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453篇
  免费   2392篇
  国内免费   1105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76篇
妇产科学   143篇
基础医学   785篇
口腔科学   131篇
临床医学   2279篇
内科学   1683篇
皮肤病学   252篇
神经病学   252篇
特种医学   5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902篇
综合类   8423篇
预防医学   1375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9378篇
  57篇
中国医学   14206篇
肿瘤学   287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397篇
  2023年   1224篇
  2022年   1358篇
  2021年   1689篇
  2020年   1190篇
  2019年   1348篇
  2018年   637篇
  2017年   1250篇
  2016年   1285篇
  2015年   1472篇
  2014年   2421篇
  2013年   2203篇
  2012年   2614篇
  2011年   2876篇
  2010年   2436篇
  2009年   2299篇
  2008年   2285篇
  2007年   1991篇
  2006年   1854篇
  2005年   1676篇
  2004年   1386篇
  2003年   1284篇
  2002年   912篇
  2001年   668篇
  2000年   493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271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127篇
  1993年   85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流感应用帕拉米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定在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儿科住院治疗并确诊流感A或B型患儿20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用帕拉米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00例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评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治疗效果、治疗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流感样症状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流感样症状评分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流感样症状评分略小于对照组,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发热症状缓解、全部症状缓解以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拉米韦注射液可用于儿童流感治疗,不仅能够保证临床疗效,而且可加快症状缓解,同时存在较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4.
HPLC测定宫炎康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宫炎康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波长230nm。结果通过方法学考察,芍药苷进样量在0.0998~0.9980μg与峰面积良好的线性关系,γ=0.9998,回收率99.95%(RSD=1.3%n=5)。结论本法可用于宫炎康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选血栓颗粒制备工艺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丹参酮ⅡA含量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确定工艺C为最佳生产工艺。结论:方法可行、合理。  相似文献   
6.
天智颗粒治疗血管性痴呆肝阳上亢证2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健 《中医杂志》2005,46(10):766-767
为探索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我们在经过神经心理学评价培训和一致性检验后,于2000年10月~2002年12月在长春中医学院附属医院等7家单位,应用天智颗粒治疗VD肝阳上亢证患者24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人的中性粒细胞(PMN),用罗氏染色(Romanowsky stain)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胞浆中含有两种颗粒:嗜天青颗粒(又称初级颗粒)和特异性颗粒(又称次级颗粒)。嗜天青颗粒为粗大的紫红色,在原始粒细胞阶段很少或见不到,至早幼阶段含量最丰富。随着细胞的成熟,酸性粘蛋白合成增加,并与嗜天青的碱性颗粒形成复合物,从而失去嗜天青的特性。故自中幼阶段以下,嗜天青颗粒已变得不明显,甚至已见不到,而让位于细小、不规则的特异性颗粒。然而,在电子显微镜下,即使成熟的PMN,嗜天青颗粒仍可见到。[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