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恩  李燕 《药学学报》2008,43(4):361-365
本研究采用Caco-2细胞摄取和转运模型、大鼠小肠在体循环灌注、大鼠离体小肠翻转肠小囊模型及P-糖蛋白抑制剂维拉帕米(verapamil)和环孢素(cyclosporine A,CsA)研究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对布格呋喃(buagafuran)自肠道吸收的影响,UV-HPLC方法测定布格呋喃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布格呋喃可被Caco-2细胞转运和摄取,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使布格呋喃由Caco-2细胞绒毛面(apical,A)向基底面(basolateral,B)的转运较对照组增加1.4和1.35倍,基底面向绒毛面的转运则减少为对照组的71%和75%。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使低浓度布格呋喃摄取量分别增加4.4和3.4倍。布格呋喃自大鼠小肠吸收较快,灌流90 min后残留量仅为10%。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可加快布格呋喃吸收,以灌流后30 min最为明显(分别提高12.4%和21.5%)。在大鼠小肠翻转肠小囊内液中布格呋喃浓度可在10 min内下降86%。维拉帕米和环孢素均可使小囊液和小囊匀浆中布格呋喃含量明显升高。以上结果提示,布格呋喃是P-糖蛋白的底物,P-糖蛋白可阻碍布格呋喃在小肠的吸收。肠道P-糖蛋白的外排作用可能是导致布格呋喃生物利用度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盛莉  谭玮  扈金萍  陈晖  李燕 《药学学报》2010,45(1):43-48
本研究采用大鼠小肠在体单向 (single-pass) 灌流模型, 收集灌流后不同时间点灌流液和肠系膜静脉血, 应用GC-MS联用法测定灌注液和血浆中的布格呋喃含量, 并计算布格呋喃渗透系数[Plumen = −(Q/2πrl) Ln(Cout/Cin) 和Pblood = (ΔMB/Δt)/(2πrl)], 从而反映布格呋喃的代谢变化。同时, 观察CYP3A选择性抑制剂醋竹桃霉素 (TAO)、CYP3A和P-糖蛋白 (P-gp) 共同抑制剂环孢素A (CsA) 和P-gp选择性抑制剂LSN335984对布格呋喃自大鼠肠道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大鼠小肠在体单向灌流模型中加入LSN335984、TAO和CsA后, 大鼠肠系膜静脉血中布格呋喃的累积量分别为73.4、82.9和98.3 pmol·cm−2, 与对照组比较分别增加3.9倍、4.6倍和5.6倍, 代谢分别减少12%、11%和21%。提示CYP3A和P-gp选择性抑制剂可明显减少布格呋喃在大鼠肠道的首过效应, 促进布格呋喃的肠道吸收。由此可见, P-gp与CYP3A两者联合作用是引起布格呋喃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重要因素, 两者对布格呋喃小肠吸收均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布格呋喃固体分散体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格呋喃(buagafuran,AF-5)是以( )香芹酮为起始原料通过立体选择性合成的沉香呋喃类化合物[1].它具有显著的抗焦虑作用,毒副作用低,市场前景广阔.布格呋喃为油状液体,脂溶性强,不溶于水.用植物油稀释进行小鼠灌胃,抗焦虑活性与空白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不能较好地发挥药效.室温放置易发生降解,化学稳定性差.这些缺  相似文献   
4.
气相色谱法测定布格呋喃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布格呋喃(AF-5)原料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采用HP-5毛细管色谱柱(0.32 mm×30 m,0.25μm);柱温: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20℃,保持1 min,以10℃·min-1升温至230℃,保持15min;进样器温度:200℃;检测器(FID)温度:250℃;载气:氮气;流速:1.0 mL·min-1;分流比:20∶1。结果布格呋喃与有关物质的分离良好,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0 g·L-1(r=0.999 4),RSD<2.0%(n=3),检测限为0.3ng。结论本法专属性强、简便、准确,易操作,适用于布格呋喃原料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单次和多次服用60或120 mg抗焦虑药布格呋喃的药代动力学及药效学特征。  方法  试验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组设计, 在布格呋喃60 mg组和120 mg组分别纳入14名中国健康受试者, 男女各7名。每个剂量组中, 男性和女性受试者随机接受布格呋喃胶囊或安慰剂治疗的比例均为5:2。受试者在研究第1天给药1次, 48 h后, 在研究第3天起每天2次给药, 连续4.5 d。在首次及末次给药后, 分别按照方案规定的时间点连续采集血液和尿液药代动力学样本至给药后48 h, 同时进行躯体摆动、选择反应时间、数字广度、视觉类比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等药效学测试。  结果  单次口服60或120 mg布格呋喃后, 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平均值分别为:血浆峰浓度Cmax(37.7±18.4)和(95.8±34.8)ng/ml, 零至最后一个可定量时间点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t为(108±46)和(336±104)h·ng/ml, 表观清除率为(581±203)L/h和(367±122)L/h, 消除相半衰期t1/2为(10.4±7.1)和(19.8±6.5)h。在每日2次重复给药4.5 d后, 60 mg组和120 mg组布格呋喃的平均Cmax分别为(48.5±32.2)和(118.0±20.3)ng/ml, AUC0-t分别为(241±122)和(656±135)h·ng/ml。除VAS清醒度、VAS外在感受和VAS内在感受外, 本研究检测的绝大多数药效学指标在单次和多次给药后与其他给药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 0.05)。  结论  每日2次、连续口服布格呋喃约24 h后, 其血浆暴露水平达到稳态, 较单次给药后有2~3倍蓄积。口服60或120 mg布格呋喃在健康受试者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研究选用的药效学指标呈阴性, 可能与药效学方法验证欠充分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健康受试者对单次和多次口服布格呋喃胶囊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分为单次给药和多次给药两组,单次给药耐受性试验纳入36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分为6个剂量组:15,30,45,60,75和90 mg组,其中包括安慰剂6名。多次给药的耐受性试验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男女各半,服用布格呋喃胶囊25 mg,tid,观察9 d。两组的观察指标包括:生命体征、血常规、血生化、电解质、心电图,记录不良事件,7 d后电话随访。结果:所有46名志愿者完成研究。布格呋喃对体温、脉搏和呼吸影响较多,主要是降低脉搏、呼吸次数和体温变化(升高或降低),但是安慰剂组也出现了体温的波动。心电图和实验室检查未见有临床意义的异常。单次给药组36例受试者中安慰剂组6受试者没有不良反应出现,服用药物的受试者有9例出现不良反应,以困倦最多见。连续给药组10例受试者中有8例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以口干最多见。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给予观察或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不良反应的出现与剂量无依赖关系。结论:通过对健康受试者单次和连续给药进行的耐受性试验,结果表明布格呋喃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