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蒜蒜酶提取纯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从鲜蒜中分离纯化蒜酶的方法和临床常用剂对酶活性的影响,为今后工艺的进一步放大、优化和合理临床应用提供必要理论参数。方法:以天然蒜氨酸作底物,采用丙酮酸法测定酶浓度;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标准,采用考马斯亮兰G-250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结果:从鲜蒜中提取纯化蒜酶,其粗酶浸提液的最佳组成为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硫酸铵沉淀酶蛋白的最适饱和度范围为0%~35%;选用超滤技术脱盐;蒜酶最佳调节等电点为4.9。在临床常用溶剂中,含氯化钠的注射液(不含葡萄糖)对蒜酶活力有显著的激活作用,而含葡萄糖的注射液则较强地抑制了蒜酶活力;75%和95%乙醇具有强烈的杀酶作用。结论:本研究为今后工艺的进一步放大与优化和蒜酶合理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大蒜辣素前体包芯片,使其口服后在短时间内促发酶促反应,生成大蒜辣素。方法:以蒜氨酸和蒜酶双层片为片芯,控酸颗粒为外层压制得到包芯片。并以人工胃液为介质小杯法考察包芯片大蒜辣素产率。结果:大蒜辣素前体包芯片在人工胃液中10 min内大蒜辣素产率>70%。结论:以蒜氨酸、蒜酶及控酸盐组合制备包芯片能够有效避免蒜酶在胃酸条件下失活,达到在体内获得较高产率大蒜辣素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参照美国药典、欧盟药典和英国药典对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大蒜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等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微波灭酶法处理样品,对大蒜药材进行薄层色谱鉴别;采用阳离子交换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溶液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检测波长214 nm,测定大蒜药材中蒜氨酸含量。结果:不同产地大蒜药材的薄层色谱在与蒜氨酸和精氨酸对照品斑点Rf值相同的位置上,均检出相同的斑点。建立的蒜氨酸含量测定HPLC法,经方法学实验表明,蒜氨酸浓度在31.2~374.4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低、中、高浓度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102.8%(RSD=4.0%),101.8%(RSD=3.0%),111.0%(RSD=3.8%)。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大蒜药材的薄层色谱鉴别和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可用于大蒜药材的定性与定量分析,建议作为大蒜质量标准进一步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为新药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及蒜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结果:蒜酶以蒜氮酸为底物,最大反应速度Vmax=27.9 μnml·min-1·mg-1,米氏常数Km=3.6 mmol/L,其最适pH为6.6,最适温度为35℃。结论:酶促反应的动力学参数为蒜酶寻求有利的反应条件、更大限度地提高酶反应的效率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
大蒜制剂、大蒜提取物和大蒜提取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已有广泛的研究[1 ] 。蒜氨酸 (Alliin ,2 烯丙基半胱氨酸亚砜 )为大蒜活性成分的主要前体物质 ,蒜氨酸在蒜氨酸酶 (Alli inase ,EC 4 .4.1 .4)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大蒜辣素 (Allicin ,二烯丙基硫代亚磺酸酯 )。本课题组发现蒜氨酸 +蒜氨酸酶生成的大蒜辣素 1 3h内基本稳定。据此 ,本文采用MGC 80 3和HeLa肿瘤细胞株 ,利用蒜氨酸 +蒜氨酸酶生成的大蒜辣素研究其体外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1 材料和方法1 .1 细胞培养及药物 细胞培养的传代接种见文献[2 ] 。蒜氨酸及蒜氨酸酶由新疆…  相似文献   
6.
大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药食两用,一直受到青睐。大蒜主要具有抗感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功效。目前公认大蒜的功效成分是蒜酶(alliinase,EC4.4.1.4)催化裂解蒜氨酸(alliin)产生的大蒜辣素(al-licin)、阿藿烯(ajoene)等系列含硫有机化合物。主要从大蒜的功效成分、蒜酶的提取纯化、蒜酶的酶学性质及展望等方面综述了蒜酶的研究进展。表明大蒜制剂以其独特的显著功效,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制备一种新型含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通过调节胃内pH提高蒜酶的稳定性,达到提高大蒜辣素转化率的目的。首先制备含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并以人工胃液为介质小杯法考察大蒜辣素转化率,通过测定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量,研究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在大鼠体内的降血脂作用。溶出度试验表明,在人工胃液中含控酸微丸的微丸片大蒜辣素转化率超过90%。药效学研究表明,与无控酸微丸相比,含控酸微丸的微丸片对高脂血症大鼠显示出预期的降血脂作用,两个试验组之间的血脂水平变化存在显著差异(P <0.05)。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控酸微丸的大蒜辣素前体微丸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蒜蒜酶的提取纯化及其酶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红  陈坚 《中草药》2007,38(1):154-156
大蒜为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药食两用,一直受到青睐。大蒜主要具有抗感染、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抗肿瘤等功效。目前公认大蒜的功效成分是蒜酶(alliinase,EC4.4.1.4)催化裂解蒜氨酸(alliin)产生的大蒜辣素(al-licin)、阿藿烯(ajoene)等系列含硫有机化合物。主要从大蒜的功效成分、蒜酶的提取纯化、蒜酶的酶学性质及展望等方面综述了蒜酶的研究进展。表明大蒜制剂以其独特的显著功效,必将为人类的健康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蒜氨酸与蒜酶的最适配比及体外大蒜辣素稳定性,为新药设计提供依据。方法:蒜酶催化裂解蒜氨酸产生大蒜辣素和丙酮酸。采用HPLC方法考察5min~13h底物蒜氨酸、裂解产物大蒜辣素和丙酮酸的含量与变化。结果:蒜氨酸与蒜酶配比为2:1时,15min蒜氨酸转化为大蒜辣素的转化率为92.8%。25min~13h内水溶液中大蒜辣素含量基本稳定。结论:蒜氨酸 蒜酶水溶制剂中大蒜辣素在体外13h可起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酶活性测定及双扩散法研究了蒜酶及修饰度为53%的多聚乙二醇(PEG)化蒜酶的某些理化性质、抗原性和免疫原性及体外和小鼠体内的活性半衰期。结果显示:在75%的乙醇中,蒜酶完全失活,而PEG化蒜酶仍保持了50%的活性。蒜酶和PEG化蒜酶最适温度均为40℃,与蒜酶相比,PEG化蒜酶在更宽的pH范围内具有催化活性,蒜酶的最适pH为7,而PEG化蒜酶在pH为6-7范围内均具有最强的催化活性。蒜酶与其抗血清形成明显沉淀线,而PEG化蒜酶既不与蒜酶的抗血清也不与自身的抗血清形成沉淀。在血清中PEG化蒜酶的半衰期为90h,是蒜酶的45倍。PEG化蒜酶的小鼠体内半衰期达2.58d,而蒜酶在小鼠体内30min后,已测不出催化活性。多次应用PEG化蒜酶的小鼠体内,相邻两次应用的PEG化蒜酶半衰期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