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118篇
预防医学   113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70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过氧乙酸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不同贮存时间及贮存过程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用间接碘量法测定过氧乙酸的含量。考察了分别于放置 3d、6d、9d后及贮存过程中过氧乙酸含量的变化。结果 :放置后 ,过氧乙酸含量下降。结论 :放置贮存过程中 ,过氧乙酸逐渐分解 ,随着贮存时间的增加 ,其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
实验表明,温度对杀菌作用的影响随消毒剂种类而异。来苏儿与新洁尔灭所受影响较大,碘酊、过氧乙酸与乙醇在试验浓度下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家庭健康》2003,(11):6-6
人体没有任何一种分泌物能像痰那样含有几百种细菌、病毒、真菌和支原体,并能传播那么多疾病,在1964年发现的100多种病毒中就有50多种生活在呼吸道里,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天花病毒,腮腺炎病毒等。实验证明,痰液中仅仅一条活的结核杆菌就足以使敏感的人体受到感染。毫无疑问,痰是传播疾病的媒介,预防呼吸道疾病,必须正确处理咳出的痰。  相似文献   
5.
不同浓度过氧乙酸消毒液自然分解速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氧乙酸〔CH3 C(O)OOH〕具有强氧化性 ,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真菌及其芽孢等。因此在预防非典型肺炎及其他消毒工作中 ,过氧乙酸是一种应用最普遍的高效消毒剂 ,被广泛应用于空气、皮肤、物体表面、餐具、衣物、蔬菜等消毒。使用浓度依其应用对象不同而异 ,一般为 2~ 5g/L过氧乙酸溶液。过氧乙酸很不稳定 ,极易挥发和分解。其分解产物是醋酸、水和氧气。因此 ,稀释成的不同浓度过氧乙酸消毒液在室温 (避光 )下保存一定时间后 ,其有效浓度必然因其分解而很快降低 ,以致影响消毒效果。为比较几种常用浓度过氧乙酸消毒…  相似文献   
6.
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消毒氧疗用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罩、雾化器等是医疗单位常用的氧疗用品,过去对它们的消毒一直采用先流水清洗,再用0·5%过氧乙酸浸泡30分钟,然后蒸馏水精洗,70℃烘干的方法。采用此方法消毒物品,对工作者呼吸道、眼结膜刺激性大,对物品也有腐蚀作用。我们自2005年起改用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EOW)对氧疗用品进行浸泡消毒,并对其进行消毒效果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 EOW的制备将经过软化的自来水和20%浓度的食盐水在带有隔膜的电解槽中,通过特殊的钛铂合金电极进行电解分离。经测定:生成的酸性氧化还原电位水pH值为2·3~2·7之间,氧化还原电位(ORP)为1100m…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净化消毒空气的方法,进展很快,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空气滤过的空调系统已进入医院病房。但多数旧建筑的病房,仍需采取物理及化学的消毒方法。常规的消毒方法如紫外线照射,受距离、时间、环境清洁度、温度、湿度、灯管寿命与功率减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且电离产生臭氧,对人身有害。应用化学消毒剂,目前认为过氧乙酸、甲醛较为理想,其抗菌谱广,杀灭病毒效果较好,毒性低、价廉,但腐蚀性大,喷雾后如不及时用清水将沉落于设备、器械上的雾满擦净,容易腐蚀生锈。我们采用了药物喷雾加定期药物熏蒸的空气消毒方法,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过氧乙酸和环氧乙烷两种不同方法对胰腺包裹性坏死(WON)并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内镜的灭菌效果。方法 选取江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患者使用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采用过氧乙酸浸泡灭菌,B组采用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滤膜法采集内镜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3个位点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比较两组内镜灭菌合格率、菌落数和检出MDRO情况。结果 共采集78条副送水内镜,A组和B组各39条,共234份标本,A组和B组内镜灭菌合格率分别为61.54%、100%。A组钳子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2.05%,送气/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89.74%, 副送水管道灭菌合格率为74.36%,B组3个位点灭菌合格率均为100%。A组钳子管道、送气/送水管道和副送水管道菌落总数范围分别为0~6、0~112、0~23 CFU,分离MDRO 36株,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将A组15条不合格的内镜转为环氧乙烷低温灭菌后,微生物学监测合格率达100%。结论 对于WON并MDRO感染(经皮/经胃)内镜下清创术的内镜,环氧乙烷低温灭菌方法更有效。对内镜的微生物学监测不能仅局限于钳子管道的监测,带副送水功能的内镜需监测副送水管道,以降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9.
李鸿滨  温云贵 《医药导报》2003,22(10):713-713
目的:介绍0.5%过氧乙酸溶液的制备及其治疗手足癣的疗效.方法:在冰醋酸1 110 mL中加入浓硫酸56 mL经搅拌混匀、再加入30%过氧乙酸1 130 mL,搅拌均匀,分装,制得0.5%过氧乙酸溶液,并建立质量标准.采用0.5%过氧乙酸溶液治疗手足癣90例(治疗组),硝酸咪唑乳膏治疗手足癣45例(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率96.7%,对照组痊愈率68.9%(P<0.05).结论:0.5%过氧乙酸溶液的制备简便,质量可控,对手足癣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各地抗击急性传染性呼吸道综合征(非典)的斗争中,过氧乙酸作为一种消毒剂被卫生部推荐为预防非典的首选产品,但在此期间各地相继发生过氧乙酸烧伤皮肤、误服和爆炸灼伤人员的事件。我院曾于2003年2月-8月共接诊过氧乙酸烧伤患19例,经综合治疗好转。现结合献及本院治疗经验将过氧乙酸特性及烧伤临床特点及预防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