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8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对产后出血发生的影响及其副作用。方法将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80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2组为卡孕栓实验组,以不同给药途径分为阴道用药组(25例)与舌下含服组(25例),对照组(30例)则常规静脉推注麦角新碱。结果3组产妇的第3产程平均时间分别是7.64、5.52和6.44min,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2h内的平均出血量,对照组(260.83ml)与卡孕栓阴道给药组(190.28ml)及舌下含服组(199.80ml)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01);两卡孕栓组间则未见差异。两实验组产妇均未发生明显副反应。结论卡孕栓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优于麦角新碱,其阴道用药及舌下含服都是有效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2.
依沙吖啶引产失败后用卡前列甲酯栓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35例中期妊娠用依沙吖啶1次羊膜腔注射引产失败后,再用卡前列甲酯栓的效果。方法:卡前列甲酯栓1m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若3h后无宫缩,再放1次。结果:35例孕妇引产成功率100%。引产后24h内阴道流血量200±20mL。出现腹泻,恶心等不良反应各1例。结论:卡前列7甲酯栓用于对依沙吖啶中期引产失败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卡孕栓、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江华 《华夏医学》2000,13(2):140-141
目的:探讨卡孕栓及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正常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随机分为卡孕栓组30例,胎儿娩出后直肠置卡孕栓1mg;催产素组60例,在胎儿前肩娩出(1组)或胎儿娩出5min时(2组)静脉推注催产素10u。每组30例均观察第三产程时间及产后2h的出血量。结果:催产素1组较卡孕栓组和催产素2组第三产程均明显缩短(P<0.01),产后2h出血量卡孕栓组与催产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彭子萍 《现代保健》2014,(26):146-148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1月收入院的61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2h出血量、止血时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具有统计学上意义(P〈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的孕妇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止血快,出血少,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注欣母沛配合宫腔填塞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实施子宫肌注欣母沛配合宫腔填塞术止血,对照组实施常规止血治疗。对2组止血效果及治疗后2 h和24 h内平均出血量进行统计。结果对照组有效率66.67%,观察组有效率88.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 h及24 h平均出血量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注欣母沛联合宫腔填塞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方法简单方便,快捷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欣母沛对前置胎盘剖宫产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2月青海省人民医院前置胎盘行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9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给予宫腔纱条填塞(宫纱填塞)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欣母沛注射液。对2组患者的出血量、氧化应激水平及应激激素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产后2 h及产后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活性氧簇(ROS)及丙二醛(MDA)水平均较术前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ROS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SOD及CA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及皮质醇(Cor)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E、E及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欣母沛注射液辅助治疗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效果显著,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氧化应激水平,减轻应激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甲酯栓防治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月于成都市西区医院分娩的产妇11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在胎儿前肩娩出后舌下含服卡前列甲酯栓1枚;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注射垂体后叶注射液,6 U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500 m L中,0.02~0.04 U/min。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宫缩持续时间、子宫下降幅度、恶露持续时间和血清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82%、96.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产后0.5 h比较,两组患者产后0.5~2 h、2~24 h出血量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产后0.5、0.5~2、2~24 h出血量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宫缩持续时间、子宫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恶露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脑钠肽(BNP)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血清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后叶注射液联合卡前列甲酯栓能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出血量,改善子宫收缩,促进产后恢复,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8.
柯可  董静 《当代医学》2022,28(7):59-61
目的探究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96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行缩宫素治疗)与观察组(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每组48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出血情况、止血时间、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大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实施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更有助于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门敏超 《淮海医药》2014,(4):314-315
目的:探讨在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甲酯栓(卡孕栓)是否能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了解卡孕栓在预防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的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2月在我院产科选择有出血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400例,随机分为卡孕栓+缩宫素组及缩宫素组各200例。卡孕栓组在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前予卡孕栓1 mg舌下含化及缩宫素20单位宫体注射;缩宫素组予缩宫素20单位宫体注射。记录2组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结果卡孕栓组术中、产后2 h、产后24 h出血量比缩宫素组显著减少。结论卡孕栓可以有效减少有出血高危因素剖宫产术中术后出血,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无痛人工流产患者术前阴道放置卡前列甲酯,观察不同用药时间、不同剂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2年1-6月于我院计划生育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女性共1 000例,随机分成5组,每组200例,妊娠时间4565 d。A组:术前1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0.5 mg;B组:术前1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1 mg;C组:术前2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0.5 mg;D组:术前2 h阴道后穹窿置卡孕栓1 mg;E组:术前不用药(对照组)。所有患者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术中判定宫颈软化情况及术中阴道流血量,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应用卡孕栓后,D组宫颈软化程度最满意,88%不需扩张可以直接手术,软化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三组软化效果亦明显好于E组。D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其他四组(P<0.05)。A、B、C、D四组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前列甲酯术前1 h阴道放置软化宫颈疗效确切,能简化手术,并有利于进一步机械性扩张宫颈。而术前2 h放置时,不仅能更加有效地软化宫颈,更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且不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的几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