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定浓度的牛至挥发油(OVLVO)能显著提高Balb/c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形成EA和YC花环的能力,显著增强腹腔Mφ的吞噬作用,有明显的增加小鼠脾脏重量的作用,而对胸腺的重量则无显著的影响。表明OVLVO在一定浓度下不引起免疫器官萎缩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Mφ的活性。提示OVLVO的抗感染作用与增强Mφ的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牛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刚  刘俊峰  刘焱文 《中药材》2003,26(9):642-643
牛至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利用硅胶柱分离,分得3个化合物,经鉴定为香荆芥酚甲醚、百里香酚、香荆芥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牛至扦插繁殖成活情况。方法:采用不同插穗类型、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处理分析对牛至扦插的影响。结果:用茎中部作插穗成活率较高;以NAA100mg·L^-1浓度处理4h牛至插穗效果较好,成活率95.00%,有芽株为81.65%,芽数为30.67个,芽长9.07cm,生根量为15.67条。结论:在南阳地区牛至扦插时期以5月下旬为宜,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插穗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清热养胃合剂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牛至、金莲花进行鉴别,其中牛至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咖啡酸为对照品,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0:7.5:1)为展开剂;金莲花的薄层色谱鉴别采用芦丁为对照品和金莲花对照药材,以乙酸乙酯-甲酸-水(8:1:0.8)为展开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芦丁的含量。结果:清热养胃合剂中的牛至、金莲花的薄层色谱具有鉴别特征、斑点清晰,与相应对照品均呈相同的鉴别反应;总黄酮含量测定中芦丁在0.134~0.670 mg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8.42%,RSD 1.2%。含量测定中芦丁在0.400~4.000 μg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91%,RSD 1.2%。结论:鉴别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定量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准确且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清热养胃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牛至中迷迭香酸含量的HPLC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牛至中迷迭香酸的含量。色谱条件:Kromasil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1.5%乙酸水(38:62),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330nm,柱温25℃。结果 迷迭香酸峰面积与进样量在0.3321~1.6605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为1.09%(n=6)。10个产地的牛至中迷迭香酸含量为8.13-15.74mg/g。结论 HPLC法操作简单、准确可靠,可用于牛至中迷迭香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acc D基因序列分析不同产地牛至的遗传结构与分化,考察其遗传多样性。方法以8个居群69份样品为材料,试剂盒法提取植物基因组DNA,同源克隆法获得acc D序列,Sanger测序法双向测序,利用DNAsp、Arlequin等软件进行多态性分析,MEGA软件计算遗传距离并构建NJ发育树。结果 牛至acc D长度为1432-1436 bp,存在10个单倍型与16个变异位点,单倍型多态性为0.595,核苷酸多样性为0.157 50;牛至居群遗传分化较高(Gst=0.367 51,Nst=0.469 76,Fst=0.676 27),基因流较低(Nm=0.43),居群间变异(67.62%)是主要的变异来源。系统发育关系显示10种单倍型形成3大分支,主要以H2为中心形成发散状的系统结构,种群未发生扩张。结论 牛至居群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分化,可能主要与生境片段化、种群隔离及生活史特征相关,本研究为牛至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GC法测定牛至CO2萃取物的指纹图谱.方法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牛至挥发油.GC色谱条件DB-17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膜厚0.25 μm),载气为氮气,流速1.5 mL·min-1,分流比201, 程序升温 80℃(2 min)4℃/min270℃(2min).结果指纹图谱中标示了17个共有峰并采用GC-MS进行了鉴别,其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方法精密度、稳定性、重现性均符合指纹图谱有关规定.结论本方法为牛至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牛至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刚  孟茜  陈宁 《中药材》2002,25(9):640-641
目的:对牛至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利用硅胶色谱柱分离技术,通过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得5个化合物,鉴定为对异丙醛基甲苯、香草酸、异香草酸、原儿茶酸、迷迭香酸。结论:对异内醛基甲苯、异香草酸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9.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牛至中挥发油与脂肪酸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治远  赵燕  杨兴斌  吕游 《医药导报》2009,28(5):549-552
目的鉴定秦巴山区牛至中挥发油和脂肪酸成分。方法利用索氏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牛至中脂肪酸和挥发油成分,采用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分离鉴定。结果分别鉴定了脂肪酸中16 个化合物和挥发油中36 个化合物,并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脂肪酸主要由亚油酸甲酯(27.40%)、异油酸甲酯(21.99%)和棕榈酸甲酯(10.63%)组成;挥发油中含量较高的是麝香草酚(27.28%)、十五烷(6.44%)、十八烷(5.53%)、2 甲基 5 (异丙基)苯酚(5.49%)、1-甲氧基-4-甲基-2-(1-异丙基)苯(3.18%)、十六烷(2.77%)、1-甲基-4-(5-甲基-1-亚甲基-4-己烯基) 环己烯(2.70%)。结论牛至脂肪酸和挥发油中含有多种有效活性组分。  相似文献   
10.
牛至系唇形科植物牛至Origannum vulgare L.的干燥全草,又名止痢草、土香薷、川香薷、野荆芥等[1],收载于1993年版《湖南省中药材质量标准》和1977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