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4篇
中国医学   8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为了选择贝母乙素含量较高的贝母原材料,方法:建立了HPLC法分析贝母原材料中贝母乙素含量,贝母生药粉用氨水-95%乙醇(1:5)混合液取,柱前用2,4-二硝基苯肼(DNPH)衍生,衍生化条件50℃下反应30min。分析色谱柱:HyopersilC18ODS2流动相;CH3CN-100mmol/LCH3COONH4,(41:59)pH=5.0),流速为1.2mL/min,UV375nm检测.结果:4种市售贝母东贝母的乙素含量最高,结论;方法灵敏,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2.
山慈菇抑制镉诱发遗传损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活体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PCE)微核试验(MNT),观察中草药山慈菇(BulbusIphigeniae)水溶性提取物的诱变作用及对镉(Cd)、环磷酰胺(cp)的抗诱变作用。结果表明:山慈菇可以诱发微核(MN)产生,但其诱变作用不强;山慈菇对Cd及cp的诱变作用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并对Cd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cp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伊贝母中西贝素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ODS柱,流动相为甲醉-水(90:10),内含4 m·L-1的三乙胺,检测波长227 nm。结果:西贝素苯甲酸脂的峰面积与该生物碱的重量在0.4~3.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来,回归方程为Y=-2.04 x 103+6.06 x 104X,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101.0% (n=5,RSD=2.8% )。结论:西贝素为伊贝母中主要生物碱成分。  相似文献   
4.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浙贝母中贝母素甲, 贝母素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分离提纯浙贝母中的活性成分贝母素甲,贝母素乙.方法:采用氯仿-无水乙醇-0.2mo1.L-1盐酸(4:3:2)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主机转速为800r.min-1,流动相流速为1.2mL·min-1.结果:一次进样分离得到贝母素甲、贝母素乙,经高效液相(HPLC)分析纯度,经MS,1HNMR鉴定结构.结论:利用本实验条件可从浙贝母中分离制备贝母素甲,贝母素乙,两者纯度分别达到:97.5%,94.5%.  相似文献   
5.
杂交贝母生物碱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杂交贝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IR ,1H NMR ,13 C-NMR ,2D-NMR ,MS及与对照品和文献对照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7个化合物 :湖贝乙素 (hupehenirine ,ZF1) ;湖贝嗪 (hupehenizine ,ZF2 ) ;浙贝乙素 (peiminine ,verticinone ,ZF3) ;湖贝甲素 (hupehenine ,ZF4 )、异浙贝甲素 (isoverticinone ,ZF5 )、浙贝甲素(peimine ,verticine ,ZF6 )、湖贝甲素苷 (hupeheninoside,ZF7) ;结论 :化合物 1~ 7均为首次从杂交贝母中得到。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百合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提取方法,GC-MS联用技术鉴定百合挥发油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50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72.96%。结论 超临界提取百合挥发油成分多、效率高,与水蒸气蒸馏提取出的挥发油成分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浙贝、川贝、平贝和新疆贝母中尿嘧啶、尿苷、乌苷、腺苷含量和鉴定该4种药材品种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Alltima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洗脱条件为0.0min→5.0min→10.0min→20.0min→30.0min→40.0min,甲醇:1%→1%→5%→12%→24%→31%;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60nm;柱温为25℃。进样体积为20μL。结果尿嘧啶和3种核苷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良好,4种贝母中指标成分含量差异明显。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贝母类药材的核苷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同时亦可用于准确、可靠的鉴定该4种贝母药材。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系统梳理古代文献中有关百合地黄汤的条文,以期了解百合地黄汤的历史沿革和方义演变,为其成药开发提供文献学支持,为经典名方的现代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古籍数据库中以“百合地黄汤”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摘录记载了百合地黄汤的方、药、量、制、治、论等信息的古籍条文,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古籍和条文,提取朝代、书名、作者、举句、剂量、煎服法、方解、证型等关键信息,并进行文献分析,以了解百合地黄汤的组成、药材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煎煮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历史沿革及方义演变情况。结果:最终纳入古籍101本,共计165条。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由百合和地黄两味药组成,用于治疗百合病。随后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载录了本方,并增加生地黄汁至两升。宋及宋之后,因度量衡制度的改变,百合地黄汤在药物剂量方面出现了较大变化,此外宋代在炮制和服用量上略有变化。明代在地黄炮制上略有变化,明清代文献多为注释、方解,重在阐述百合地黄汤的病因病机。结论:百合地黄汤首见于汉代,历代古籍均有记载,源远流长,但其历代变化不多,以药物剂量方面变化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对川贝母及其他贝母进行鉴别。方法:利用GC-IMS得到川贝母(包括松贝、青贝、炉贝)、平贝母、伊贝母的指纹图谱,计算挥发性物质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对不同贝母及不同川贝母所含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结果:松贝、炉贝和青贝样品中相似的挥发性物质较多,且这些挥发性成分在平贝母和伊贝母样品中含量很低或者不含有。通过主成分动态分析,选取所有的信号峰,5种样品区分明显,其中松贝、炉贝和青贝样品的聚类较为集中,平贝母和伊贝母的聚类较为分散。结论:采用GC-IMS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的贝母样品,可为川贝母的快速真伪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