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芦瑀  刘育英  刘涟祎  李泉  王传社  韩晶岩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2):6-8,16,99,7,10
目的:探讨何首乌水提物对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何首乌组和阿司匹林组,每组6只。用光化学反应法诱导肠系膜细静脉血栓形成,观察各组血栓出现时间、血栓占血管面积一半所需时间、诱导停止后5min、10min、20min和30min时,各组血栓/血管面积比;然后在各组大鼠肠系膜表面滴加甲苯胺蓝,观察细静脉周围肥大细胞脱颗粒,并计算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比率。结果:何首乌水提物可以明显延迟血栓出现时间,明显缩短血栓占血管面积一半所需时间,显著降低血栓/血管面积比,显著减少血管周围肥大细胞脱颗粒。结论:何首乌水提物能明显抑制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形成。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树鼩缺血后适应(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IPoC)神经保护中的调控作用,探讨阻断JAK2-STAT3通路后脑损伤加重的机制。方法:通过光化学反应建立树鼩血栓性脑缺血模型;于缺血后4 h夹闭患侧颈总动脉3次(每次5 min)实施IPoC。于IPoC前10 min侧脑室注射AG490(JAK2抑制剂)后,采用TTC染色观察树鼩脑梗死面积的变化,通过HE染色和电镜观察脑皮层神经元形态改变及超微结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检测IPoC及AG490处理后皮层t-STAT3和p-STAT3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缺血24 h,皮层神经元固缩,线粒体肿胀,嵴溶解;脑梗死面积占半脑面积的(24.78±3.30)%;此时皮层神经元STAT3磷酸化水平明显增高(P<0.01)。IPoC后皮层神经元损伤减轻,线粒体肿胀改善,脑梗死面积占半脑面积的百分比减小为(17.67±1.83)%(P<0.01),STAT3磷酸化水平进一步增高(P<0.01)。然而,给予AG490处理后,皮层神经元损伤加重,脑梗死面积再次增大为(23.85±2.77)%(P<0.05),STAT3磷酸化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结论:IPoC可能通过调控STAT3的磷酸化而减轻树鼩缺血性脑损伤,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可抵消IPoC的保护效应而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三七总皂苷(PNS)、三七皂苷R1(R1)、人参皂苷Rb1(Rb1)、人参皂苷Rg1(Rg1)是三七的主要水溶性成份.含有PNS、R1、Rb1、Rg1的中药复方制剂复方丹参滴丸(CP)能抑制光化学反应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的形成.但是有关PNS、R1、Rb1、Rg1对血栓形成的在体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PNS、R1、Rb1、Rg1对光化学反应(PR)诱导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将麻醉的雄性SD大鼠(200~250g)的肠系膜展开至观察板上,经大鼠股静脉注入血啉甲醚(HMME,1mg/kg),用倒置荧光显微镜100瓦汞灯作光源经蓝光滤光片照射在选定的大鼠肠系膜细静脉上.在照射开始时,设定显示器的时间为0分,在血栓达到细静脉管径的1/2时停止照射,通过连接在显微镜上的CCD连续观察并记录30min内细静脉血栓出现的时间、血栓到达细静脉直径一半的时间、血栓与照射的血管面积比.一部分大鼠在光化学反应前10min,经颈静脉分别一次性注入PNS、R1、Rb1、Rg1(各10mg/kg.BW)、或阿斯匹林(AsP,200mg/kg.BW)提前60min灌胃.结果:光化学反应组在照射13.67±2.67s后细静脉开始出现血栓,血栓与血管径的面积比迅速增加.PNS、R1、Rb1、Rg1、ASP可以延长由照射开始到血栓出现的时间,减少血栓的面积.结论:PNS、R1、Rb1、Rg1可以抑制光化学反应后细静脉血栓的形成,其效果与AsP近似.  相似文献   
5.
光化学疗法又称光敏疗法,是以内服或外用光敏剂结合紫外线照射皮肤引起光化学反应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1925年,Goeckerman首次采用外用焦油制剂与紫外线照射联合用于治疗银屑病取得成功。20世纪70年代研究发现,口服补骨脂素配合长波紫外线(PUVA)照射治疗银屑病效果更明显。积极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是皮肤科临床护理的关键,对于疾病治疗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院自2005年以来使用上海希格玛公司制造的SS-03AB型台式紫外线光化学治疗仪,经护理人员在门诊光化学治疗患者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宣教,患者普遍都能按疗程治疗,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Monte Carlo法模拟超短脉冲激光(630nm)在人体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中的传播,给出了不同时间间隔脉冲激光的透射和反射辐射能量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对于这种脉冲激光,光化学中双光子反应主要是由起始时未被充分散射和吸收的脉冲所驱动,而单光子反应是由经散射后的浸射光所驱动。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液萃取-光化学脱硫组合工艺,研究不同体系的光致脱硫效果,探讨了二苯甲酮敏化催化裂化柴油中脱硫反应的动力学并与二甲亚砜(DMSO)直接萃取脱硫进行了比较。硫化物的光氧化产物用溶剂萃取法脱除,考察的溶剂为水/乙腈混合物及二甲亚砜。实验数据表明:在萃取剂与柴油的体积比为4:3、溶剂含水量φ=0.25的条件下,柴油脱硫率可达64%,收率949/6。对柴油原料及光氧化柴油抽出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柴油中硫化物降解后的形态包括亚磺酸、亚砜和硫酸酯。  相似文献   
8.
光动力治疗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形成的一项治疗肿瘤新技术,目前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不少国家已经获得国家政府相关部门的正式批准,成为治疗肿瘤的一项常规手段。光动力疗法属光医学范畴,其作用基础是光动力效应。在光化学反应中,有一种分子只吸收光子,并将能量传递给那些不能吸收光子的分子,促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而本身则不参与化学反应,恢复到原先的状态,这种分子称为光敏剂。由光敏剂引发的光化学反应称为光敏反应。通常,人们把有氧分子参与的伴随生物效应的光敏反应称为光动力反应,而把可引发…  相似文献   
9.
科学研究证明,过量紫外线照射引起的光化学反应会对人体的皮肤、眼睛及免疫系统造成伤害,诱发口光性皮炎、白内障甚至皮肤癌等。近年来,紫外线对健康的危害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很多人在烈日炎炎的夏季开始注意防晒,外出时会作一定的防晒准备。可您知道吗,春季的阳光虽然没有夏季那样炙热,但紫外线强度并不低,因此也应做好防晒丁作。  相似文献   
10.
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主要用于抗肿瘤的治疗,其疗效取决于肿瘤细胞中滞留的光敏剂(photosensitizers,PSs)的浓度以及可见光对肿瘤的照射强度。PSs一旦接受特定波长的光照就会在分子氧的参与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单态氧:及氧自由基。它们可以氧化多种生物大分子而破坏肿瘤细胞的膜结构、DNA以及其他的细胞器结构。但是,正常细胞同样可以蓄积PSs,从而会导致皮肤的光敏反应以及其他一些副作用,限制了PDT的临床应用。同时,要想有效地杀灭肿瘤细胞必须要有大剂量的PSs,其原因之一在于靶细胞内游离的PSs主要分布于胞浆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