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基因组已经完全解析清楚,现在是寻找可成药基因组的大好时机。Russ等分析认为,大约有2000~3000个基因可用于发展药物,这与以前的估计基本一致(约3000个),但主要靶标家族的份额有明显变化,视紫质样G蛋白偶联受体(GPCR)和蛋白激酶数量相对减少,蛋白水解酶数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患者所怀胎儿进行产前分子诊断。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技术法,对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DRP)家系成员的所有现存人员的视紫红质基因的外显子进行测序分析。在采用STR位点分析方法排除母体基因组DNA污染后,应用DNA序列测定对胎儿-羊水基因组DNA进行分析。结果:该家系的25名成员中12名患者有视紫红质基因(rhodopsin,RHO)的512C〉T(P171L)突变,均呈杂合子,该错义突变使密码子171由CCA变成CTA。而未受累者的视紫红质基因表现为野生型。对该家系成员进行产前诊断,发现胎儿具有同种致病性突变。结论:视紫红质基因RHO的一种已知突变512C〉T(P171L)是该家系的病因,胎儿带P171L突变,产前诊断和早期干预能避免视网膜色素变性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视网膜色素变性(autosomal dominant retinitis pigmentosa,ADRP)患者视紫红质(rhodopsin,RHO)基因是否存在突变。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RHO第1、5外显子基因片段,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消化技术检测38个ADRP家系的57名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者RHO第58、347密码子的突变。结果1个ADRP家系的4名患者第58密码子发生点突变,另2个ADRP家系的6名患者第347密码子也出现点突变,而对照者未发现上述两种突变。结论ADRP存在分子水平的遗传异质性,某些ADRP是由于RHO基因突变所致。(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08-110)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以夜盲、进行性视野损害、视网膜色素沉着、视盘呈蜡黄色萎缩和视网膜电图(ERG)呈熄灭型为主要临床特征的遗传性致盲眼病[1,2].RP遗传方式复杂,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RP(ADRP)为多见[3].在已成功克隆出15个ADRP致病基因中,视紫红质(RHO)基因是引起ADRP的主要致病基因,大约20%的ADRP患者存在RHO基因突变[4-6].RHO突变位点很多,表型各异.为探讨RHO基因型与RP的关系,我们观察了1个RHO基因突变的ADRP家系中RP患者的临床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一个近亲婚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ARRP)家系中视紫红质基因(RHO)的突变特征,并探讨其视网膜色素变性(RP)发病机制。 方法 抽取8例该ARRP家系成员及10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5~8 ml;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RHO基因第1~5外显子和第1内含子基因 片段 ,用直接DNA测序法筛查RHO基因突变。 结果 来自同一家系3例患者RHO 基因的第5外显子第344密码子发生了A→G碱基的错义突变,导致了谷氨酰胺变成了精氨酸(G ln344Arg),3例患者为该突变的纯合子。患者近亲婚配父母及1例未患病家庭成员为该突变 的杂合子。2例未患病家庭成员及10例正常对照者均未发现RHO基因突变。 结论 Gln344Arg突变可能是该ARRP家系的致病原因;在近亲婚配ARRP家系中RHO基因突变频率可能增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145-148)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烟酰胺单核苷酸腺苷转移酶1(NMNAT1)缺失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结构及功能的损伤作用。方法 利用NMNAT1fl/fl小鼠与Six3启动子下表达Cre重组酶的转基因(Six3-Cre)小鼠杂交,获得NMNAT1条件基因敲除小鼠及其同窝对照小鼠,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进行检测。在基因敲除小鼠出生后第0、4、10、30天(P0、P4、P10、P30)取材,制作冰冻切片,分别进行HE染色测量视网膜厚度,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受损细胞类型以及检测恢复蛋白和视紫质表达水平。结果 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在P0时视网膜并没有明显的形态差异,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到P4时基因敲除小鼠表现出视网膜内层和外层中的分层破坏和大规模细胞死亡,基因敲除小鼠P4时距视神经500 μm、1000 μm、1250 μm的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同窝对照小鼠(均为P<0.05),而距视神经1750 μm的视网膜厚度尚未受影响(P>0.05);基因敲除小鼠P10时距视神经500 μm、1000 μm、1250 μm、1750 μm的视网膜厚度均低于同窝对照小鼠(均为P<0.05)。基因敲除小鼠全部视网膜内外层的退化在 P30 时几乎完成。此外,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P4时基因敲除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的数量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10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没有显著差异(P>0.05),基因敲除小鼠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分别减少了约75%、51%(均为P<0.05)。与同窝对照小鼠相比,基因敲除小鼠在P4时视网膜几乎不表达恢复蛋白和视紫质(均为P<0.05)。结论 NMNAT1缺失主要导致视网膜双极细胞和无长突细胞损害以及恢复蛋白和视紫质缺失。  相似文献   
7.
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组常见的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遗传性眼底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RP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其遗传方式非常复杂,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RP)、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RRP)、X-连锁遗传(XLRP)和双基因型遗传(Digenic RP),最近报道还有线粒体遗传方式(mitochondrial RP)[1].视紫红质基因(RHO)是最早被识别的RP基因,在ADRP中发病率占30%~40%[2],而盘膜周边蛋白/视网膜变性慢基因(peripherin/RDS)在ADRP中占5%[3].我们对13个ADRP家系进行了RHO和视网膜变性慢基因(RDS)检测分析,观察其突变特征,现将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视紫红质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中国人视网膜色素变性(RP)患者视紫红质(RHO)基因的突变频率及特征,探讨其在R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DNA直接测序法,对55例中国内地汉族RP先证者及55例对照者进行RHO全基因突变检测分析.结果 共检出7种碱基变异,其中2种为非致病错义突变,其余5种为非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RP组和对照组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O基因在中国华南地区RP 患者中的突变率低于国外报道.检出的已报道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与RP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刘瑜玲  严密  张强  刘柏林 《眼科》1999,8(4):230-232
目的:探索视紫红质在鼠视网膜光化学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微量可见紫外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接受连续光照1、2、3、4、天后以及光照1和3天,置暗环境恢复2、7、14天后大鼠视网膜紫红含量的变化。结果:连续光照致视紫红质含量在光照开始的1~2天内急骤下降,以后趋于水平缓。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光照时间可使视紫红 一水平更为低下。光照后暗环境中其含量的恢复并非直线上升,在1周左右表现为一个回落。微量分光光度  相似文献   
10.
Tang S  Luo Y  Lin S  Zheng H  Zheng J  Huang Q 《中华眼科杂志》2001,37(3):178-180,T001
目的:探讨人胚眼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获得和体外培养方法,为进行人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移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酶分层消化法分离获取了胚眼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使用视网膜色素上细胞的条件培养液,在体外长期培养并进行形态学鉴别;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消化后的视网膜组织结构层次,以确定所获得取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纯度;用抗视杆细胞特异性视紫质蛋白抗体(rhodopsin4D2,Rho4D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做细胞鉴定,结果:酶分层消化法能获取较纯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抗Rho4D2阳性,并能在体外存活较长时间,结论:酶分层消化法所获取的人胚眼纯视网膜光感受感器细胞能在体外较长时间存活,并可表达光感受器细胞特异性视紫质蛋白,将为人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移植和各种体外研究提供细胞特异性视紫质蛋白,将为人类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的移植和各种体外研究提供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