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二阶段交叉试验分析ε-聚赖氨酸与灭菌注射用水的湿化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内科94例长期氧疗患者行分组研究。按患者入院顺序将其编号,再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n=47)及B组(n=47)。A组第一阶段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第二阶段湿化液为ε-聚赖氨酸;B组第一阶段湿化液为ε-聚赖氨酸,第二阶段湿化液为灭菌注射用水。对比两组采样菌落数、合格率及氧疗舒适度。结果通过二阶段交叉试验发现:A组及B组在应用ε-聚赖氨酸作为湿化液期间菌落数更少(P0.01)。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的合格率为82.98%,明显低于ε-聚赖氨酸的合格率100.00%(P0.01)。与灭菌注射用水相比,应用ε-聚赖氨酸作为湿化液具有更温暖、更湿润、舒适度更高、异味及噪声更少等优点(P0.01)。结论应用ε-聚赖氨酸作为氧疗湿化液可有效减少湿化液污染,增进患者氧疗舒适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 ε-P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S. aureus)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菌株ATCC25923及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MRSA)USA300为试验菌株,常量肉汤稀释法(试管)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酶标仪检测吸光度法观察各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曲线,96孔板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各株菌生物膜的形成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生物膜的形成情况。结果 ε-PL对ATCC25923和USA300的MIC均为31.25mg/mL。ε-PL浓度升高时对两株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随之增强。1/2MIC ε-PL能显著降低ATCC25923和USA300生物膜的形成能力。 结论 ε-PL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天然防腐剂,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菌的生长及生物膜的形成,为新型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生长情况及二次传代后加入多聚赖氨酸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9/2005—02在泸州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研究室进行。①分离新生Wistar大鼠大脑组织,采用原代机械吹打使其成为细胞悬液后,离心,吸去上清液,加入干细胞培养液(10g/L牛血清白蛋白、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20μg/L、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N2补充液)重悬细胞,因其是否接种在含或者不含多聚赖氨酸包被玻片的培养瓶内分为包被组和不包被组。②将上述培养的细胞悬液离心、消化后再加入干细胞培养液重悬细胞,以1&;#215;10^5个/mL密度接种在25mL培养瓶内。以后两三天换液一次,五六天传代一次。③取包被组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滴在包被有多聚赖氨酸的盖玻片上观察神经干细胞生长情况。结果:①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后,细胞团数量逐渐增多,原来的小细胞团体积变大,分裂的细胞折光性更强,更透亮。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瓶内飘浮的细胞团数目更为增加,几乎都成规则细胞球。将培养细胞五六天传代一次。②在预先置入有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组,培养第2天,全部的单个细胞和细胞团贴壁、分化,以后分化细胞逐渐增多,突起交织成网,几乎贴满瓶底。但在培养的第4天,瓶底逐渐出现成团细胞簇,起初数量少,后数量增多,贴壁生长。培养第7天后,细胞簇陆续挣脱瓶底,漂浮在培养液中,成为游离细胞球。细胞球体积明显小于不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组,即使增加培养时间,也未见细胞团继续长大。将二次传代后的神经球,继续加多聚赖氨酸处理的玻片,细胞生长状况同原代。结论:①在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及培养、传代过程中加入促有丝分裂因子人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和人重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能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乡相同培养条件下,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神经干细胞生长的速度和大小均小于不加入多聚赖氨酸包被的玻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ε-聚赖氨酸(ε—PL)氧气湿化液临床应用效果,以解决现行氧疗中湿化液污染问题。[方法]比较使用蒸馏水湿化液与含ε-PL湿化液前后细菌培养结果。同时向氧疗病人发放问卷,调查氧疗时的噪声、气味、对鼻部的刺激性、病人氧疗后的舒适度及湿润度,评价吸氧的舒适性。[结果]使用前氧气湿化液培养均无菌生长;使用后氧气湿化液采样培养:ε-PL湿化液菌落数低于蒸馏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使用ε-PL湿化液病人吸氧时在噪声影响、湿润度和对鼻部的刺激及舒适感方面均优于使用蒸馏水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吸氧后异味、温暖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ε-PL氧气湿化液可有效降低湿化液的污染,减少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提高氧疗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乳糖化聚赖氨酸共价结合物的制备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化学合成乳糖化聚赖氨酸共价结合物,分析其组成,方法:以氰基硼氢化钠为还原剂通过还原氨化将乳糖(Lac)与聚赖氨酸(PLL)共价连接,用SephadexG10纯化后用分光光度法分析其组成,红外光谱确定结构。结果:红外光谱分析显示糖与聚氨酸形成了共价结合物,组成分析确定乳糖与聚PLL的摩尔比为16:1,结论: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出了结构,组成确定的共价结合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小鼠血浆中五聚赖氨酸-β-羰基酞菁锌[ZnPc-(Lys)5]的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预处理后采用CNW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分别含有0.05%三氟乙酸),流速为1.0 mL.min-1,荧光检测器激发波长为610 nm,发射波长为690 nm,柱温为25℃。结果:在2~500 nmol.L-1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0),检出限为0.5 nmol.L-1,提取回收率为86.99%~88.80%,相对回收率为96.20%~101.76%,日内和日间RSD均低于1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血浆中ZnPc-(Lys)5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各种诱变方法,获得一株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方法:以S.albulus KCTC 9669为出发菌株,经紫外(UV)、硫酸二甲酯(DMS)、硫酸二乙酯(DES)、亚硝基胍(NTG)的逐级诱变选育,最终获得一株稳定的高产突变株。结果:获得一株稳定高产的突变株N31-69,其摇瓶发酵产量为1.314g/L,比S.albulus KCTC 9669自然分离获得的诱变出发菌株SIPI-1产量提高11.8倍。结论:通过多种物理化学诱变,最终获得一株稳定的ε-聚赖氨酸高产菌株N31-69,为今后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余波  郭一飞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2,37(10):2377-2385
聚赖氨酸是一种天然的阳离子聚酰胺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因而在生物医学应用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聚赖氨酸侧链上众多的氨基基团为功能化提供了结合位点,可形成众多衍生物。聚赖氨酸的高分子材料具有阳离子特性、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刺激响应特性,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实际应用。介绍了聚赖氨酸在递送系统、生物黏合剂和生物纤维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希望挖掘聚赖氨酸类材料在生物医学应用方面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索利用菲立磁(FE)和转染试剂多聚赖氨酸(PLL)体外磁性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这一方法的可行性.并确定其标记BMSC的最佳浓度。方法无菌条件下行股骨取髓,采用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兔BMSC,体外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干细胞(NSC),使用不同浓度(5、12.5、25、37.5μg/m1)的FE-PLL标记BMSC。采用普鲁士蓝染色、CCK-8法、流式细胞仪、透射电镜、免疫细胞染色等方法,检测FE—PLL标记兔BMSC的效率及其对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的影响。结果FE可以高效率标记BMSC,被标记的细胞在显微镜下呈淡黄或深黄,颜色深浅与所加FE的剂量呈正相关。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5、12.5、25μg/ml各组FE对细胞无不良影响,而37.5μg/ml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CCK一8测定的生长曲线表明:除37.5μg/ml组外,其他各组细胞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普鲁士蓝染色显示:各组FE-PLL标记BMSC胞质内均可见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电镜结果显示:各组FE-PLL标记的BMSC胞质内含有许多包裹铁颗粒的囊泡,其含铁囊泡的数量依FE浓度增加而增加。结论FE可以用来体外标记兔BMSC;其标记效率随FE浓度增加而增高,最佳浓度为25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ε-聚赖氨酸产生菌的最佳发酵培养基。方法:以白色链霉菌N31-69菌株为研究对象,以各种碳源、氮源、无机盐为主要考察因素,分析各因素对ε-聚赖氨酸合成的影响,确定最佳碳源和最佳氮源。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发酵培养基。结果: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份(%):葡萄糖3,(NH4)2SO40.7,K2HPO40.08,KH2PO40.17,MgSO4.7H2O 0.07,ZnSO4.7H2O 0.012,FeSO4.7H2O 0.003,酵母浸出粉0.7。N31-69菌株在最佳发酵培养基中,ε-聚赖氨酸摇瓶发酵产量达1.519 g/L,比优化前产量提高了28.0%。结论:今后在发酵罐上进一步进行发酵优化提高产量,为ε-聚赖氨酸产业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