࿞ ¿   ¬ í  &#x; ྽   &#x;         &#x; 《中国肺癌杂志》2021,24(3):161
背景与目的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肺癌治疗。然而,对于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高表达,即肿瘤比例评分(tumor proportion score, TPS)≥50%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患者,采用单纯免疫治疗还是免疫联合化疗在临床上仍存争议。本研究旨在评估PD-L1高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治疗与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49例PD-L1高表达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PD-L1表达采用22C3抗体行免疫组化染色,按TPS判读PD-L1表达水平。比较不同临床特征分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结果免疫单药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ORR分别为47.1%(8/17)和43.8%(1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5)。免疫单药与免疫联合化疗组的中位PFS分别为8.0个月和6.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2)。并对本组PD-L1高表达患者免疫治疗的预测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一线免疫治疗ORR(12/19, 63.2%)显著优于二线及以上免疫治疗(10/30, 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二者间PFS无差异。年龄、性别、吸烟史、功能状态评分(performance status, PS)、病理类型、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结转移(tumor node metastasis, TNM)分期与ORR和PFS不相关。结论PD-L1高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接受免疫单药和免疫联合化疗的疗效相近。PD-L1高表达患者一线免疫治疗的ORR更佳。对此类人群的最佳治疗方案有待于前瞻性临床研究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