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栝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为治疗胸痹心痛不得卧的常用方剂。原文云:“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阳不振,水饮结聚,痰浊壅阻,气机不通,而致心痛彻背,甚至不能平卧,故治以栝蒌薤白半夏汤。方中栝蒌用于宽胸豁痰,薤白辛温,以通阳宣痹,即《张氏医通》所说:“栝蒌性润,用以涤垢腻之痰;薤白臭秽,用以通秽浊之气,同气相求也。”半夏辛温,用以燥脾生之湿。方中白酒畅血行之滞。诸药相合,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频发室性早搏[1]24例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48例,均为本院2012年9月至2014年6月住院及门诊患者,治疗组24例,男16例、女8例,病程(3.32±1.11)年,年龄(62.1+5.9)岁。对照组24例,男19例、女5例,病程(3.41±1.14)年,年龄(62.7±6.1)岁。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和原发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于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的患者,应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方法收集院内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44例进行评估,使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对患者进行治疗,将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情况进行评估和对比。结果药物治疗后,患者显效、有效和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7例(61.4%)、14例(31.8%)和3例(6.8%),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93.2%;44例患者中,有2例(4.5%)患者出现头晕、1例(2.3%)患者出现恶心、1例(2.3%)患者出现胃肠不适的现象,药物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为9.1%。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加味汤治疗胸阳不振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此外,药物引起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低,安全性高,应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单纯以双手掌黄染为主症的患者,临床较为罕见[1],本研究报告了1例以双掌黄染持续10年为首发及唯一的症状的病案,该患者后被确诊为甲状腺机能减退。临床上以双掌黄染为首发症状的情况少见,其治疗效果也鲜有报道。本案例中,我们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经治疗后患者肤色及甲状腺功能指标均出现了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57岁,双掌黄染10年,伴下肢水肿乏力2年。患者于1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手掌部  相似文献   
6.
7.
《伤寒论》中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具有温通心阳,潜镇安神的作用,主要治疗心阳虚而致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等症。笔者将其用于治疗心阳虚型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辅治心阳不足证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组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均好转(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交泰丸加减辅治心阳不足证之不寐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心为“阳中之太阳”是对心脏气化功能的高度概括,指心通过对机体的温煦、推动作用而主宰一身之生命活动。“春伤于风,夏生飧泄”的机制在于,风为阳邪,伏至夏季,化寒伤阳,故生飧泄之阴病。基于心主一身之阳气的理论,从阴阳转化的角度阐述伏风发病的机制更合经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由于心阳理论式微,使五行相胜学说成为主流,从而在理解上出现歧义和偏差。因此,在阅读古籍和理解传统理论时需要注意把握“心阳”理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总结卢尚岭教授对慢性心衰病机认识与治疗经验。心衰是各种心病日久的常见转归,其危害严重。由于导致心衰的疾病不同,因而患者发病年龄、体质、病程与病性有明显差异。心气心阳虚损,乃至衰竭,推动无力,气化失司,以致血瘀水停,是心衰发病的共同病机。五脏俱病,病位在心;心脏受邪,体用俱损。正虚邪实互为影响,心气心阳不足,正虚不充,必然导致气滞、痰浊、瘀血、寒凝、浊滞、水停等邪气内生,邪甚伤正。因此,治疗心衰强调补虚扶正与祛邪泄浊兼顾,以益气温阳、活血通脉、行水泄浊为治疗原则。创制心衰1号方、心衰2号方、益心汤等,并随证加减,常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