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6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97篇
内科学   109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67篇
预防医学   12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657篇
中国医学   4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鼻窦炎是临床上最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近年来鼻内镜技术日益成熟,近20年治疗效果有了显著提高,但仍有部分病例(10%~20%)无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还是非手术治疗效果仍令人失望。慢性鼻窦炎常表现为持续鼻塞、流涕,伴有头痛、头晕等,鼻内镜下鼻窦黏膜呈增生水肿和息肉样变,部分黏膜出现囊性变,窦腔内分泌物多为黏液性,CT示广泛鼻窦黏膜病变,往往累及全组鼻窦。病理特点为损伤局部出现嗜酸性细胞,Th2样淋巴组织、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杯状细胞聚集和黏膜细胞增生等。这就需要一个抗生素治疗的过程,新近一些临床研究提示,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缓解临床鼻窦炎的症状及使鼻息肉缩小。  相似文献   
2.
Pfizer公司将在日本上市一种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Zithromac(azithromycin,阿奇霉素)的儿科颗粒制剂。这种减少苦味的橙味和菠萝口味的制剂旨在提高年轻患者的依从性,适用于广泛的急性感染。标准的每日1次给药方案是:每公斤体重10mg服用3天,该药的补偿价格为每克391.40日元(3.80美元)。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及结果 自2004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MPP20例,男14例,女6例,其临床特点为:(1)潜伏期较长,约2—3周;(2)本病多见于年长儿,5—15岁较多;(3)症状轻重不一,一般起病缓慢,但也有急性起病;(4)常有不规则发热,热型不定,多以低热为主;(5)全部患儿均有咳嗽,刺激性咳嗽为突出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咳出粘稠痰,甚至带血丝,咳嗽不少于3周;(6)肺部体征常不明显;(7)X线检查为本病的重要依据;(8)实验室检查,血清MPPIgM阳性,白细胞可正常;(9)病程自数日至2—4周不等;(10)本病治疗的首选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以红霉素为代表,疗程为2-3周。  相似文献   
4.
肺炎支原体肺炎 (简称MpP)是儿科呼吸系统常见疾病 ,且是小儿长期慢性咳嗽的原因之一 ,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1] 。且常引起小流行 ,偶可出现并发症危及生命 ,故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 ,随着微生物与免疫学的发展 ,MpP的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治疗等方面研究有了进一步进展 ,现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目前已经证实MpP为肺炎支原体 (简称Mp)感染引起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 ,是目前所知能够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 ,直径约 0 2~ 0 3um ,很少超过 1 0um ,可通过细菌滤器。Mp含有DNA、RNA两种核酸 ,无细胞壁 ,有膜及胞浆抗…  相似文献   
5.
罗红霉素致急性胰腺炎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5岁,因2天内口服罗红霉素片150mg×16后,上腹部持续性疼痛3天,于2002年10月22日入院.腹痛呈阵发性加剧,向腰背部放射,并伴有纳差、恶心、呕吐.病前无暴饮暴食,无饮酒嗜好,3年前因"胆囊炎、胆结石"行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潘启超 《新医学》1995,26(10):550-552
临床新药概况(下)中山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潘启超β-内酰胺类抗生素新青霉素类1.氨基青霉素类:可透过内脂层,对一般革兰阴性细菌有效。氨苄西林(ampicillin,氨苄青霉素)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2~6g/d,分4~6小时1次。口服每6小时250-500...  相似文献   
7.
基因工程技术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因工程技术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研究中的应用大致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在基因水平的研究,使人们已从基因结构和组成方面深入了解其生物合成机制;另一方面基于上述研究基础,人们已经可能有目的地进行基因遗传操作,改造这类抗生素的结构,产生新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文将就以上两方面内容作一综述。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从生物合成的角度,是指一组由聚酮体衍生而来的骨架组成的环状内酯环,经常有一或二个糖苷与之相连,最常见的有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和泰洛星等。另外,如两性霉素B、杀念珠菌素、FK-506、雷帕霉素、阿弗菌素等也应属于这一类化合物。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结构见图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途径大致相似,即先由低级脂肪酸经聚酮合成酶缩合形成大环,再连上糖苷。然后进行甲基化或羟基  相似文献   
8.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分析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和特性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以一个大环内酯为母体,通过羟基,以苷键和1~3个分子的糖相联结的一类抗生物质。 多氧大环内酯抗生素,按大环内酯环的组元数,又分为12、14、16和17元环4类。它们都是多功能团的分子,大部分都联结有二甲氨基糖,因而显示碱性。有的不含二甲氨基糖,只含中性糖,因而显示中性。作为医疗使用的多数是属于碱性大环内酯抗生素,重要的有14元环的红霉素(erythromycin)、竹桃  相似文献   
9.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用于治疗慢性气道炎症的历史和临床研究 50年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因其抗菌作用已用于慢性气道炎症,但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使用红霉素治疗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能显著提高DPB患者的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空肠弯曲菌肠炎是由空肠弯曲菌感染引起的小肠结肠炎,病菌主要通过粪口传播,临床上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胃肠道症状,及发热、败血症、心包炎、肾炎、肺炎等的肠外感染症状。病程约1周,为自限性疾病,临床上常规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较强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