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46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历代医家一直重视脏腑相关问题,本文从中医发展之初对脏腑问题的两种视角(联系视角与解剖视角)开始思考,基于《脉经》前后的经典文献梳理《脉经》文本,得出《脉经》脏腑讨论的初步认识,即王叔和讨论了传统藏象视角认识下的脏腑生理、病理、诊断与经脉腧穴的联系,而各种古代文献的重组、编排、归纳则提示藏象理论的系统构建在此时发生,并且已经纳入经脉的相关内容;《脉经》卷六集中体现了王叔和对“脏腑-经脉一体化”的理论构建和临床观察,《脉经》对于脏腑病候进行了仔细梳理,并注重病候、诊脉、脏腑与腧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中存在内脏之名与解剖脏器难以对应一致的名实分离现象。这一现象的存在导致历代中医学家内部产生疑虑与争论;使中医学蒙受指责,屡屡遭遇尴尬,几有被取缔之危;使中医学与中西医结合学术界乃至社会文化生活中经常产生多种多样偷换概念的错误;导致中医形态学不能健康发展,以形态学为依据的现代科学理化检查诊疗手段无法采用。中医内脏名实分离现象本身已经构成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制约因素,更重要的问题是中医学者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尚不统一,还存在许多模糊观念。本文从系统论的观点分析中医内脏名实分离现象,疏理有关中医内脏名实的各种关系,从而揭示中医藏象学说的特点、优势与缺憾,并提出继承发扬中医传统理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从掌握藏象学说特点,理解脏腑生理功能,前后联系,归纳总结及理论联系实践,重在指导临床四个方面介绍了藏象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很多方面需要规范,只有规范化,才能使中医更易于学习,才能使少数名医之智慧转化为全体中医医生可操作之技能,以提高中医医生的整体技术水平,有利于中医走向现代化。目前关于中医辨证的规范化研究较多,包括辨证体系规范,症状描述的规范,病名规范等,我认为,已有很多收获,但  相似文献   
5.
瞰识膀胱"藏津液,主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指出了膀胱的功能特点.对于本段经文的理解,后世医家所论基本相同,即认为膀胱是主管排泄小便的.这种观点,源于唐代王冰的注释,王氏在<黄帝内经素问>中说:膀胱"位当孤府,故谓都官.居下内空,故藏津液.若得气海之气施化,则溲便注泄;气海之气不及,则闭隐不通.故曰气化则能出矣."就是说,膀胱是一个中空的器官,内藏津液,膀胱气化则小便排出,气化不及则小便癃闭.  相似文献   
6.
阴阳学说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思想产生很早 ,但是作为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出现 ,还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最初 ,《诗经·公刘》中说道 :“相其阴阳” ,是把阴阳的意思指作日光的向背。以后 ,古代思想家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 ,将阴阳的这一意思加以引申 ,把自然界中所有事物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作用、相互发展和相互转化的正反两个方面 ,用阴阳来进行概括。例如 :“太一出两仪 ,两仪出阴阳 ,阴阳变化 ,一上一下 ,合而成章。”(《吕氏春秋》) ;“是故阴阳者 ,天地之大理也 ,四时者 ,阴阳之大经也。”(《管子·四时篇》) ;“一…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中医学术界基础理论和肾藏象术语缺乏严密性的弊端,笔者从古文献学角度尤其是《黄帝内经》原文中遴选有关肾藏象的理论内容进行系统的分类总结和归纳整理,力求直白、明晰、详实和可靠,并匡正一些常见的错误观念,最大限度地体现和尊重《黄帝内经》内容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的发生学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强之官”系援引社会关系模式类比说明肾脏生理功能的结果,尽管由于人体和社会两者之间的差异导致了这种运用在系统性、完整性上某种程度的缺如,但不能因此否定“十二官”之“官”为“官职”的结论;生殖伎巧、思维伎巧、行为伎巧无不由肾而出,故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相似文献   
9.
笔者在《中医学概要》藏象学说的长期教学中,有以下两点体会,特浅议如下。其一,藏象学说概述中宜增气血津液与气血阴阳关系的文字叙述。藏象学说是以阐述各脏腑功能为核心的,但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完成,又离不开分布到各脏腑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中概》藏象学说概述中提到了脏腑功能与气血津液的关系。可是,在各脏腑功能的分述中又提到诸如心气、心血、心阴、心阳、肺气、肺阴等词语。那么,气血阴阳与概述中的气血津液到底是什么关系?不少学生对此提出疑问。关于这一问题,书中有关脏腑病机、五脏的阴阳气血失调概述中将在后边提出,且内容不尽…  相似文献   
10.
肾脏生理功能的发生学诠解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指出:①“肾主水”理论出血《内经》的解剖生理学观察,其具体发生学途径是以膀胱的解剖生理为基础,以“肾合膀胱”理论为中介,由腑及脏推衍出“肾主水”功能;②“业气溢泻”对于“善者不可得见”是个特例,“粗气溢泻”-“阴阳和”-“有子”之间因果关系的观察及其判断,是该“精气”生殖功能得以认识的依据;生长、发育与机体生殖机能发展的同步性,使《内经》将主生长、发育归结于“生殖之精”;“精气溢泻”之道与尿液排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