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番薯藤提取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对其有效部位进行筛选。方法 采用固体平板法、试管2倍比稀释法测定番薯藤水、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菌圈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采用系统溶剂法对番薯藤醇提物进行梯度提取,分别得到石油醚层、二氯甲烷层、乙酸乙酯层、正丁醇层和水层5个不同极性部位,并确定其有效部位及相应的MIC、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结果 番薯藤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有较强抑制作用,其MIC为50 mg·mL-1。其中石油醚部位的抑菌作用最强,MIC为12.5 mg·mL-1,MBC为25 mg·mL-1;其次为正丁醇部位,MIC为25 mg·mL-1,MBC为100 mg·mL-1结论 番薯藤醇提物对痤疮丙酸杆菌存在体外抑制作用,其有效成分主要集中于石油醚和正丁醇部位。  相似文献   
2.
林冰  孙悦  廖力  周英  俸婷婷  陈琳 《中草药》2018,49(13):3001-3008
目的建立鸡矢藤、忍冬藤、首乌藤、番薯藤4种藤类中药材干燥共有模型,测定其干燥动力学参数,研究其有效成分干燥过程的稳定性。方法应用9种薄层干燥模型(Page、Wang and Singh、Two-term exponential、Newton、Logarithmic、Aghbashlo、Two-term、Midilli、Diffusion approach)对40、50、60、70℃条件下4种藤类药材的干燥曲线进行拟合,采用决定系数(R~2)、卡方(χ~2)及均方根误差(RMSE)判断拟合的优劣;根据Fick扩散定律求算干燥动力学参数;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研究有效成分在干燥过程中的稳定性。结果 Aghbashlo模型可被选作描述4种藤类中药材干燥过程的最佳共有模型。4种藤类中药材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及干燥活化能(E_a)分别为1×10~(-10)~1×10~(-9) m~2/s及40~50 kJ/mol。熊果酸、二苯乙烯苷及多糖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绿原酸的含量随干燥温度、干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结论不同部位中药材的干燥动力学参数值可能具有不同的特征区间,其干燥过程可用特定的共有模型描述;干燥过程对中药材品质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番薯藤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番薯藤茎叶中分离到三种成分,经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为延胡索酸、琥珀酸、7,3′,4′-三甲氧基檞皮素。同时还分析了番薯藤的氨基酸成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