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66篇
妇产科学   23篇
基础医学   34篇
临床医学   72篇
内科学   176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49篇
眼科学   359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diabetic retinopathy and pubertal status at onset of diabetes in 521 Type 1 diabetic patients diagnosed between 1950 and 1985. Pubertal status was based on age at onset (girls ≧ 11 years and boys ≧ 12 years). Retinopathy (all forms) developed in 112 patients (21.5%; 65 background and 47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For subjects diagnosed in either the prepubertal or postpuberal period, a similar proportion survived without developing retinopathy for any given duration of diabetes (X2 = 0.3822, p = 0.54). However, if only the postpubertal duration of diabetes is considered, then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surviving without retinopathy was significantly less for those diagnosed in the prepubertal period (X2 = 14.2, p = 0.002).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repubertal duration of diabetes is an important phase and that the years prior to puberty do contribute to the risk of developing microvascular injury.  相似文献   
3.
本文检查了705例(1409只眼)糖尿病患者,对眼局部致盲原因和与盲有关全身因素进行了分析。双眼盲77例,占10.9%,单眼盲139例,占19.7%。盲目眼的局部原因以DR居首位,其中玻璃体出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主要致盲眼疾。全身相关因素显示,尿蛋白、收缩压、性别及病程与盲目密切相关,血糖与盲亦相关。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糖网Ⅰ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疗效。方法:将5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95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又分为单纯型和增殖型。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服糖网Ⅰ号,对照组服导生明。观察治疗前、后视力、眼底、血糖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2.5%,显著高于对照组(36.4%),两组疗效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单纯型优于增殖型。结论:糖网Ⅰ号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疗效,尤其是单纯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氧限光方案对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视网膜病(Rop)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将2002年10月~2005年4月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抢救中心出生后入住该科需氧疗的VLBW I 40例,随机分为低氧限光方组(II组)及常规给氧无限光组(III组)各20例,另取近5年我科住院资料完整的VLBW I15例作为对照组(I组),对照组在出生后无需氧疗或低氧治疗时间少于5 d。全部研究对象于纠正胎龄33、34、35、36周接受4次眼底检查,根据Rop结果复查直至视网膜血管发育成熟为止,连续随访视力、眼底、眼位及客观检影、脑瘫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情况。结果:①III组发生Rop达40%,显著高于I、II组(P均<0.05),各组Rop发生时间均在34~36周,平均发病年龄为纠正胎龄35.3周。②各组Rop的发生与高危单因素的分析显示出生体重、胎龄、住院时间、败血症的发生与Rop有关,对照组(I组)Rop的发生还与1 m in Apgar评分及其血压有关(P<0.05),低氧限光组(II组)Rop的发生还与BE>-10有关。用logistic综合分析发现与Rop的发生有显著相关的因素为胎龄(P<0.05)、出生体重(P<0.05)。③其中40例随访10~16个月的资料示III组视力异常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50%、25%,显著高于I、II组(P<0.05),而脑瘫的发生率在3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应用低氧限光方案对预防VLBW I的Rop发生是有效和安全的,且可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并不增加脑瘫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在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对38例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借助新型光学装置行无光导-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解放术者双手行视网膜前膜和/或视网膜下膜剥除并有效地止血。观察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评价此手术方法的实用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不需刮除角膜上皮。术后随访1月时35眼视力提高两行以上,其中视力大于0.3者5眼,3眼视力无改变。术中有效地剥膜及止血,未见明显并发症,术后1眼视网膜脱离复发。结论:和常规玻璃体切割术相比,新型光学装置下无光导一双手法玻璃体切割术对于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和针灸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相同的入选和排除标准,纳入2型糖尿病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130例,将患者随机分3组,中药组,中药加针灸组,多贝斯组,观察3个月。观察视力、视野、眼底(眼底镜、彩色眼底照相、荧光血管造影检查)、血液流变学及中医证候等疗效性指标。结果: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及针刺眼区穴位(太阳、上睛明、承泣、球后、攒竹等穴),可以有效提高患者中心视力,改善视野的损害,促进视网膜点状,片状出血的吸收;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中药联合针刺最为明显;单纯中药组优于多贝斯组,同时中药组与多贝斯组对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均有改善作用,两者差异不显著。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及多贝斯均有改善或阻止DR患者视网膜损害状况如:微血管瘤,视网膜点片状出血,异常渗漏等。中药及针刺可以在积极有效控制血糖的前提下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受损的视功能、改善DR患者的病理变化或阻止其发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随访过程中发现,部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未经眼底激光光凝、内眼手术或眼内药物治疗眼底病变可好转,但其影响因素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DR和DME自行好转的发生率及促好转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方法,于2007-2012年对上海市新泾社区中符合纳入标准的77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对患者行全身体格检查、实验室血生化指标检查、眼部检查和眼底照相,眼底照片读片采用盲法.采用国际临床分类方法和视网膜玻璃体增生情况将DR分为无明显DR和轻、中、重度非增生性DR及增生性DR;并将DME分为无、轻度、中度和重度DME.将DR好转和DME好转作为2个结局变量,好转为仅接受全身用药者至少一眼终末DR或DME分级较基线时下降至少1级且对侧眼DR无进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判断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糖尿病发病年龄、糖尿病病程、肥胖及血肌酐、三酰甘油、总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结局变量的影响.结果 2007年基线调查时发现DR患者456例,其中139例患者5年后至少1眼DR好转,好转率为30.48%.基线检查低HbA1c水平和低血肌酐水平是DR好转的促进因素[HbA1c:优势比(OR)=0.53,95%可信区间(CI)]:0.45 ~0.63,P<0.01;血肌酐:OR=0.98,95% CI:0.97 ~0.99,P<0.01).基线调查时发现DME 158例,其中20例5年后至少1眼好转,好转率为12.66%.高基线血糖水平是DME好转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OR=1.47,95% CI:1.14~1.91,P<0.01).结论 降低2型糖尿病DR患者的血糖和血肌酐水平有助于DR好转,快速降低血糖水平有助于DME的好转.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