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04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43篇
特种医学   83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64篇
预防医学   109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227篇
  3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影响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比较分析了912例颅脑损伤术后出现颅内感染与未出现颅内感染组间的差异因素。结果非感染 770例,颅内感染142例(15.6%)。感染类型有无菌性脑膜炎、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及脑室积脓、脑脓肿、硬膜下腔积脓、术区皮下或(和)骨瓣下化脓或合并骨髓炎、切口感染。细菌检出率占感染的27.5%。颅脑外伤术后感染与高温季节、高龄、重度以上损伤、短期内两次以上手术、连续两侧开颅术、长时间 (>5 h)手术、显微外科手术、颅底与后颅凹手术、脑室外引流、皮下或硬膜外积液以及急诊手术等因素相关(P<0.05)。结论对具有上述危险冈素的易感患者应给予更密切的关注和预防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脑疝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近5年238例脑疝发生前2h内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并与同期198例未发生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疝组前驱期征象如昏迷加深、烦躁加重、尿失禁、侧脑室和外侧裂受压变窄伴脑基底池受压变窄、生命体征改变具有特征性,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脑疝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脑疝前驱期特征性临床征象应作为超早期开颅的重要依据,是特殊的、迫切的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和治疗(附62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措施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5例颅脑损伤后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在治疗原发伤病基础上,采用止血、制酸、保护胃黏膜等对症处理,同时应用阿托品治疗22例;胃镜下治疗8例;胃次全切除术5例。结果本组病例中,治愈572例,缓解36例,无效5例,死亡12例,其中阿托品治愈20例;胃镜下治愈6例;胃次全切除术治愈4例。结论预防和治疗的重点是消除颅脑损伤病灶和保护胃黏膜,常规处理方案效果满意,简单、经济且安全有效,但必要时应及时使用特殊治疗手段,以迅速控制出血病情。  相似文献   
4.
早期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巍  郭智霖 《中国医药》2007,4(1):534-535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纳洛酮对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对改善预后的影响.方法 62例急性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脱水剂、镇静类、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以及吸氧、支持、亚低温冬眠和抗感染治疗.治疗组除采用以上常规处理外,均在入院后6 h内应用纳洛酮,剂量为0.4 ms/(kg·d),生理盐水稀释至500 ml,用输液泵24 h持续静脉输入,3 d后改为0.1 mg/(kg·d),7 d后停药,观察2组患者生命体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觉醒时间、呼吸衰竭纠正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参考格拉斯哥预后量表判断预后.结果 治疗组恢复良好10例(33.3%),死亡7例(23.3%),觉醒时间为(7.6±4.5)d,呼吸衰竭纠正时间为(6.6±3.7)d;对照组恢复良好7例(21.9%),死亡12例(37.5%),觉醒时间为(10.4±4.72)d,呼吸衰竭纠正时间为(9.9±4.1)d,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早期使用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致残率、病死率,减轻脑水肿,促使脑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提高创伤性脑膜炎的治愈率及护理满意度。方法 :对收治的 82例患者在治疗上应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 ,及时处理原发伤 ,反复腰穿以控制感染。在护理上密切观察病情 ,保持气道通畅 ,加强头痛、高热及脑脊液耳、鼻漏的护理 ,保持创口清洁 ,注重健康宣教。结果 :77例治愈 ,5例死亡。结论 :早期诊断、有效处理原发伤及对症护理可促进创伤性脑膜炎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的近期及远期效果。方法139例TCCF患者行血管内栓塞术后3个月开始通过再次入院、邮寄调查表或电话随访.其中再次入院完成及收回调查表共64例,电话随访62例,获随访126例(90.6%)。结果126例中26例术后行MRA检查,20例行颅脑CT检查,均未见异常;10例术后半年行DSA复查,未见复发。11例复发,经再次栓塞后治愈。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TCCF,术后复发率不高,临床随访即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创伤后迟发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年收治的17例迟发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但于伤后5-10d出现恶化,CT复查有脑肿胀,经加强综合脱水等治疗后1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迟发性脑肿胀好发于对冲性额、颞叶挫裂伤伴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薄层血肿及早期CT有脑肿胀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及甘露醇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此类患者病情隐蔽性强,应加强观察、积极行CT复查,如能早期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洛赛克对应激性溃疡进行防治与胃肠道感染几率增加之间的关系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近3年来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存活30 d以上病人176例,测定不同时间胃液pH值并分析防治应激性溃疡与发生胃肠道感染的相关性以及相应对策。结果在126例持续应用洛赛克的患者中,持续应用>7 d的患者胃肠道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持续应用≤7 d的病人。其余50例间隔应用洛赛克患者与126例持续应用洛赛克患者相比,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但间隔应用洛赛克患者胃肠道感染发生率较持续应用洛赛克>7 d的患者明显下降。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溃疡防治>7 d者,由于胃酸分泌严重抑制,增加胃肠道感染发生率。间隔性应用洛赛克治疗在抑制胃酸分泌,减少应激性溃疡发生的同时,可明显减少胃肠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颅脑火器伤后生命体征变化特点及死亡因素。 方法 杂种猫 3 2只随机分为 4组 ,火器伤后分别放入A (2 5℃、相对湿度 50 % )、B (3 5℃、相对湿度85% )、C(3 8℃、相对湿度 90 % )、D(40℃、相对湿度 95% )四种环境中。每隔 10min记录一次血压、脉搏、呼吸频率及体温 ,到 6h时结束实验。 结果 常温枪伤组实验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 ,随着温度及湿度的增加 ,各组动物相同时相点的体温、呼吸及心率均明显不同 (P <0 .0 5)。A组、B组动物在伤后 6h内均无死亡。C组 1.5h开始死亡 ,至 5h动物全部死亡 ,平均生存时间为 3 .4h。D组 0 .5h开始死亡 ,至 2 .5h动物全部死亡 ,平均生存时间为 2 .0h。 结论 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时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死亡率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