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30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123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58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凝集素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花生凝集素受体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 2 4例鼻息肉标本及 15例正常鼻窦黏膜标本行凝集素亲合组织化学ABC法染色。结果 :正常鼻息肉黏膜染色基本阴性 ,鼻息肉呈弱染色。N -PNA(预先经神经氨酸酶处理后再进行PNA染色 )染色均显著加深。结论 :从正常鼻窦黏膜到鼻息肉 ,花生凝集素受体的表达发生改变 ,该种改变在鼻息肉的病理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应用流式细胞计对57 例正常胃粘膜、不同病理类型的胃息肉和胃癌组织作DNA 定量分析。正常胃粘膜、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及胃癌中,DNA 非整倍体检出率分别为0% 、7.7% 、9.1% 、36.4% 、58.3% ;各型胃息肉和胃癌组织的增殖期细胞比率均显著地高于正常胃粘膜组(P< 0.01);增生性或炎症性息肉组增殖期细胞比率与胃癌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或非常显著性(P< 0.01),而腺瘤性息肉组增殖期细胞比率与胃癌组近似(P> 0.05)。结果表明胃息肉是一种细胞增殖活跃性病变,其中腺瘤性息肉的DNA 生物学行为更接近于胃癌,可能容易癌变;应用流式细胞DNA 定量分析技术,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能对胃息肉的预后作出更为确切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4.
对6例消化道炎性纤维瘤样息肉进行了光镜、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指出该病系发生于胃肠道粘膜及粘膜下的以局部炎症及纤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炎性假瘤,本文使用的名称更好地反映了该病的本质和形态特点,其临床症状因息肉的大小及部位而异,本组3例均因该病导致的急性梗阻而紧急手术,术中病理诊断可避免过大的手术和不必要的处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总结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1985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合并肾积水的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超声、肾核素扫描、IVP、CT检查所见及病理结果。结果14例患儿,男12例(85.7%,12/14),女2例(14.3%,2/14),左侧13例(92.9%,40,13/14),右侧1例(7.1%,1/14)。年龄5~13岁,平均9.9岁。临床表现以间歇性腰腹痛为主。超声检查术前诊断率为14.3%(2/14)。IVP和CT术前诊断率为28.6%(4/14)。三维增强CT重建诊断率为88.9%(8/9)。所有患儿均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息肉均位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病变的病理表现包括炎性息肉和纤维上皮性息肉样改变,9例合并有肾盂输尿管交接处原发性病变(输尿管肌层增厚、输尿管平滑肌增生、肌束排列紊乱)。结论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息肉少见,多见于大龄男孩,左侧多见。临床无特异性症状,28.6%术前可经IVP和CT诊断,三维CT重建诊断率高,可达88.9%。病因多为先天性异常,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对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嗅觉功能评估及术后嗅觉功能判断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4例,排除合并哮喘、变应性鼻炎和伴有可能影响嗅觉功能的系统性因素。所有患者均接受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和规范的药物治疗,并行术后随访。根据鼻窦CT冠状位嗅裂区堵塞程度评为0、1、2分,分别对嗅裂前区(anterior olfactory cleft score,AOCS)(中鼻甲对应嗅裂区)和嗅裂后区(posterior olfactory cleft score,POCS)(上鼻甲对应嗅裂区)进行评分。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T&T嗅觉检测、嗅觉VAS评分和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和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术后行T&T嗅觉检测、嗅觉VAS评分。分别将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嗅觉阈值、嗅觉VAS评分与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和Lund-Mackay评分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4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7.9岁(24~67岁),其中30例患者随访达到6个月。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T&T嗅觉阈值与嗅觉VAS评分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 =0.70,P <0.01)。手 术前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AOCS和POCS均与嗅觉阈值评分、嗅觉VAS评分显著正相关(P <0.001),Lund-Mackay评分与嗅觉阈值也有弱相关性(R 2=0.262,P =0.005)。手术前鼻窦CT嗅区评分AOCS、POCS与术后6个月的嗅觉阈值亦有相关性(R 2=0.211、0.181,P =0.014、0.024),且术前AOCS与术后6个月嗅觉阈值正相关性更强。术前Lund-Mackay评分与术后6个月嗅觉阈值无相关性(R 2=0.073,P =0.165)。结论 改良鼻窦CT嗅区评分可作为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前嗅觉功能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嗅觉功能预后的客观评价指标。中鼻甲对应的嗅裂区的病变程度对嗅觉功能评价作用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与声带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院的声带息肉患者32例,采用36通道ManoScan360TM固态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系统(high-resolution esophageal manometry)和Zephr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multichannel intralumminal impedance combined with pH-metry,MII-pH)便携系统进行监测,观察食管上、下括约肌压力、食管动力分段特点及咽喉反流、胃食管反流事件及反流物性质,并与1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声带息肉组较对照组平均食管上括约肌松弛持续时间、松弛恢复时间、食管下括约肌长度均缩短,食团内压最大平均值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44、2.624、2.310和-2.397,P值均<0.05).声带息肉组咽喉反流发生率为40.6% (13/32),胃食管反流发生率为50.0%(16/32).声带息肉组与对照组咽喉酸反流次数中位数(M[P25;P75])分别为0.5[0.0;3.5]和0.0[0.0;0.0]次,酸反流时间分别为0.1[0.0;1.7]和0.0[0.0;0.0]min,酸清除时间分别为3.5[0.0;53.5]和0.0[0.0;0.0]s,DeMeester评分分别为14.8[1.6;31.3]和1.8[1.1;4.1]分,总计液体反流次数分别为46.5[25.3;69.0]和32.5[20.0;36.3]次.声带息肉组咽喉酸反流次数、酸反流时间、酸清除时间、DeMeester评分及总液体反流次数均较对照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81、2.767、2.767,2.344及1.980,P值均<0.05).结论 声带息肉部分患者存在食管上、下括约结构与功能障碍,存在咽喉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反流事件以立位酸反流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下用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的疗效。方法:用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在电视监视器下用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107例。结果:随访3个月,治愈99例(92.5%),好转7例(6.6%),无效1例(0.9%)。结论:鼻内窥镜联合支撑喉镜下微型电动切削器切除声带息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高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诊断、疗效及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18例经鼻显微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术后均经病理确诊,术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结论:显微手术治疗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创伤小、出血少、反应轻、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肠镜随访对提高结肠癌术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26例大肠癌术后患者进行结肠镜随访检查,对可疑病变活检送病理检查,对肠道息肉行肠镜下高频电或氩离子凝固术治疗.结果 检出吻合口复发癌20例,异时多原发癌9例;治疗息肉137例(137/426)共389枚,其中腺瘤性息肉110例,吻合口炎45例.结论 结肠镜检查具有直观、可直接取材行病理检查等优点,并可在结肠镜直视下对息肉行高频电和氩离子凝固治疗,阻断腺瘤性息肉向癌转化,对提高肠癌术后生存率、降低复发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