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6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薇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59-359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最终致残率为53%。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本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故探索其有效疗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杨楣良教授发明的钩针(获国家专利)及钩针疗法为主,综合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LDH)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使患者丧失劳动力的疾病之一。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仍不能满意,有的还有严重并发症。文献报道LDH患者真正需要手术治疗的不超过10%,  相似文献   
3.
自制钩针在后尿道断裂会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后尿道断裂会师复位固定术中 ,膀胱颈部与会阴部固定缝线操作较费时、费劲。笔者于 1 993年 1月~ 2 0 0 1年 1月采用自制钩针在 35例后尿道断裂会师复位固定术中使用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35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 8~ 64岁。均有下腹部、会阴部损伤 ,有不同程度骨盆骨折。其中车祸伤 31例 ,高处坠落伤 4例。临床有休克 1 4例 ,尿道口流血 2 5例 ,腹膜刺激征 6例。 35例试插导尿管均失败。尿道逆行造影显示后尿道造影剂外渗的部位及范围诊断为前列腺部膜部损伤 34例 ,前列腺部伴球部损伤 1例 ,并发…  相似文献   
4.
姜茂华  马青青  杨芳  裴蓓  李珊 《安徽医药》2019,23(10):2026-2028
目的探讨钩针预劈核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是 2017年1—9月在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住院治疗的全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病人 46例(53眼),晶状体核硬度 Ⅲ~Ⅳ级,将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钩针预劈核组(23例27眼)和超声拦截劈核组(23例26眼)比较两组术中实际有效超声时间(EPT)、术后角膜水肿、术后裸眼视力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钩针预劈核组的 EPT(6.69±2.69s低于超声拦截劈核组s;),(9.49±3.03)(P<0.05)角膜水肿发生率较超声拦截劈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裸眼视力均有所提高,但术后视力提高情况钩针预劈核较超声拦截劈核组更为明显;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钩针预劈核的 EPT短,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低,较早地改善病人术后视力,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单孔腹腔镜单凹槽单疝气针术与传统雪橇疝气钩针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以及对患儿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金堂县妇幼保健院(金堂县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80例进行单孔腹腔镜治疗的腹股沟斜疝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予以传统雪橇疝气钩针术治疗)和观察组(予以单凹槽单疝气针术治疗),各40例,术后均定期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术后4、8、24、48 h的疼痛程度,术前、术后24 h血清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预后情况(并发症总发生率、斜疝的复发率及对侧疝的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更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更短(均P<0.05);两组手术操作时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48 h,两组患儿疼痛程度均逐渐减轻,且较对照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更低;与术前比,术后24 h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更低;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新九针锋钩针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九针锋勾针疗法是指用锋勾针点刺、勾割或松解穴位及特定部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针刺疗法。该针具是由古九针中的锋针与民间常用的勾针结合而成的一种速效、实用的新型针具,是新九针中重要的针具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驼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使用针刀、钩针、温灸、拔罐、牵引等综合疗法治疗。结果:60例中,显效26例,有效3l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6.67%。结论: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驼背型,缓解疼痛有显著的疗效,驼背也有所好转。  相似文献   
8.
乳头溢液是乳腺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除全身性疾病的因素外,多数由于乳腺导管内的良、恶性病变所致.乳管内乳头状瘤( intraductal papilloma,IP) 是引起乳头病理性溢液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种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对其病因诊断以及乳管内病变的定位,一直是困扰临床的难题,我院采用硬性乳管内视镜及计算机等辅助设备,对乳管内病变进行诊断,并用乳腺定位钩针经乳头溢液孔进行定位,现就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针加锋钩针合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加火罐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加锋钩针治疗,同时配合中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0%,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加锋钩针合中药治疗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玉柱 《山西中医》2007,23(5):50-50
目的:观察肩切钩针治疗漏肩风的疗效。方法:采用肩切钩针治疗漏肩风30例。结果:痊愈19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7%。结论:运用肩切钩针治疗漏肩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