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4篇
  免费   677篇
  国内免费   516篇
耳鼻咽喉   18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247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690篇
内科学   413篇
皮肤病学   32篇
神经病学   154篇
特种医学   12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225篇
综合类   3135篇
预防医学   326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733篇
  12篇
中国医学   5920篇
肿瘤学   289篇
  2024年   88篇
  2023年   294篇
  2022年   277篇
  2021年   325篇
  2020年   260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238篇
  2015年   277篇
  2014年   492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630篇
  2011年   699篇
  2010年   650篇
  2009年   565篇
  2008年   592篇
  2007年   480篇
  2006年   520篇
  2005年   550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575篇
  2002年   475篇
  2001年   418篇
  2000年   410篇
  1999年   336篇
  1998年   343篇
  1997年   339篇
  1996年   272篇
  1995年   299篇
  1994年   326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177篇
  1990年   155篇
  1989年   154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关于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胁痛的临床治疗方案分析。方法本文选择的所有患者均为我院在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胁痛患者,本文选择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柴胡疏肝汤治疗组,每组患者平均为28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采用元胡止痛胶囊进行治疗,柴胡疏肝汤组则为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汤加减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这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结果分析两组治疗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本文柴胡疏肝汤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00%(28/28),常规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21/28),两组进行比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评价两组患者治疗以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柴胡疏肝汤组为17.86%(5/28),常规治疗组为25.00%(7/28),柴胡疏肝汤组稍优于常规治疗组,但P> 0.05,两组之间无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胁痛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柴胡疏肝汤进行加减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的效果,并且治疗具有一定安全性,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壮骨镇痛胶囊对裸鼠乳腺癌骨转移整合素αvβ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2只裸鼠接种乳腺癌细胞后,再随机分为壮骨镇痛胶囊预防组(下称预防组)、壮骨镇痛胶囊治疗组(下称治疗组)、氯磷酸二钠胶囊对照组(下称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各8只,分别予以上述相应药物干预,测定各组的抑瘤率,将移植瘤分离后进行切片,HE染色,并用光镜观察其病理形态,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黏附迁移相关的整合素αvβ3表达。结果 预防组抑瘤率最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抑瘤率相当,两者比较(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组整合素αvβ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而预防组αvβ3表达显著低于治疗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壮骨镇痛胶囊能抑制裸鼠乳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移植瘤组织整合素αvβ3表达有关,预防组的效应比治疗组效应强。  相似文献   
5.
柴胡注射液作为退烧专药,常备于家庭、病房之中。世医每遇发热患者,不问其详状即投之以解热,其汗后热退者十之六七,其不解者十之三四,彼时未曾深思,今习《温病条辨》遂深感震惊,此乃用药不辨证耳。余观今医之现状,确有精研温病之必要。外感、内伤均可发热,内伤发热有气虚、阴虚  相似文献   
6.
人参根总皂甙对热应激小鼠免疫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在45℃高温环境15 min.末梢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和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均下降.血清皮质酮升高。应激前15 min lP人参根总皂甙(GRS)50、100 mg·kg~(-1)可防止末梢血T淋巴细胞百分数的降低,但不能抑制血清皮质酮的升高。GRS50mg·kg~(-1)ip可防止末梢血中淋巴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数的降低。GRS50 mg·kg~(-1)、利血平0.5 mg·kg~(-1)或水杨酸毒扁豆碱0.3 mg·kg~(-1)ip均可消除热应激对小鼠迟发超敏反应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柴胡汤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院于1987-1993年应用大柴胡汤治疗胆道蛔虫病32例。结果治愈29例,有效1例,无效2例,治愈率为90.63%,总有效率为93.75%,治愈者平均服药15天。观察到大柴胡汤具有消炎止痛、利胆排蛔的作用。认为胆道蛔虫病的治疗,不能满足于症状的消失,而应注重虫体的排出,以减少或杜绝形成胆道结石等并发症而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油茶皂甙对实验动物造血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油茶皂甙对豚鼠和罗非鱼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油茶皂甙(1mg/kg)处理前和处理后豚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计数变化。罗非鱼分对照组和油茶皂甙处理组,分别在清水和含1ppm油茶皂甙水饲养6天后,再同时置入清水中净养,观察其存活20%的最高温度。结果:豚鼠用药前后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含量改变轻微,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油茶皂甙处理组罗非鱼在清水中饲养的耐受最高温度为41.5℃,但在含油茶皂甙水中能耐受的最主温度为36℃。结论:油茶皂甙可短暂,轻微地降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但并不影响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10.
西洋参与人参的薄层扫描法鉴别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郑友兰  张崇禧 《中成药》1989,11(7):35-35
作者采用CS-930型双波长薄层层析扫描法,以人参皂甙为指标,对西洋参和人参进行鉴别。方法快速、准确。分析结果表明:西洋参与人参薄层扫描图谱有明显差异。西洋参薄层扫描图谱以人参皂甙Rb_1,峰值最高为其特征,而人参则以人参皂甙Re峰值最高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