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95篇
内科学   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41篇
预防医学   103篇
药学   285篇
  1篇
中国医学   47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89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住院患者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利巴韦林10mg/kg·d-1,阿奇霉素10mg/kg·d-1+5%葡萄糖250mL,1次/d,静滴。治疗组40例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麻杏石甘汤(麻黄、甘草各6g,杏仁9g,生石膏18g),1剂/d,水煎200mL,2次/d,早晚温服,3岁:每三天1剂,3~6岁:每两天1剂,6岁:1剂/d,肺热重、壮热汗出增加生石膏剂量,加黄芪、桑白皮各6g;痰多气急加枇杷叶、紫菀、葶苈子各6g;无汗恶寒减少石膏剂量,加薄荷、紫苏叶、鲜芦根。中医定向透药选麻黄、杏仁、生石膏、川贝母、金银花等,研碎加蜂蜜、鲜姜汁调制成膏状,密封保存,取4g药膏敷于肺俞,并采用中医定向透药仪治疗,30min/次,2次/d;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0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10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2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7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证候积分、TNF-α、IL-6、RAGE两组均有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麻杏石甘汤+中医定向透药联合西药治疗小儿肺炎(风热犯肺),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由我院研制的温热清口服液主要治疗急性外感热病,具有风热或表里俱热症侯者,以感冒、咳嗽、乳蛾病种为主。通过我院200例系统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我们分设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总有效率达95%,平均退热时间为0.9天,与对照组安痛定和青霉素相比P〈0.01,明显优于对照组。现将临床观察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女,1岁7个月,主因“发热7天”入院。体温最高40度,不伴寒颤、呕吐,腹泻,无咳嗽,无抽搐,未出皮疹,口服退热剂后体温可以降至38度,2~3小时后体温再次上升,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3×109/L,血红蛋白103g/L,血小板正常,以“上呼吸道感染?”收住院。患儿平素体健,无肝炎,结核病接触史。母孕期无特殊疾病史,家族中无不明原因夭折史。入院查体:体温:38.7℃,呼吸:36次/分,心率136次/分。神志清楚,精神反应弱,无特殊容貌,面色略苍白,全身未见皮疹,无黄染,无紫绀。腹股沟、腋窝处可触及多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无压痛、无粘连,局部皮温不高。咽部充血,双…  相似文献   
5.
6.
7.
患者男,40岁,经商。因发热,双侧腹股淋巴结肿胀3周于2004年8月4日入院。患者1m前发现包皮内板糜烂、溃疡伴轻微痛痒不适,未做任何治疗。3w前患者出现低热,持续在38℃左右。同时发现左侧腹股沟有2个肿大的淋巴结约2 cm×2 cm不痛、粘连。口服螺旋霉素与退热药物后体温下降。停药  相似文献   
8.
高之君  吕芳 《吉林医学》2006,27(9):1075-1075
我们于2005年1月 ̄6月应用小儿退热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8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小儿外感发热共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1岁28例,1 ̄3岁36例,>3岁16例。病程均<3d,并根据体格检查及血常规等,排除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同时不伴有重度营养不良及心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疾病。1.2诊断标准与分型:本病根据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主症容易作出诊断,并按其病情轻重分为3型。轻型:发热37 ̄38°C,伴流涕、喷嚏、头痛、轻度咳嗽、声嘶、咽痛、充血、扁桃体轻度肿大、充血。中型:发热3…  相似文献   
9.
清肺活血方抗生及退热作用的实验研究龚婕宁指导陆平成杨进(南京中医药大学温病教研室210029)主题词清肺活血/抑菌,抗病毒,退热清肺活血法是温病肺热证的常用治法之一.在广泛运用中已取得了独特的临床疗效。为了深入探讨该法的作用机理.我们在总结临床经验的...  相似文献   
10.
损伤的外治法是指对损伤局部进行治疗的方法,其在骨伤科治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在伤科中是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近年采用Ⅰ号新伤药加减外敷治疗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26例,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