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59篇
  免费   2569篇
  国内免费   2916篇
耳鼻咽喉   172篇
儿科学   241篇
妇产科学   370篇
基础医学   1681篇
口腔科学   407篇
临床医学   4526篇
内科学   4219篇
皮肤病学   323篇
神经病学   694篇
特种医学   14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6篇
外科学   1489篇
综合类   12261篇
预防医学   5020篇
眼科学   403篇
药学   6053篇
  37篇
中国医学   4204篇
肿瘤学   683篇
  2024年   311篇
  2023年   976篇
  2022年   1120篇
  2021年   1053篇
  2020年   938篇
  2019年   1020篇
  2018年   502篇
  2017年   728篇
  2016年   821篇
  2015年   972篇
  2014年   1485篇
  2013年   1512篇
  2012年   2033篇
  2011年   2184篇
  2010年   2286篇
  2009年   2118篇
  2008年   3022篇
  2007年   1985篇
  2006年   1894篇
  2005年   2127篇
  2004年   1743篇
  2003年   1467篇
  2002年   1234篇
  2001年   1229篇
  2000年   920篇
  1999年   879篇
  1998年   945篇
  1997年   883篇
  1996年   1464篇
  1995年   1230篇
  1994年   1071篇
  1993年   507篇
  1992年   475篇
  1991年   367篇
  1990年   305篇
  1989年   204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多发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以记忆、语言及其他认知能力衰退为主,主要病理特征为以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为核心成分的老年斑及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引起的神经原纤维缠结。在日益增强的老龄化趋势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正己烷亚急性染毒对小鼠肝细胞形态及肝功能相关酶的影响。方法40只昆明种清洁级小鼠根据不同染毒剂量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的方式进行正己烷染毒,低、中、高剂量染毒组每只小鼠分别给予浓度为500、1000和2000 mg/kg正己烷0.2 ml/d灌胃;对照组给予食用油0.2 ml/d灌胃,1次/d,连续28 d。染毒结束后,对各组小鼠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并进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胆碱酯酶(CHE)以及肝组织ATP酶、脂质过氧化指标的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肿胀、坏死,炎性细胞浸润,细胞间分界模糊等改变。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清ALT、AST活力明显升高,高和中剂量染毒组小鼠血清CHE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Na+-K+-ATP酶、Ca^(2+)-Mg^(2+)-ATP酶活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高、中、低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T-SOD活力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和中剂量染毒组小鼠肝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明显降低,丙二醛(MDA)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己烷亚急性染毒所致的脂质过氧化增强,可导致肝细胞形态学的异常及肝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报告类脂质渐进性坏死1例。患者女,68岁,因右下肢胫前斑块2年就诊。皮肤专科检查:右下肢胫前可见一大小约10 cm×3 cm黄棕色斑块,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有光泽,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和褐色斑,上覆鳞屑,上下端皮损中央萎缩凹陷,上见痂,质硬,无压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萎缩,真皮见胶原变性灶,周围组织细胞呈栅栏状排列,真皮浅深层毛细血管增生,管壁增厚,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浸润。实验室检查: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正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提示糖耐量异常,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诊断:类脂质渐进性坏死。予铒点阵激光(2 940 nm)联合卤米松/三氯生乳膏外用,皮损较前消退,目前仍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就诊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功能及运动耐力改善情况、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干预后心功能、运动耐力指标均明显改善,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6 min步行距离、运动持续时间、氧脉搏、峰值功率、无氧代谢阈值指标值高于对照组,B型利钠肽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氧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运动耐力,降低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衰老小鼠进行不同负荷强度的间歇性游泳运动干预对小鼠腓肠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方法对实验小鼠分别注射D-半乳糖和生理盐水,进行衰老造模和实验对照。将造模后的小鼠分成3组,即衰老对照(ACG)组、无负重间歇性游泳运动(NWIEG)组、负重(7%自身体重)间歇性游泳运动(WIEG)组,同时设立生理盐水注射对照(SIG)组。运动组按照运动方法运动8 w,SIG组和ACG组不进行任何规律性的运动。各组饮食、饮水及生活环境等方面保持一致。8 w后取小鼠腓肠肌,检测MDA含量、SOD活性。结果 ACG组8 w后MDA含量较SIG组显著升高(P0.05),而SOD活性较SIG组显著下降(P0.05);NWIEG组8 w后MDA含量较ACG组明显下降(P0.05),而SOD活性较ACG组明显升高;WIEG组8 w后MDA含量较ACG组有所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SOD活性较ACG组有所升高,但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8 w的无负重的间歇性游泳运动和负重(7%自身体重)间歇性游泳运动对改善小鼠腓肠肌DM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相比负重运动,无负重的间歇性运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