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37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188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4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妨薄饮     
青铜 《科学养生》2007,(12):57-58
晚间独坐无趣,便取一瓶清酒,以白瓷小盅盛了,捧卷独酌,听那窗外风声瑟瑟。虽无佳肴佐酒,也无玉手执壶,唯一人一盅,俯仰之间,却也不觉寂寞。古人曾总结饮酒之道,有"饮候"一说:"春暖、花时、清秋、瓣绿、寸雾、积雪、新月、晚凉。"暖春清秋、繁花绿芽、轻雾薄雪、凉  相似文献   
2.
品湘菜赞湘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菜包括长沙地区、洞庭湖区、湘西山区三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地方菜,经过长期的烹调实践,互相借鉴和影响,逐渐发展而成的美食精华,其历史甚为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湘菜烹调技术已达较高的水平。伟大诗人屈原在《招魂》中写到:“大苦咸酸,辛甘行兮,肥牛之腱(牛蹄筋),月需若芳兮;月而鳖炮羔(牛羔),有拓(诸蒺)浆兮……”这些虽是祭祀亡灵的供品,自然也是当时著名的食品。《吕氏春秋·孝行览·本味》载:“鱼之美者,洞庭之,东海之鱼而。醴水之鱼,名曰朱鳖,六足,有珠百碧。”“”就是鲫鱼;“朱鳖”即大鲵,俗称娃娃鱼。由此可见湖南的这些特产,早…  相似文献   
3.
《大家健康》2007,(9):74-76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离我们而去。[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翟华 《长寿》2007,(11):29-29
在我国的饮食文化里。中药材被广泛使用。以中药材为佐料,不但能让食物更美味,而且中药的药性也有益于健康。但是用中药材佐餐也应食而有道。  相似文献   
5.
又值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和风煦煦,家家户户院落中又飘溢着甜丝丝的粽子清香。我国民间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由来已久,源远流长。一般人认为,粽子出现于春秋时代的楚国。实际上,粽子在屈原时代之前  相似文献   
6.
世界各国的粽子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然而,在国外也有不同的吃棕子习俗。日本人在过节时所吃的粽子不是用糯米,而是采用粉碎的米粉,粽子的形状与我国不同,普遍将粽子包成锤子形状。缅甸人也喜爱吃粽子,但和端午节没有什么联系。他们是用糯米为原料,采用成熟的香蕉和椰茸作馅,这样做成的粽子软酥,甜滋滋的,吃时香味扑鼻,令人回味无穷。越南人在端午节吃方形咸粽。这种粽子是用虾子、瘦肉、鸭蛋黄、红豆做馅,颇具闽粤风味。还有一种甜棕,是用糯米粉捏成粉团,将椰丝、红豆或绿豆馅塞入粉团做成的菱形粽,蒸熟之后蘸上蜜汁或砂糖吃。新加坡人都很爱花,…  相似文献   
7.
《东方食疗与保健》2006,(1):F0003-F0003
湘菜是湖南饮食文化的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金字品牌, 而“继湘美食”的创立则是为了将这金字品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8.
初秋去的杭州,桂花未香,枫叶未红,芦花未白,去了蒋村的西溪,这是杭州西域一块湿地,河汊纵横,渚烟芦荡,水白菱红,惟渔舟轻摇,悠悠凤眼莲上似有久远的岁月静泊,西溪是一片被忘却的静水.  相似文献   
9.
漫话素斋     
素斋以素菜为特色,中华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人们生活习惯差异明显,但在喜食素菜这点上却又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0.
艾迦 《食品与健康》2010,(10):18-19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发酵”这个词带给现代人的联想是不太美好的,有的人会想到细菌,有的人则会想到腐烂的食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能说出酸奶是通过发酵制成的就已经很不错了。其实,这样的认识对于发酵是很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