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3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7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lthough only recently introduced, chemically-modified hyaluronic acid dermal fillers have gained widespread acceptance as “redefining” dermal fillers in the fields of dermatology and cosmetic facial surgery. Although hyaluronic acid-based dermal fillers have a low overall incidence of long term side effects, occasional adverse outcomes, ranging from chronic lymphoplasmacytic inflammatory reactions to classic foreign body-type granulomatous reactions have been documented. These long-term adverse event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2.
氟罗沙星的体内外试验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研究了新型喹诺酮类药物氟罗沙星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之间的相关性。实验表明,本品口服吸收在血清中达峰时间较快,作用持久,消除半衰期为9.60hr。在人工胃液中溶出速率较快,在血清达峰之前,体内吸收与体外溶出量之间呈现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妇女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后血清和乳液醋酸甲羟孕酮(MPA)浓度变化。方法:10名产后哺乳妇女单次注射迪波盖司通(含MPA150mg),在注射后的第1、2、4、6、8、10和12周采集血样和乳液样本,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MPA。结果:血清MPA浓度于注射后第1周最高,到第2、4周时下降明显,第4周后浓度下降趋势逐渐缓慢。乳液MPA浓度在第1周为最高,第2周比第1周降低了约1/2,之后10周平均浓度变化波动在5.09-8.15ng/ml之间。观察期间乳液/血清MPA浓度比值和曲线下浓度面积比值均为0.55。对象之间和同一对象不同时间点乳液/血清MPA浓度存在明显个体差异。结论:哺乳期使用迪波盖司通,将导致血液和乳液中含有一定量的MPA。  相似文献   
4.
建立固相萃取结合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人体血浆中的氟罗沙星含量进行检测,为氟罗沙星的体内血药浓度监测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提供测定方法.血样经固相萃取法处理,HPLC-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发现本文建立的方法血样处理简单、杂质少、干扰小.高、中、低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平均为92.78%,在氟罗沙星体内治疗浓度范围内,检测线性关系良好.日内误差与日间误差均低于10%,精密度和准确度都能满足药动学研究及血药浓度监测的要求.结果提示固相萃取结合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氟罗沙星浓度重复性好、干扰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5.
B Smith  R D Lisman 《Ophthalmology》1983,90(3):230-235
The cosmetic deformities following enucleation are often unavoidable. Loss of orbital volume and atrophy of orbital fat create significant enophthalmos. The literature is filled with numerous procedures that add to the orbital volume of the anophthalmic socket. An outline of three procedures to the upper eyelid to camouflage an enophthalmic appearance are presented. These can be used alone or in conjunction with an "orbital volume increasing" procedure. Two procedures can be used in an office setting to alleviate small deformities; 19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in this manner with a follow-up period of up to 26 months.  相似文献   
6.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尿中氟罗沙星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灵敏、准确、简便、快速的方法测定人尿中氟罗沙星的含量.方法:以290 nm为激发波长,以458 nm为发射波长,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人尿中氟罗沙星的排出速率.结果:氟罗沙星浓度在0.05~0.5 mg*L-1范围内,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3 mg*L-1.精密度为日内RSD<1.10%,日间RSD<2.98%(n=5),回收率为(98.6±1.3)%.结论:采用此法测定了2名健康受试者口服氟罗沙星片后的尿药排出速率.尿中药物排出速率最高是在服药后6~8 h,24 h内尿药累积排出率为56.12%,0~24 h内尿药浓度为(69.3±40.6)mg*L-1,显著高于大多数常见致病菌的MIC90,表明有效尿药浓度至少可维持24 h.  相似文献   
7.
王祺玥  沈雁  涂家生 《药学进展》2014,(10):754-760
构建温敏型三嵌段共聚物,研究其理化性质以及用其制备的可注射更昔洛韦温敏型原位凝胶剂的制剂特性。以聚乙二醇(PEG)作为亲水嵌段.丙交酯(LA)和β-丁内酯(β-BL)的无规共聚物PBLA作为疏水嵌段.采用开环聚合法合成温敏型三嵌段共聚物PBLA-PEG-PBLA,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考察其溶液的胶凝温度/临界凝胶浓度、流变学性质、通针性和溶蚀行为以及以更昔洛韦作为模型药物、用其制得的可注射载药温敏型原位凝胶剂的体外释放特性。合成的PBLA-PEG-PBLA嵌段共聚物重均分子质量在6000左右,多分散系数为1.5左右;其溶液临界凝胶浓度(g·mL^-1)为5%-10%,质量浓度(g·mL^-1)在10%~25%时胶凝温度为31~35℃,接近并略低于体温:其凝胶在低温下储能模量与黏度较小,当温度接近相转变温度后两者迅速增大:其载药凝胶剂累计释放量经拟合显示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并呈扩散释药机制。较低质量浓度[10%15%(g·mL^-1)的PBLA—PEG—PBLA更符合玻璃体注射要求,更适用于制备可注射载药温敏型原位凝胶剂。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性和高致残性的精神病性障碍,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预防复发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关键,也是决定患者预后和社会功能改善程度的核心因素。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简称长效针剂)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被国内外指南/共识推荐为精神分裂症全病程治疗的方式之一。同时,社区作为精神分裂症康复的重要环境场所,近年来陆续开展了一系列社区管理模式的探索。目前,国内多个管理政策及文件强调在社区精神分裂症管理中应用长效针剂,但是社区医生对长效针剂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不足,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长效针剂在社区的应用,成为患者全面康复的瓶颈之一。在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精神分裂症协作组的组织下,联合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由13位精神科及全科医学专家组成本共识专家组,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国内外指南与专家共识、专家经验、我国社区的特征,解决社区长效针剂使用中面临的医学相关问题,以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置入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患者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158例患者中导管堵塞及皮肤过敏样改变发生率为34.8%及13.2%,导管相关感染及导管脱出发生率各为4.4%,穿刺点渗液发生率为5.0%.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发生率为0%及1.2%。结论耐高压注射型双腔PICC导管与普通PICC导管相比,可以同时满足两路静脉输液的需要、可注射造影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海萍 《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710-1712
目的 探讨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 对符合PICC适应症的50例神经外科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运用改良塞丁格技术置入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置管后注意导管的维护及并发症的观察。结果50例患者置管成功率100%。其中发生4例堵管、1例脱管、1例机械性静脉炎,除外均顺利完成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耐高压注射型PICC导管用于神经外科患者,不仅能让患者避免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及伤害,保护外周静脉,且“一管多用”能解决患者众多的静脉治疗难题,“一针式”完成患者静脉治疗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