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4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充分利用中药钩藤的植物资源,测定并比较大叶钩藤Uncaria macrophylla Wall.的叶和钩茎中的表儿茶素含量。方法:利用RP-HPLC测定。结果:钩藤钩茎中含表儿茶素0.38%,叶中含0.82%。结论:大叶钩藤中含有较多的表儿茶素,叶中含量大于钩茎中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HPLC测定黔产钩藤不同部位中钩藤碱和异钩藤碱的含量,并比较其差异。方法 以钩藤碱、异钩藤碱为对照品,采用CAPCELL PAK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1%三乙胺水溶液(1%磷酸调pH=9)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245 nm,柱温30℃,进样量10µL。结果 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分离良好,线性、重复性以及回收率均符合要求,钩藤不同部位中的含量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皮 > 茎 > 带钩茎枝 > 叶,而茎薄壁组织与木质部未检测到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结论 该含量测定结果为钩藤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天麻钩藤饮对脑缺血大鼠学习记忆能力,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影响,探讨天麻钩藤饮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制备脑缺血模型,于术后次日开始给予天麻钩藤饮[5g/(kg·d)]灌胃,分别于2周及4周通过Morris水迷宫观察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免疫组化观察VEGF及FLK-1的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的潜伏期较假手术组明显延长,记忆能力明显下降.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好转,4周较2周更为明显.2周模型组VEGF、FLK-1主要在神经元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4周表达下降;治疗组VEGF、FLK-1在神经元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增多,4周仍高表达.结论 该研究提示,天麻钩藤饮可能通过促进VEGF和特异性受体FLK-1的表达,启动神经元保护机制,发挥脑保护作用,改善脑缺血后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研究钩藤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成分、靶点及通路。[方法]利用TCMSP数据库并结合筛选条件,确定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和有效成分相应的靶点,构建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利用GeneCards、DisGeNET、OMIM及TTD数据库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的疾病靶点,获取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并对交集靶点进行PPI网络分析、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应用Cytoscape 3.9.0软件中的“Analyze Network”工具,构建有效成分-靶点-通路网络,筛选出核心成分、核心靶点、核心通路,并对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之间的亲和力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33种有效成分,其中一种有效成分没有相应的靶点,筛选出1 608个疾病靶点和115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PPI分析得到的主要靶点为AKT1、TNF、IL-6、IL-1β、TP53、JUN、CASP3、MMP9、PTGS2等。GO生物功能富集分析获得生物过程条目22个、细胞成分条目57个、分子功能条目100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出20条信号通路,主要为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MAPK、癌症信...  相似文献   
5.

Ethnopharmacological relevance

While the hook of Uncaria rhynchophylla (URH) is a traditional herb used in northeast Asia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PD)-like symptoms such as tremor, it has not been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in a PD model.

Aim of the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s of URH on 6-hydroxydapamine (6-OHDA)-induced neurotoxicity in in vitro and in vivo models of PD.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e cell viability, anti-oxidative activity, and anti-apoptotic activity of a water extract of URH (URE) were assessed using 3-(4,5-dimethylthiazol-2-yl)-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total glutathione (GSH), and caspase-3 assays in PC12 cells stressed by 6-OHDA. We also investigated the behavioral recovery and dopaminergic neuron protection of URE using an apomorphine-induced rotation test and tyrosine hydroxylase immunohistochemistry in the hemi-parkinsonian rat model of the unilateral 6-OHDA lesion of the medial forebrain bundle.

Results

In PC12 cells, U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ell death and the generation of ROS, increased GSH levels, and inhibited caspase-3 activity induced by 6-OHDA. In 6-OHDA-lesioned rats, posttreatment with URE (5 mg/kg/day for 14 day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pomorphine-induced rotation, and it lowered dopaminergic neuronal loss in 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Conclusions

URE possesses neuroprotective activity against 6-OHDA-induced toxicity through anti-oxidative and anti-apoptotic activities in PD models.  相似文献   
6.
鲜泡桐花与阴干泡桐花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对泡桐花的化学成分进行了试验。方法 用比色法测定了阴干泡桐花和鲜泡桐花中总黄酮的含量 ,并采用薄层扫描法 (TLCS)测定了鲜泡桐花、阴干泡桐花和鲜泡桐花水提干浸膏中熊果酸的含量。结果 干泡桐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和熊果酸的含量分别为 3 0 81%和 4 2 6 2 1mg/kg ,鲜泡桐花中总黄酮的含量和熊果酸的含量分别为 1 2 31%和 62 35mg/kg。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可靠 ,操作简便为泡桐花的开发利用提供质控依据  相似文献   
7.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中药大叶钩藤(Urncaria macrophylla Wall.)非生物碱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并用各种波谱(MS、IR、NMR)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 从大叶钩藤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3β,6β,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β-hydroxyurs-12-en-27,28-dioic acid.结论 大叶钩藤非生物碱部分主要含乌苏酸.α-香树素乙酸酯和3β-hydroxyurs-12-en -2728-dioic acid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8.
9.
李晓光  林励  陈志霞 《中药材》2002,25(6):401-402
目的:鉴别化州柚与柚。方法:性状及组织显微特征鉴别。结果:化州柚茎表皮外有非腺毛,皮层含较多淀粉粒,韧皮部方晶较多;叶栅栏组织较厚,最外层栅栏组织含草酸钙方晶,叶脉皮层较厚。其余特征与柚类似。结论:上述特征可用于化州柚与柚的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泡桐属植物抗菌中草药毛泡桐花Paulownia tomentosa中酚性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确定。方法 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R)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结果 从毛泡桐花的乙醇(95%)室温提取物中获得5个黄酮类的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5,4′-二羟基-7,3′-二甲氧基双氢黄酮(I),5-羟基-7,3′,4′-三甲氧基双氢黄酮(Ⅱ),diplacone(Ⅲ),mimulone(Ⅳ)和洋芹素(V)。结论 黄酮类I~V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获得,大量黄酮类成分很可能为毛泡桐花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