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3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综合类   16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40篇
中国医学   416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基于基因组Survey分析对刺果甘草G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im.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进行估计,并通过叶绿体基因组序列特征对其在甘草属Glycyrrhiza L.中的系统发育位置进行研究。方法 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刺果甘草进行测序,采用K-mer方法对测序reads进行分析,估算刺果甘草基因组大小和杂合率,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组装、注释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Survey分析结果显示其基因组大小约为577.82 Mb,杂合度约为0.31%,重复序列比例约为53.72%。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为127,267 bp,不具有典型的四分体结构,总GC含量为34.32%,包含110个基因,其中76个蛋白质编码基因,30个tRNA基因和4个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刺果甘草与圆果甘草G. squamulosa Franch.亲缘较接近。结论 刺果甘草存在低杂合和重复序列较多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对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拼接和组装,可尝试采用三代测序结合二代测序的分析策略进行基因组组装;刺果甘草叶绿体全基因组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为后续开展甘草属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分子鉴定标记筛选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藏药抱茎獐牙菜Swertia franchetiana中的苷类成分。方法 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 从抱茎獐牙菜的水溶性部分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芒果苷(mangiferin,Ⅰ)、异荭草苷(isoorlentin,Ⅱ)、当药黄素(swertisin,Ⅲ)、当药醇苷(swertianolin,Ⅳ)、1-羟基-3,5-二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Ⅴ)、1-羟基一3,7,8-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葡萄糖(Ⅵ)、1-羟基-2,3,5-三甲氧基汕酮-1-O-[β-D-吡喃木糖(1→6)-β-D-吡喃葡萄糖(Ⅶ)、5-醛基1-异色满酮(Ⅶ)、獐牙菜苦苷(swartiamarin,Ⅸ)、龙胆苦苷(gentipicroside,Ⅹ)和獐牙菜苷(sweroside,Ⅺ)。结论 化合物Ⅵ~Ⅺ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Ⅶ为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鸢尾酮的3种异构体,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鸢尾浸膏中鸢尾酮的含量。结果 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3种鸢尾酮的异构体:α-、β-、γ-鸢尾酮,并且鸢尾浸膏中主要含γ-鸢尾酮。两批鸢尾中鸢尾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8μg/g(n=6),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鸢尾中鸢尾酮,方法高效、准确,分析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4.
头顶一颗珠地下根茎无性繁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顶一颗珠为国家二类保护植物,又为名贵药材,其根茎无性繁殖比种子有性繁殖缩短生育期2a;从出苗到入药提早12mo;平均单株根茎干重增加6%;无性繁殖系数可达10~12,在生产上有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巧玲  韩凤  曹然  谭秋生  任明波 《中草药》2023,54(2):641-651
目的 通过分析箭叶淫羊藿Epimediumsagittatum不同生育期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与主要药用有效成分累积之间的相关性,探讨箭叶淫羊藿根际土壤微生物对其药材有效成分的影响,为箭叶淫羊藿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三年生箭叶淫羊藿的根际土为研究对象,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同时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不同生育期药材总黄酮、淫羊藿苷等有效成分含量,通过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探究土壤生态因子与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 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箭叶淫羊藿根际细菌优势菌属包括Candidatus_Solibacter、苔藓杆菌属、嗜酸栖热菌属、芽单胞菌属等,其中,Candidatus_Solibacter属在5个生长时期的平均丰度值最高。根际真菌优势菌属中被孢霉属相对丰度占比最大,在花蕾期样品中的丰度值高达44.27%。UPGMA聚类和非度量多维标定法(NMDS)分析表明,花蕾期、盛花期、果实膨大期及盛果期的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结构相似,而药材质量稳定期与前4个时期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同时,皮尔逊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总黄酮含量与有效磷呈显著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当药水提物对大鼠中性白细胞性细胞内内Ca^2 浓度增加、活性氧生成及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用酵母多糖、FMLP和A23 187活化大鼠中性白细胞,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活性氧,用荧光光度法测细胞内Ca^2 浓度,用比浊法测血小板聚集。结果 当药水提物浓度依赖性地抑制酵母多精、FMLP和A23 187诱导的大鼠中性白细胞内Ca^2 浓度增加及活性氧生成;也抑制花生四稀酸、胶原及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和吲哚美辛比较,当药水提物抑制活性氧生成的作用较强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较弱,其作用远强于swertiamarin。结论 当药水提物是极强的中性白细胞活性氧生成抑制剂,其作用强于swertiamarin。  相似文献   
7.
山蒟醇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蒟醇提取物在兔的体内和体外-体内进行抗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表明山蒟醇提取物可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花生四烯酸所致的血小板聚集,对2者所致的血小板聚集(体外试验)的IC_(50)。分别为40. 34、345. 46 mg/L。静脉注射山蒟醇提取物30 mg/kg,15 min后产生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最明显,其对血小板活化因子和花生四烯酸所致的血小板聚集(体内-体外试验)的抑制率分别为82.75%和33.34%;血小板聚集的持续时间分别为60、30 min。这表明山蒟醇提取物对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中药山豆根的形态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立琼  郭济贤 《药学学报》1992,27(4):308-316
对目前国内作山豆根用的9种不同植物来源的生药进行了形态组织学的比较研究,观察并描述了它们的生药性状和组织构造,并列出了生药的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及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杨克迪  陈钧  杨小明 《中草药》2004,35(8):870-872
目的 建立鸢尾中鸢尾酮的鉴定和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了鸢尾酮的3种异构体,并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鸢尾浸膏中鸢尾酮的含量。结果 根据质谱裂解规律鉴定了3种鸢尾酮的异构体:α-、β-、γ-鸢尾酮,并且鸢尾浸膏中主要含γ-鸢尾酮。两批鸢尾中鸢尾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687、238μg/g(n=6),质量分数差异较大。结论 采用气相色谱一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鸢尾中鸢尾酮,方法高效、准确,分析时间适中。  相似文献   
10.
HPLC法测定刺五加中游离异嗪皮啶和总异嗪皮啶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刺五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C18柱 ( 2 0 0mm× 4 8mmi d ,5 μm) ,流动相为乙腈 甲醇 水 冰醋酸 (V∶V∶V∶V =1 7∶3∶80∶1 ) ,流速 0 9mL·min-1,检测波长3 44nm。结果异嗪皮啶在 1 2 4~ 49 6mg·L-1内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游离型异嗪皮啶和总异嗪皮啶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 0 0 7% ,98 8% ,RSD分别为 2 5 %和 1 9%。结论本法可作为刺五加质量控制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