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21篇
  免费   897篇
  国内免费   363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5篇
基础医学   86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807篇
内科学   368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科学   192篇
综合类   3731篇
预防医学   974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3396篇
  9篇
中国医学   9876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147篇
  2023年   350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416篇
  2020年   319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842篇
  2013年   880篇
  2012年   1045篇
  2011年   1131篇
  2010年   1067篇
  2009年   904篇
  2008年   1019篇
  2007年   903篇
  2006年   970篇
  2005年   922篇
  2004年   894篇
  2003年   980篇
  2002年   818篇
  2001年   679篇
  2000年   518篇
  1999年   443篇
  1998年   481篇
  1997年   384篇
  1996年   349篇
  1995年   343篇
  1994年   224篇
  1993年   150篇
  1992年   161篇
  1991年   132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14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2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化瘀方联合针灸治疗对脑梗后遗症患者脑血管血液流变动力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脑梗后遗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1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观察组59例患者接受活血化瘀方联合针灸治疗。2组连续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脑血流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脑部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脑部平均血流速度、左侧椎动脉血流量、右侧椎动脉血流量、基底动脉血流量大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前2组患者头晕目眩、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患侧麻木、舌苔白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研究患者头晕目眩、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患侧麻木、舌苔白腻证候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 626,P=0. 000)。结论:活血化瘀方联合针灸能改善脑梗后遗症患者脑血管血液流变动力学指标,保护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张艺嘉  樊珂  崔小数  曹珊 《中医学报》2020,35(9):1908-1912
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和应用前景,治疗方法可归于四类,即活血化瘀、化痰调脂、痰瘀同治、扶正祛邪,研究者辨证施治,多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目前研究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中医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研究重复性差,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及系统深入的实验研究;其次,对专家经验方及中药复方研究不够深入,临床药效物质基础不明确,缺乏对其作用机制的深入挖掘;再次,目前的研究不够系统和全面,主要集中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对斑块易损性研究相对较少。针对上述问题,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为治疗提供更加明确的理论依据和临床证据;同时,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研究模式,以中医宏观辨证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医学技术,参考现代中药药理实验结果选药组方,扩大辨证选药思路,加强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以及对其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鉴定和作用机制研究,并将传统组方理论与针对发病机制的对病治疗相结合,多角度、多层次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此外,应不断深入探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并结合细胞工程、分子生物学及基因科学,积极研究中医药的药效学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方式,为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2年-2013年某院中成药的使用情况,总结其不足;2013年-2014年根据以往中成药使用的不足,改进中成药的应用方式,比较和分析改进前后患者满意度及药物应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013年-2014年中成药使用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2012年-2013年,患者满意率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成药剂型众多、药性各异,在临床使用中需结合中医辩证思想及患者病情、药物剂型及性质等灵活掌握,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促进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诊治的80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汤,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EV1、FEV1/FVC及治疗总有效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活血化瘀汤在治疗AECOPD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且安全性较高,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9,(8)
目的分析《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失眠中成药的成方规律。方法遴选并整理《新编国家中成药》中关于治疗失眠的中成药处方,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0进行频数统计、SPSS Clementine 12.0中的Apriori版块进行关联规则分析,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其中前者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二分类变量资料的Ochiai算法,后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共纳入227个中成药处方,使用频次超过15次以上的中药有41种,共得到药对关联规则20条;3味药物组成关联规则43条,4味药物组成关联规则2条;聚类分析提取出具有同质性的药物组成11组;因子分析共得到公因子14个。结论《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治疗失眠中成药的高频药物以补虚药、安神药、健脾祛湿药为主,药对规则体现出以麦冬→五味子滋阴宁心、茯苓→酸枣仁健脾养血补心的特点;茯苓→白术为具有代表性的健脾祛湿药对,而补益药对重在运用当归、白芍、熟地黄等中药滋肝养血,并适当加入川芎以活血化瘀;聚类分析及因子分析所体现的治法以温肾助阳、补肾填精、清肝泻火为主,其中温肾助阳大多入鹿茸、淫羊藿、菟丝子等壮阳之品,补肾填精可伍黄精,清肝泻火则以黄芩为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对老年重症肺炎疗效及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80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3 d、5 d时血浆NT-pro BNP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77.50%(P<0.05)。治疗后3 d与5 d时研究组血浆NT-pro 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参附注射液能够有效提高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调节脑钠肽水平。  相似文献   
8.
蒲地蓝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消炎制剂,可以清热解毒、抗炎消肿,常被用于疖肿、腮腺炎、咽炎、扁桃体炎等。因其临床起效快,又具有“中成药”的身份,所以在人群中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9.
顾佳麟  霍介格 《河南中医》2019,39(7):1068-1072
目的:以医学文献数据库为基础研究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睡眠障碍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构建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用药规律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4.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及统计。结果:用于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药物共计114味,频次共498次,其中中药分类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占使用频率的72. 9%;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占使用频率的85. 3%;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占使用频率的96. 0%;归经以心、肝、脾、肺为主,占使用频率的65. 1%。结论:对于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床诊治,多从虚论治,临床用药以补虚药、安神药、清热药为主。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