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7篇
  免费   202篇
  国内免费   7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06篇
妇产科学   88篇
基础医学   150篇
口腔科学   21篇
临床医学   1749篇
内科学   698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368篇
综合类   2221篇
预防医学   1212篇
眼科学   16篇
药学   1203篇
  7篇
中国医学   655篇
肿瘤学   63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589篇
  2008年   958篇
  2007年   713篇
  2006年   725篇
  2005年   917篇
  2004年   581篇
  2003年   293篇
  2002年   201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综合体温保护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苏醒期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腔镜手术治疗的老年恶性肿瘤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C组)、体温保护组(T组)和体温保护联合右美托咪定组(T-D组),每组30例。C组常规体温保护,T组和T-D组综合体温保护;T-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开始时(T0)、手术开始30 min(T1)、60 min(T2)、90 min(T3)、120 min(T4)以及手术结束时(T5)的鼻咽温度;于T0、术后2 h(T6)、24 h(T7)和48 h(T8)时抽取静脉血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水平;记录患者术中麻醉药物用量及苏醒期质量指标。结果 与T0比较,C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2~T5时点鼻咽温度明显升高(P < 0.05)。与T0时点比较,C组、T组和T-D组T6、T7和T8时点CD3+和NK cell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C组在T6、T7和T8时点,T组和T-D组在T6和T7时点,CD4+活性均明显降低(P < 0.05)。与C组比较,T组和T-D组T6和T7时点CD3+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和T7时点,CD4+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T组在T7时点,T-D组在T6、T7和T8时点,NK cell活性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 采用体温保护措施联合右美托咪定能够维持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体温稳定,减少围手术期意外低体温(IPH)的发生,并有效提高患者苏醒期质量,减轻免疫抑制程度,加速患者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核心体温维持在老年腹腔手术围麻醉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行腹腔手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主要重视手术操作与麻醉安全,未对患者行特殊体温干预,观察组则对患者实施核心体温维持干预,对比两组围麻醉期指标、术后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各项围麻醉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凝血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26.67%)对比,观察组(6.67%)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体温维持在老年腹腔手术围麻醉期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失血量,对凝血功能进行有效保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麻醉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对其术后苏醒和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43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术中行常规处理,观察组患者术中在常规处理基础上行保温处理,对两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不良反应及对麻醉效果优良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鼻咽温度高于及麻醉效果优良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心率、血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为患者行保温护理有利于缩短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维持其生命体征平稳性,保证患者围术期安全性,对患者术后恢复也具有积极影响,因此该种处理模式应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新世界》2006,(1):31-31
1.临床症状多不明显,患者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 2.以单纯收缩期血压升高比较多见,而且年龄越大,这种现象越突出。 3.血压波动幅度比较大。  相似文献   
5.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已将医用红外热像技术作为检测亚健康状态的哨兵,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临床荟萃》2006,21(18):1313-1313
瑞典Bennet等对1213例心肌梗死(MI)后患者及156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男性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升高,可增加MI发病的风险。肥胖者TNF—α水平亦升高,更大程度地增加了MI的发病风险。Bennet等认为.这一研究结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春萌 《华西医学》2006,21(3):583-584
麻醉后寒战是指麻醉后病人出现不随意的肌肉收缩,外周血管收缩及中心体温下降,使机体耗氧量增加,呼吸及循环系统负担增大。麻醉后寒战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5%~65%,尤其是硬膜外麻醉后发生率较高。所以麻醉后寒战的防治越来越引起临床麻醉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现将本文搜集近年来医学期刊所报道的硬膜外麻醉后寒战原因及防治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阿希实验     
研究生毕业的小周,28岁,在某外企工作。平时常和“哥们”上餐厅、下饭馆改善生活。近来感到全身困乏无力,食欲锐减。平时“垂涎三尺”的红烧肉成了恶心、呕吐的“催化剂”。同时还有右肋下胀痛、尿色深黄如浓茶,接着白眼珠也发黄了。全家人特别着急,因为小周的爷爷就是黄疸最后确诊为肝癌而去世的。  相似文献   
9.
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充气温控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控温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平卧位脑肿瘤切除术患者,年龄16—65岁,体重41-72 kg,ASAⅠ-Ⅲ级,随机分为2组(n=20):A组,术中充气温控毯24℃风档进行降温,肿瘤切除完毕前30 min进行复温;B组,术中充气温控毯维持中心温度正常(35.2—36.60℃)。均采用气管内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注射异丙酚1.5~2 mg/kg、芬太尼4-6μg/kg、维库溴铵0.1~0.2 mg/kg诱导,吸入0.6%-1.2%异氟醚维持;吸入氧浓度40%;异丙酚1.5~2 mg·kg-1·h-1持续输注;维库溴铵1~2 mg间断静脉注射。每5分钟记录1次中心温度(鼻咽温),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A组2例患者因手术时间超过24 h剔除,共38例进行统计。A组患者降温速率(1.11±0.05)℃/h,复温速率(0.74±0.09)℃/h。A组患者89%(16/18)在硬脑膜打开前达到目标温度34℃,平台期平均中心温度(34.3±0.5)℃,距34℃最大升幅0.52℃,最大降幅为0.23℃。A组患者67%(12/18)手术结束时中心温度恢复正常。返回ICU后A组患者中心温度(返回ICU时实测温度的均值)(35.8±0.6)℃低于B组(36.6±0.4)℃(P<0.05)。A组患者4例术后出现寒颤、3例发热、1例死亡。结论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充气温控毯可较理想地降低体温,相对于降温效率其复温效率偏低。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杂志》2006,14(5):403-404
问:左心疾病怎么会影响肺?答: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升高或左房压升高时,可引起肺静脉压(PVP)高,再进一步引起肺毛细血管压、肺动脉压升高。常见的左心疾病包括左室收缩功能下降,如冠心病、二尖瓣返流、心肌病。左心舒张功能下降,如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左房压高:如二尖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