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160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术茯苓汤及其配伍对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益气健脾方剂治疗脾虚证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苦寒泻下法复制大鼠脾虚模型,运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白术茯苓汤及其与补气药。行气药及除湿药的不同配伍对脾虚大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及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模型大鼠GAS、MTL降低(P<0.01),VIP升高(P<0.01);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各治疗组以上部分或全部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综合配伍组改善作用最优。结论:白术茯苓汤的脾虚大鼠胃肠激素的紊乱的某些指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配合组以上指标的改善,优于白术茯苓汤组及其余各配伍组,说明中医关于复方配伍的理论与实践,有其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描述了姜根茎腐烂的三种症状类型:青枯型、黄腐型及黄枯型;分别由青枯细菌、腐霉菌及青桔细菌和腐霉苗引起,鉴定出4种致病腐霉:P(?)(?)P.(?)P.(?)和P.(?).通过接种试验,证明腐霉对姜有较强的致病力;与青枯细菌共同为害,病将更严重,故姜的根茎腐烂不完全是细菌青枯病。  相似文献   
4.
天麻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天麻提取物对家兔体外、大鼠半离体和小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在体外、半离体和体内实验中,天麻提取物G2能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体外实验中,天麻提取物G2还能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天麻提取物G2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5.
薄层扫描法测定补气升提片中人参皂苷Re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补气升提片中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e的含量。样品经甲醇提取,太孔树脂处理,用硅胶G板,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为展开剂双波长反射锯齿扫描测定,回收率97.4%,RSD为2.90%(n=5)。本法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制剂的质控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白萆薢的性状、横切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导管内壁扫描电镜特征进行鉴定并与正品粉萆薢进行比较区别。  相似文献   
7.
微米黄连的溶出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丽君  陆付耳  邹欣  魏世超 《医药导报》2004,23(6):0377-0379
目的:研究黄连3种微粒的溶出性。方法:选用3因素(粒径、加水量、溶出时间)、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用苦味酸离子对萃取法测定黄连中的季铵碱溶出量。结果:粒径6.4~57.0 μm的微粉,5 min,45倍水量溶出性能最佳,粒径<6.4 μm的微粉溶出性较差。结论:粒径6.4~57.0 μm的黄连微粉直接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药三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董学  姚庆强 《齐鲁药事》2005,24(10):612-614
近年来国内外中药三棱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的概述。三棱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皂苷类、苯丙素类、挥发油等;主要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心血管系统活性、镇痛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9.
泽泻为我国传统中药,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复方及多种中成药中。目前从泽泻中分离到了220余个化合物,包括三萜、倍半萜、二萜、糖类、含氮化合物、苯丙素、黄酮、甾体等。药理学研究表明泽泻醇提物、水提物及一些单体类成分具有利尿、抗结石及肾脏保护、降血脂及保肝、降血糖、抗癌、抗氧化损伤、抗炎、抗补体等作用。该文对近五十年来泽泻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以期为泽泻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相关药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莪术的传统中药药性与现代药理学研究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全文数据库,汇总1989~2007年间莪术的药性与药理的相关文献,对莪术的中药药性(如性味、归经、功效等)与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莪术行气、破血、消积,具有抗肿瘤、改善血液流变学、抗炎、抗病毒及抗肝损伤等作用;温中止痛可改善脾胃及子宫功能;归肝脾经可增强免疫.结论 莪术的传统中药药性与现代药理作用有吻合之处,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从而为莪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好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