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Mucosal leishmaniasis of th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s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visceral form or is found in immunosuppressed individuals. This report presents a case of isolated mucosal leishmaniasis in a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 whose diagnosis mainly rested on histology and pos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 for Leishmania donovani in the laryngeal tissue. A 59-year-old man, who never lived outside Italy, showed a subglottic mucosal polypoid-like lesion. The typical morphological picture and posi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esult for L donovani by DNA extracted from laryngeal biopsy specimens allowed the diagnosis of mucosal leishmaniasis. Specific amphotericin B therapy was started, resulting in clinical and endoscopic improvement. Increased knowledge about the histological and molecular tissue analysis of Leishmania enhances the diagnostic testing for mucosal leishmaniasis, as primary mucosal leishmaniasis may occur in both immunosuppresed and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 who travel to or reside in areas endemic for Leishmania.  相似文献   
2.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T细胞,NK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的变化,探讨SAS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APAAP桥联酶标法测定外周血淋巴细胞表型。结果:SAS患者组CD3^+细胞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D4^+、CD4^+/CD8^+、CD16^+、CD25^+细胞SAS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细胞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SA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5例头颈部肿瘤患者的外周血NK细胞杀伤活性及NK细胞计数进行测定,其中有15例患者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于术后三周复查NK活性及NK计数,并与正常人组对照。实验结果显示:头颈部肿瘤患者NK活性及NK计数均低于正常人,两组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患者的NK活性比术前有明显提高,配对t检验P<0.01,NK计数比术前也有所提高,配对t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NK活性的水平与肿瘤的分期有相关性,晚期(T4期)癌症患者NK活性明显低于早期(T1、T2)患者,可以看出NK活性随着肿瘤的发展而降低,肿瘤对宿主有免疫抑制作用;NK活性与NK数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二者之间的相关系数r=0.344。  相似文献   
4.
伏天对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用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PSN)穴位注射足三里、定喘穴、肺俞穴治疗,总有效率达84.4%,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T细胞亚群.伏天用PSN穴位注射能使患者过低的CD8 升高(P<0.01),增大的CD4 /CD8 比值减小(P<0.01).证明本方法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为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治疗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超声刀和电刀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免疫功能及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刀和电刀对胃癌根治术后免疫功能和术后应激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分析63例胃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资料,其中35例使用超声刀,28例用电刀,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2 h引流量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术后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比率,术后第2天检测血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血糖.结果 超声刀组与电刀组相比,CD3+、CD4+、CD8+、CD4+/CD8+比率,血糖无明显差异(P>0.05);对比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时间、术后72 h引流量、白细胞计数、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超声刀组均有明显减少(P<0.05或P<0.01).结论 两种工具在胃癌根治术中切除效果及对术后免疫功能影响无明显差异,但应用超声刀术后恢复快且对术后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7.
妊娠稳态受免疫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的调节,母胎免疫异常可导致妊娠终止。孕激素可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孕酮诱导的封闭因子(progesterone-induced blocking factor,PIBF),促使Th2型细胞因子分泌,诱导Th1/Th2平衡向Th2型细胞因子偏倚;抑制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降低花生四烯酸分泌;促使不对称抗体产生等免疫机制维持妊娠。流产和早产患者PIB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妇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和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能测定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及尿液中PIBF水平。孕酮及其衍生物能增加PIBF的分泌维持妊娠,预防流产发生。综述PIBF在妊娠期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9.
张恒斌  贾亦兵 《药学研究》2018,37(8):446-448,459
目的 观察甘草饮片蜜炙前后对小鼠离体脾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 无菌操作分离小鼠脾脏,制备脾淋巴细胞。加入刺激剂刀豆蛋白和不同浓度的甘草、蜜炙甘草饮片及其配伍的炙甘草汤水提物、醇提物以及多糖与甘草苷样品溶液培养48 h,以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甘草、蜜甘草饮片和炙甘草汤水提物组以及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均能显著增强经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P<0.01),同时上述各样品蜜炙品水提物组明显高于相应的生品组(P<0.05)。各样品醇提物、甘草苷、蜂蜜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甘草生炙饮片免疫活性存在明显差别,蜜炙后免疫活性增强,其中多糖成分是甘草的主要免疫活性成分。甘草饮片生品和蜜炙品在临床应用中应区分应用,保证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低聚肽是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过程中的中间产物,其不仅具有蛋白质的营养支撑作用,还具有强大的调节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作用。本文就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来源的低聚肽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进行了论述,对其提高免疫系统功能及对冠状病毒感染的防御作用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更合理地利用不同来源和性质的低聚肽制备而成的复合肽类产品,更有效地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为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提供营养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