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0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22篇
预防医学   6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76篇
中国医学   669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 3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为0.1%甲酸水(A)和乙腈(B)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进样量2μL,在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数据。经Reaxys数据库检索番荔枝属类化合物信息,通过质谱信息比对各化合物的m/z值、保留时间、质谱特征碎片等,并结合文献数据对鉴定的化合物进行验证。结果根据各化合物的特征裂解规律,从刺果番荔枝叶中共鉴定出45个化合物,包括16个生物碱类,14个番荔枝内酯类,7个黄酮类和8个其他类化合物,其中以番荔枝内酯类和生物碱类成分居多,与文献报道番荔枝内酯与生物碱类化合物是发挥抗癌的主要活性成分一致。结论利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对刺果番荔枝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快速、准确的定性分析,为刺果番荔枝叶的提取分离与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不同无性系杜仲叶中含胶细胞密度的测量,对其生长动态作了分析研究,结论如下:不同无性系含胶细胞的密度在七月中旬达到最大;在同一引种地的雌雄株之间,雄株含胶细胞的密度不完全小于雌株。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大叶紫薇叶中具有降血糖活性的成分,采用3T3-L1细胞葡萄糖消耗模型作为检测手段,对大叶紫薇叶提取物采用HP-20树脂吸附、溶剂萃取、制备薄层分离和制备高效液相分离,导向筛选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各分离组分.结果发现,大叶紫薇叶中corosolic acid、熊果酸和总三萜具有降血糖活性.  相似文献   
4.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芦丁的含量,结果表明:以60%丙酮或70%乙醇提取银杏叶,所得提取物的芦丁含量为33.27%~43.38%。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山西晋南地区采集的山楂叶中总黄酮的含量及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显色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通过对1,1-二苯基-2-苦基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diammonium salt, ABTS)和羟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山楂叶总黄酮含量为(79.06±2.05)mg/g。总黄酮对DPPH、ABTS自由基清除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分别为(91.63±1.75)和(64.34±4.53)μg/mL,与抗坏血酸相比,相对抗氧化活性(relative antioxidant activity, RAA)分别为40.71%和76.64%;对羟自由基清除率较低,三者均低于同质量浓度下的抗坏血酸。结论:山西晋南地区采集的山楂叶总黄酮含量较高,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可...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白桦叶的化学成分做系统研究,以更好的开发利用我国的植物资源。方法采用硅胶柱、凝胶柱及制备薄层色谱法进行了分离,通过波谱技术(^HNMR,^13CNMR,^1H-^1HCOSY,HMQC,HMBC,NOESY)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4种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槭木素丁(1),氧杂二苯庚烯(Ⅱ),17-甲基-15-甲氧基-7-7氧代槭木素丁 (Ⅲ),槭木素十一(Ⅳ),结论:化合物Ⅲ,Ⅳ均首次从本种植物中分离得以,并纠正了化合物Ⅲ的碳谱数据归属。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喜树为原料提取喜树碱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均匀试验设计法.结果确定了以稀NaOH溶液为溶剂提取喜树碱的最佳工艺条件提取溶剂浓度为0.3%,提取时间为3 h,NaOH溶液用量1 6 mL/g原料·次.结论首次研究了以稀NaOH溶液为喜树碱提取溶剂,从很少被利用的喜树叶中提取喜树碱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喜树叶的喜树碱提取率达到0.1%以上,是一个较好的喜树碱提取原料.利用此方法提取喜树碱生产成本低、提取率高、防火等级低,是相对于乙醇提取更为优秀的喜树碱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出参与连翘Forsythia suspensa苯丙烷合成途径的WRKY转录因子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通过对从连翘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的62条连翘WRKY基因序列进行鉴定;通过采用蛋白理化性质和基序分析、蛋白结构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功能注释、蛋白互作分析、外源激素处理后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等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最终筛选出52条具有WRKY结构域的连翘WRKY转录因子。WRKY转录因子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数目在105~728,相对分子质量在12277.95~80 321.99。蛋白基序分析显示其均有WRKY结构域,与拟南芥WRKY转录因子构建系统进化树将连翘52个WRKY转录因子进一步分为3大类;筛选出5个可能参与连翘苯丙烷合成途径的连翘WRKY转录因子,并推测其可能以被MAPK级联反应所调控的方式介导连翘中苯丙烷合成途径。结论 通过分析转录组测序结果,从52个连翘WRKY转录因子中筛选出5个可能参与连翘苯丙烷合成途径的转录因子,其表现出组织特异性表达,且对不同浓度茉莉酸甲脂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为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苏娟  贺亚男  杨鑫  谢慧娟  纪奇森  杨明  张定堃  韩丽 《中草药》2023,54(22):7374-7386
目的 研究阴干、晒干、真空冷冻干燥、热风干燥4种干燥方式对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寻找差异成分,并建立HPLC-DAD同时定量分析5种吲哚类生物碱成分的方法,以期为建立规范的马蓝叶干燥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UHPLC-Q-Orbitrap HRMS对4种干燥处理的马蓝叶进行定性分析,并结合热图聚类分析(heat map 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筛选差异成分。结果 共鉴定出67个共有化合物。HCA和PCA将阴干和热风干燥归为一类。OPLS-DA筛选出14个差异成分,多为生物碱类,且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HPLC-DAD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马蓝叶中的5种吲哚类生物碱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热风干燥样品的靛蓝含量最高,靛玉红含量最低;阴干样品的靛红、色胺酮、靛玉红含量最高。结论 不同的干燥方式对马蓝叶的品质有明显影响。热风干燥和晒干有利于吲哚苷水解合成靛蓝,但靛红和靛玉红的含量较低。而阴干和真空冷冻干燥样品的靛蓝含量较低,而靛玉红含量较高。阴干和热风干燥能显著提高马蓝叶药效成分的总含量。建议在初加工马蓝叶时使用阴干或热风干燥,为进一步探究马蓝叶的产地加工方式提供了数据支持,同时也为评估马蓝叶的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杜仲叶有效成分的地理学研究(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七个产区杜仲叶中5种有效成分(次生代谢物)的含量,得出生态因素是调控药用植物有效成分合成与积累的重要因素。并对各种生态因素进行了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杜仲叶有效成分合成与积累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而气象因素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