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3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78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131篇
内科学   164篇
皮肤病学   22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253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9篇
药学   138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19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4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e report here the antiproteolytic and antihemorrhagic properties of triterpenoid saponin inhibitors, named macrolobin-A and B, from Pentaclethra macroloba, against Bothrops snake venoms. The inhibitors were able to neutralize the hemorrhagic, fibrin(ogen)olytic, and proteolytic activities of class P-I and P-III metalloproteases isolated from B. neuwiedi and B. jararacussu venoms. Clotting and fibrinogenolytic activities induced by snake venoms and isolated thrombin-like enzymes were partially inhibited. Furthermore, the potential use of these inhibitors to complement antivenom therapy as an alternative treatment and/or used as molecular models for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eutical agents in the treatment of snake bite envenomations needs to be evaluated in fu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2.
作者综述了10年来对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的研究概况。主要包括①DMD的临床研究。②血清生化研究表明CK、LDH、Mb是诊断DMD病人和携带者的敏感指标。③心脏无创性检测和肌肉超微结构研究。④部分抗肌萎缩蛋白基因YAC物理图谱,精细限制酶图谱和缺失热区的核苷酸顺序分析,首次发现内含子中AT富集区的同源顺序与DMD断裂有关。⑤抗肌萎缩蛋白的缺失热区疏水肽段存在与否与DMD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两种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胚胎肝干细胞(EHSCs)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用胶原酶灌注法及剪碎消化法分离不同年龄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用含10%优等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液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两种方法分离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培养24 h贴壁,5 d左右可长成单层,光镜下为致密圆形细胞,边缘清楚。8 d后细胞铺展,呈上皮样。表达甲胎蛋白(AFP)抗原、细胞角蛋白(CK)18、19。结论所分离的细胞经鉴定为大鼠胚胎肝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迅速扩增,两种方法所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17 alpha-Alkylated androgens are highly effective in preventing attacks in HAE patients. These drugs, however, seem to be implica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olestatic jaundice, peliosis hepatis, and liver tumor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risk-benefit balance of the long-term therapy with androgen derivatives, a follow-up investigation was performed in 13 HAE pati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long-term treatment (15 to 47 mo) with low doses of danazol or stanozolol does not induce significant hepatic damage detectable by laboratory tests or liver biopsy. However, the limited number of patients, although in a rather long period of observation, still suggests a careful control and the use of minimal effective doses.  相似文献   
5.
沈怡  马萍  董邦健  彭崇胜  李晓波 《中草药》2023,54(15):4905-4919
目的 对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的主要活性成分进行人源肠、肝微粒体中的代谢过程研究,明确其在肠、肝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证据。方法 应用Acquity UPLC I-class/VION IMS QTOF技术分析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甘草次酸、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白术内酯III)在人源肠、肝微粒体孵育体系下的代谢产物以及代谢转化途径。结果 甘草酸、甘草次酸在人源肠、肝微粒体中均以I相代谢为主;而甘草素、异甘草苷、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CK则以肠II相代谢为主。白术内酯III在肠、肝微粒体中代谢均不显著,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中其他化合物在肠微粒体中代谢速度均比在肝微粒体中更快。此外,甘草皂苷、人参皂苷主要进行脱糖基反应;异甘草苷以脱糖、羟基化等反应为主;甘草素则以葡萄糖醛酸结合为主;白术内酯III则主要发生水解、羟基化反应。结论 阐明了四君子汤非多糖组分中主要活性成分在人体肠道及肝脏中的代谢轮廓及代谢差异,为后续进行四君子汤非多糖功效组分的药效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也为中药复方的功效组分研究提供了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RT-PCRamplificationoftumor-asso-ciated(carcinoembryonicantigen)and(or)organ-specific(cytokeratin19)mRNAhasbeenusedmainlyforthedetectionofcircu-latingtumorcellsandmicrometastasesinsolidtumors[1].Originally,theproductofamplificationwasanalyzedbygelelec…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CK19 mRNA的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各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一步法)检测骨髓组织中CK19 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C-erbB-2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CK19 mRNA表达阳性率56.9%.骨髓CK19 mRNA表达随乳腺癌组织中ER及PR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P<0.05,P<0.01);随Cath-D、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呈增高趋势(P<0.005,P<0.05);但与C-erbB-2表达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因子表达有关;这些因子决定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8.
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阳性率为56%,对照组阳性率为5%,两组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CK19 mRNA阳性率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66%(21/32)和18%(2/11),二者差异显著(x2=6.65,P<0.05).随TNM分期上升,CK19mRNA阳性率增加(x2=18.03,P<0.01).结论:CK19 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该方法敏感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血行转移,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1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癌细胞,以确定其肿瘤是否有微转移发生。方法:应用逆转录酶链反应(RT-PCR),检测10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中CK20mRNA的表达。结果:10例大肠癌患者中有5例外周血检测出CK20mRNA,阳性率为50%。结论:外周血中CK20mRNA检测可作为大肠癌病人肿瘤微转移的参考指标,有助于肠癌转移的早期发现和选择更好的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桃仁-红花“药对”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抗垂体后叶素(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舌下静脉注射Pit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各给药组注射Pit后不同时间点Ⅱ导联心电图ST段变化以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对Pit所致缺血性ST段有明显改善作用,能明显增加血清SOD的活性,降低MDA、CK和LDH的含量,其中桃仁、红花配比为4∶3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桃仁、红花不同配比的血府逐瘀汤均具有明显对抗Pit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其功效与桃仁-红花的不同配比之间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