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2篇
  免费   269篇
  国内免费   418篇
耳鼻咽喉   30篇
儿科学   52篇
妇产科学   42篇
基础医学   755篇
口腔科学   95篇
临床医学   600篇
内科学   719篇
皮肤病学   36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2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179篇
综合类   1799篇
预防医学   453篇
眼科学   67篇
药学   404篇
  4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211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2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68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371篇
  2004年   336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78篇
  2000年   200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54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46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7篇
  1989年   63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一腓骨肌萎缩症家系的临床表现及不同基因检测方法的特点。方法收集一CMT家系8名成员临床资料,并应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方法及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技术(MLPA)检测PMP22基因突变情况,同时选择60名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的健康人做为对照组。结果该家系中患病者以行走不稳、跨阈步态,伴有弓形足为主要临床表现。该家系中5名成员经等位基因特异性PCR-双酶切及MLPA方法均检测出PMP22基因重复序列,其中出现临床症状的有4名(Ⅱ3、Ⅱ9、Ⅱ11、Ⅲ7),未出现临床症状但基因检测结果示PMP22基因重复序列的为携带者有1名(Ⅲ5),家系中余3名成员及对照组60名均未见重复序列。结论基因检测在明确CMT诊断中起重要作用,且MLPA法筛查基因时操作更简便、灵敏度更高、特异性更好。  相似文献   
3.
泪小管断离吻合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 995年元月以来 ,采用注射针头自制鱼钩形探针固定 ,对 5例泪小管断离行泪小管吻合术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一般情况  5例均为下泪小管断离 ,男性 ,年龄1 8~ 3 5岁 ,受伤原因 ,金属物击伤 2例 ,拳击伤 2例 ,摔伤 1例 ,创口组织边缘不整齐 ,手术时间均在伤后 2 4小时之内。2 材料与方法2 .1 鱼钩形探针的制作 ,用 5ml 1次性注射针头 ,尖端磨成钝园 ,弯曲成鱼钩形 ,酒精浸泡消毒备用。2 .2  2 %利多卡因作筛前神经阻滞及眶下神经阻滞麻醉 ,泪点扩张器扩张上泪点 ,鱼钩形探针自上泪点插入 ,顺着上泪小管到泪囊或…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非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杂交测定外周血白细胞端粒DNA长度的方法,借此探讨无偿献血对献血者造血系统的影响。方法酚/氯仿提取基因组DNA,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非同位素标记的探针Southern印迹杂交,化学发光X线片曝光显示杂交谱带,积分光密度扫描计算TRF值。结果所测样本获得了较好的低背景杂交谱带,测得35~40岁无偿献血组TRF值平均为11.73kb,相应无献血史对照组平均为11.78kb。结论建立了非同位素标记的探针检测端粒DNA的方法,用上述方法初步显示了固定的长期无偿献血并未对献血者的造血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5.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是将PCR方法与逆转录法结合应用,可快速高效地扩增某一基因的全cDNA。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IGF-I)在人染色体中只有一个基因,全长超过45kb,并有内含子,其cDNA却只有几百个bp,为了表达得到IGF-I,本文利用RT-PCR方法,从胎肝提出的混合mRNA中,筛选并扩增了IGF-I的cDNA。经过分子克隆与测序,证明不需制备胎肝cDNA库,即可快速获得IGF-I的cDNA。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clone, sequence and subclone the cDNA coding for group Ⅱ allergen of Dermatophagoidesfarinae(Der f2). Methods: The cDNA gene fragment of Der f2 was amplified by RT-PCR. After being purified, the gene fragment was cloned into a vector pMD-18T.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MD-18T-Der f2 was transformed into E. coli JM109. Positive clones were screened and identified by PCR and digested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 and the sequence of inserted Der f2 cDNA was also analyzed. Then Der f2 was subcloned into the vector of pET-32a( ). Results: The Der f2 cDNA was specifically amplified from RNA by RTPCR. The recombinant plasmid pMD-18T-Der f2 and pET-32a( ),Der f2 was constructed and digested by SacⅠ and NotⅠ, and the size of gene fragment was 455bp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cted one. Conclusion: The pET-32a( )-Der f2 subclone was constructed successfully.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毒素(LPS)诱导后家兔肺组织中诱生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表达。方法:采用地高辛标记iNOS探针,并用Northern印迹杂交技术和比色法检测iNOS表达。结果:经内毒素导后iNOS在家兔肺组织中有表达,注射LPS5小时后表达量最大,24小时表达最减少。结论:地高辛标记iNOScDNA探针可较好地用于iNOS基因表达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用地高辛(Digoxigenin,DIG)标记的寡核苷酸基因探针鉴定A群轮状病毒VP7G血清型的分子杂交技术,并应用该技术研究河南A群轮状病毒的G血清型分布。方法:根据轮状病毒编码糖蛋白VP7的基因核苷酸序列,选择该基因高保守区序列中与VP7G血清型高度相关的核苷酸片段,人工合成,并用DIG标记。在优选的杂交条件下进行杂交:结果:①G1、G2、G3和G4四种G血清型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只与同血清型的轮状病毒参考毒株杂交,无交叉杂交现象。灵敏度和特异性达到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水平。②188份经PAGE确定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79份(42.0%)、35份(18.6%)、15份(7.9%)分别与G1、G2或G3型探针杂交;未检出G4型;56份(29.8%)未能分型;3份分型特殊。结论:该G血清型分型技术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五步蛇蛇毒类凝血酶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出五步蛇的类凝血酶cDNA,为研究其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并为下一步基因表达开发抗血栓药物提供依据和基础。方法:从五步蛇蛇腺中提取了总RNA,通过反转录合成第一链cDNA,经PCR扩增出五步蛇毒腺中类凝血酶TLE1的cDNA片段,并将其连接到质粒载体扩增,然后进行DNA测序。结果:成功克隆出一种新的五步蛇类凝血酶的cDNA片段。此片段全长794bp,包括编码部分的全长为777bp。推导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为258个氨基酸,其中包括18个氨基酸的信号肽,6个氨基权的前肽和234个氨基酸的成熟氨基酸顺序。TLE1成熟肽与其它蛇毒类凝血酶相比,蛋白质一级结构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从五步蛇中成功克隆出一 种新的类凝血酶cDNA,并确定了它的DNA顺序。  相似文献   
10.
ZDY101和SZ201对α-分泌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ZDY10 1和SZ2 0 1及二者不同配比联合应用对HEK2 93sw细胞生成α -分泌性淀粉样前体蛋白的影响。 方法用Westernblot法检测HEK2 93sw细胞生成的α -sAPP含量 ,观察ZDY10 1、SZ2 0 1及二者不同配比联合应用在 2 4~ 48h、48~ 72h时段内α -sAPP生成量的变化。 结果 2 4~ 48h时段的实验中 ,ZDY10 1和SZ2 0 1浓度分别为 1× 10 - 5mol L时 ,α -sAPP含量分别为 2 .0 6± 0 .73、2 .6 4± 1.2 1,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的 1.0 0(P <0 .0 1) ;48~ 72h时段的实验中 ,ZDY10 1和SZ2 0 1单独应用且浓度分别为 1× 10 5mol L时 ,α -sAPP含量也明显高于DMSO对照组的 1.0 0 (P <0 .0 1)。二者相加的效果高于ZDY 10 1、SZ2 0 1单独应用 (P <0 .0 5 )。如果二者联合应用 ,降低各自的浓度 ,总浓度仍为 1× 10 - 5mol L时 ,提高α -sAPP含量的效果不明显。 结论ZDY10 1、SZ2 0 1在一定浓度时 ,能增加α -sAPP的生成 ,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