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2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52篇
中国医学   36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吴敏  霍晓玲  张毅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5,23(10):1838-1839
箍围法是中医外科的一种独特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就其概念、历史沿革进行探索,以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古今川楝子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对川楝子炮制的目的及功效进行考证,对国家和省级标准中川楝子饮片收录情况进行汇总,对现代川楝子炮制机制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经溯源,古时可划分为9种炮制方法,现因工艺繁琐等原因将川楝子炮制工艺进行了简化。历版《中国药典》中川楝子有净制、炒制2种炮制方法,川楝子因个大、加热不均匀,建议以砂烫法替代炒制,川楝子去皮核时建议用酒浸法替代净制。地方炮制规范记载川楝子制法较多,存在“一地多法、各地各法”现象,缺乏统一质量标准,导致川楝子饮片质量参差不齐,炮制后川楝子的黄酮类、三萜类等成分会发生不同程度改变,进而影响其毒性及药理作用。本文对川楝子炮制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川楝子古法炮制的传承及饮片质量标准提升等方面进行观瞻,以期为川楝子现代炮制工艺与机制研究提供重要的文献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正>全蝎是常用中药,目前,全蝎药材多用盐制,但因含盐量高而影响质量与药效。因此,有必要了解全蝎盐制的历史与目的。 1 全蝎盐制历史沿革 金元以前,全蝎无盐制方法。明清时期,仅有《普济方》明确要求盐制入药,曰:“去梢,盐水炙”。这可能是一时一方之需,因此明清时期的其他医籍中未见收载。但现代,全蝎产地加工用盐水制。如,《药典》用沸盐水煮;《中药鉴定学》用淡盐水呛死,盐水煮3~4 h;《山东省炮制规范》用盐水浸泡8~10h,沸水煮制。  相似文献   
5.
胡鹏  张利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18-2019
运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历史地回顾了柴胡功效的形成过程.结果发现,随着入药时间的推移,柴胡的功效日益丰富.说明柴胡功效的归纳来源于临床长期的复方应用之中,其功效的完善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6.
柴胡饮片古今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柴胡品种和功效的历史演变,炮制方法和炮制作用的历史沿革方面,概括了柴胡饮片的本草研究;从不同地区柴胡的有效成分分析,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炮制方法对柴胡化学成分的影响,阐述了柴胡饮片的化学成分研究;从柴胡的中枢抑制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实验性肝损伤保护作用,抗炎作用,抑菌及抗细菌内毒素作用,抗肿瘤及抗辐射作用,防醉作用,对腺苷酸环化酶的双重调节作用,抗胃溃疡作用,降血脂及利胆作用等方面,总结了柴胡的药理作用.对柴胡及其炮制品的规范化研究奠定了文献基础,对其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槐花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娆娆  原思通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1):1094-1098
整理分析古今医药文献中的槐花炮制资料 ,发现清代以前炮制槐花曾用过蒸、煮、炒、焙 4种方法。由于辅料不同和炮制程度的差异 ,计有 10余种饮片。目前除吉林省有醋炙品、河南省和山东省有蜜炙品外 ,各地均以生品、炒黄和炒炭 3种槐花饮片供临床辨证选用。认真总结前人经验 ,将为开展槐花的现代炮制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酸枣仁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枣仁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Shou的干燥成熟种子,为常用中药,性味甘、酸、平,归肝、胆、心经,具有补肝,宁心,敛汗,生津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对其炮制方法及临床作用均颇为重视,保存了大量丰富的资料.为此,笔者将酸枣仁炮制的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作一系统的阐述,以便全面地搞清其炮制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原始意图和现代药学对其评价,为酸枣仁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通过查阅古籍及现代文献,对淡豆豉的历史演变、古今发酵工艺对比和关键环节控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并总结了淡豆豉的品质影响因素及其控制方法,以期为淡豆豉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经分析后发现,在淡豆豉的发酵过程中,发酵菌种、杂菌、温度和湿度等均为影响其品质的重要因素,“后酵”过程的条件控制更是被历代本草重点关注。此外,古代认可的“香美之豉”是以霉菌为优势菌发酵而成,发酵霉菌的选育和使用应是解决淡豆豉品质问题的要点。因此,基于历代本草所载 “香”和“美”的评价指标深入研究和优化菌种、温度、湿度等工艺条件对提高淡豆豉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绝经前后诸证的疾病认识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根据其临床表现的侧重不同,曾归属于"脏躁"、"百合病"、"年老血崩"、"骨痿",及内科的"心悸"、"失眠"等范畴。本文就绝经前后诸证疾病从古到今对其的认识、命名、描述情况进行了考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