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11篇
口腔科学   2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2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37篇
  2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1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腹腔镜辅助Ⅰ期低位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中远端切缘长度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6例Ⅰ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标本福尔马林固定后,根据病理科测量的远端切缘长度,分为A组(远端切缘<1 cm+吻合环)、B组(远端切缘≥1 cm+吻合环)与Miles组,对比分析3组5年无瘤生存率、5年总生存率。结果:Ⅰ期低位直肠癌,Miles组与B组相比,5年无瘤生存率(94.7%vs. 94.7%,P=0.794)、5年总生存率(97.1%vs.94.4%,P=0.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组相比,A组5年无瘤生存率(69.6%vs. 94.7%,P=0.020)、5年总生存率(80.6%vs. 94.4%,P=0.042)较差。结论:远端切缘长度是影响低位直肠癌远期预后的重要因素,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治疗中需保证远端切缘长度≥1 cm(标本固定后),外科医生术中离断肠管前应预留更长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陈菁 《浙江医学》2003,25(3):186-187
手术后切口感染是主要的手术源性疾病之一。普外科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其他外科手术有共同处 ,但也有其特点。临床通常予围术期常规抗菌药物来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发生。笔者对1865例普外科各类手术切缘的细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作了检测 ,以了解普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切口污染的细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以提示临床医生重视手术操作的规范化、把合理用药纳入临床治疗的思路中。1.1检测对象我院1999年6月~2000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手术病人共1865例 ,年龄在2个月~87岁之间。以择期手术病人为主。1.2采样方法手术完…  相似文献   
3.
超声手术刀组织切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国产超声手术刀,在大白兔活体上进行切割实验.并与普通手术刀和高频电刀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超声手术刀的组织切割速度和切缘整齐情况不及普通手术刀,但有一定的止血功能,组织损伤不如高额电刀大,也不引起肌肉收缩,无组织烧焦气味;术后切缘愈合良好.认为超声手术刀更适合于肝、脾等实质性组织的切割.如在操作柄、刀具、仪器性能等方面能进一步改进,应用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周围边组织中c -mycmRNA表达与手术切缘的安全性关系。方法 用RT -PCR方法检测了 12例胃癌和 16例肠癌标本肿瘤中心及周边组织中c-mycmRNA的表达。结果 肿瘤的各种分型与各个分期c -myc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肿瘤周边组织中 ,距肿瘤边缘 4cm处c -mycmRNA表达率显著下降 (P <0 .0 5 ) ,距肿瘤边缘 5cm以远表达率为 0。结论 根据c -mycmRNA表达 ,距肿瘤边缘 5cm处可定为肿瘤较安全的切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手术病理检查切缘翻译启动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eIF4E)蛋白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989年1月~199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喉鳞癌手术切缘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患者共67例,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切缘与原发灶中eIF4E蛋白的表达,比较阳性及阴性表达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喉鳞癌手术切缘和原发灶eIF4E表达阳性率分别是32.8%(22/67)和100.0%(67/67)。eIF4E切缘阳性组复发、转移和死亡14例(达63.6%),阴性组13例(占28.9%),差异有显著性(P=0.006);寿命表法统计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3.31%与77.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6)。结论 喉鳞癌手术切缘病理检查没有发现癌细胞而eIF4E蛋白表达阳性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方法 分别采用PCR—SSCP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8例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26.47%(18/68)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存在p53基因突变,突变范围均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23.53%(16/68)直肠癌远侧癌旁教膜存在p53蛋白表达,表达范围亦未超出肿瘤远侧3.0cm;直肠癌远侧癌旁黏膜p53基因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无相关性。结论 直肠肿瘤远侧3.0cm可能是直肠癌安全远侧切缘的合适长度。  相似文献   
7.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43例肺癌患者中 ,支气管切缘癌发生 3 1例 ,发生率为 12 .8%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是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的肺癌病例应考虑发生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癌切除组织和支气管p53基因突变及端粒酶活性表达,并对肺癌切除后的效果进行了评价.方法用PCR-SSCP方法,检测60例肺癌和10例肺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标本的支气管切缘(切缘病理切片无癌细胞残留)的p53基因突变及端粒酶活性的表达.结果在60例肺癌中有16例(26.7%)肺癌支气管切缘和30例(50.0%)肺癌组织存在p53基因突变及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肺癌切除组织基因突变及端粒酶活性表达为小细胞癌(100%)最高,次为鳞癌(70%)、腺鳞癌(60%)、腺癌(40%).p53基因突变及端粒酶活性表达与TNM分期有关.Ⅲ期(72.7%)最高,其次为Ⅱ期(58.3%),Ⅰ期(25.5%).术后随访3~8个月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及端粒酶活性表达,10例(62.5%)发生支气管残端复发转移.而p53及端粒酶阴性者术后无残端癌复发.肺癌组织p53及端粒酶阳者中有20例(66.7%)在随访中发现癌复发转移,而p53及端粒酶阴性者中未发现癌复发转移.结论检测支气管切缘p53基因突变及端粒酶活性表达,作为肺癌切除后的"分子边界",可作为早期预测肺癌术后残端复发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廷新 《重庆医学》2006,35(10):F0004
牙齿敏感症是口腔医生经常遇到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前牙切缘、后牙骀面不同程度的磨损、牙颈部楔状缺损、牙釉质发育不全等,遇到温度、化学及机械刺激出现异常酸痛。过去虽然采用的治疗方法很多,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作者从1992年以来,使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光谱技术公司研制的YLK型齿科脱敏仪治疗牙齿敏感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口度是指张口过程中上下中切牙切缘之间的距离,是口腔颌面外科常用的重要临床指标之一,对于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正常人在不同张口度时嚼肌和颞肌前束表面肌电值的测量,探讨张口度与肌电值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找出平均肌电值最小时的张口度范围,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