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 对已确诊的67例MDS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系统观察分型,记录各系病态造血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67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的粒、红、巨核三系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依次为粒系[52例(77.6 %)]、巨核系[44例(65.7 %)]、红系[36例(53.7 %)],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骨髓三系中出现病态造血表现的比例相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2、0.30、0.02,均P>0.05)。67例骨髓细胞病态造血改变类型的发生率依次为单圆核巨核细胞 [36例(53.7 %)]、假Pelger核异常粒细胞 [36例(53.7 %)]、红系巨幼样变[33例(49.3 %)]、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失[27例(40.3 %)]等,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发生率相似。67例MDS患者FCM免疫表型检测结果显示,随着MDS的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向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转化中的RAEB的进展变化,较成熟的CD15表达率逐渐降低,而较早期的CD34、CD117表达率逐渐升高(χ2值分别为6.23、12.06,8.95、7.37,8.95、8.08,均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715、0.024、0.146,均P>0.05);同时维吾尔族患者CD56表达增高,汉族MDS患者HLA-DR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91、3.90,均P<0.05)。结论 维吾尔族和汉族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改变相同,多数MDS有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维吾尔族和汉族MDS患者免疫表型抗原表达部分不同,免疫表型的检测对MD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用吉姆萨染色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76例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分析发现,68例MDS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在活跃和明显活跃之间,MDS粒系异常以P-H细胞(21例,28%)和中粒以下部分细胞质内颗粒减少(20例,26%)最常见;红系异常以老核幼质(34例,45%)、嗜多染(34例,45%)和中空区偏大(29例,38%)最常见;巨核系异常主要以小巨核(14例,18%)改变为主。结论 MDS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的病态造血,但是有病态造血不一定就是MDS,还需结合细胞遗传学、骨髓活检等实验室检查。此外,还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病态造血,要注意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AA和6例低增生MDS的骨髓小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A组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低增生MDS组(P<0.01),后者的原粒+早幼粒细胞比率高于前者(P<0.05),并有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分析对AA和低增生MD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