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水杨醛-N′-(2-呋喃硫羰基)腙铜配合物(CSFC)在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方法:10只家兔静脉注射CSFC5mg·kg-1,用反相HPLC法测定血清药物浓度。结果:CSFC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为:T12α=3.4±1.7min,T12β=65.5±14.6min,K12=0.1183±0.0669min-1,K21=0.0228±0.0065min-1,K10=0.1202±0.0407min-1,V0=0.305±0.184L·kg-1,CL=1.896±0.470L·kg-1·h-1,AUC=170.1±57.0mg·min-1·L-1。结论:CSFC在兔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也较快。家兔静注5mg·kg-1,可维持抗结核杆菌有效血浓度6h。  相似文献   
2.
发样用HN03-HCO04加热消化,然后用BAO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微量铜,T(4-TAP)P法测痕量铜。方法的准确度用不同方法对照分析的结果比对,所得结果准确可靠,应用BAO法测定人发、粉尘和尿铜,弄清了发铜的含量水平,铜污染的来源及其迁移,从而为微量铜与健康的研究,环境污染防治以及发铜的标准参照测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氟喹诺酮类药物 (FQNs)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羰基羟基氰氯苯腙(CCCP)对其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 ,同时测定CCCP对 FQNs的 MIC值的影响。结果  14 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呈现多重耐药 ,但对SMZ/ TMP、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以及 FQNs的耐药率较低 ,尤其是新型 FQNs具有很高的抗菌活性 ,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 CCCP在体外能增强 FQNs的抗菌活性 ,主动外排机制不仅存在于 FQNs耐药菌株 ,而且也存在于 FQNs敏感菌株 ,但是CCCP对 4种 FQNs耐药菌株的影响更大。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感染经验上可选用 SMZ/ TMP或 FQNs治疗 ,对于严重感染可采用 SMZ/ TMP和替卡西林 /克拉维酸联合或用新型 FQNs治疗。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的确能降低 FQNs对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 MIC,若能保证安全性 ,可望用于临床克服细菌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抗菌活性及氰氯苯腙(CCCP)对其主动外排泵表型特征的影响。方法 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FQNS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CCCP对FQNS的MIC值的影响。结果 111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FQNS耐药率较低,尤以新型FQNS抗菌活性较高,其中抗菌活性由高到低依次是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主动外排泵抑制剂CCCP在体外能增强FQNS抗菌活性,主动外排机制即存在于FQNS耐药菌株,也存在于FQNS敏感菌株。但是CCCP对4种FQNS耐药菌株影响更大。结论 主动外排泵抑制剂在体外能降低FQNS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若能保证安全性,可能成为临床克服细菌耐药性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OD样受体家族pyrin域3(Nod 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对脱髓鞘损伤致小鼠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对照组、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PZ)模型组、CPZ+Nlrp3 shiNA组和Nlrp3 shRNA组;将对照或Nlrp3 shRNA慢病毒分别立体定位注射至小鼠胼胝体。1周后,小鼠喂食CPZ并测量喂食期间小鼠体质量;开场实验检测小鼠活动区域与距离,LFB-PAS染色观察脱髓鞘程度。结果:CPZ喂食2周内,小鼠平均体质量急剧下降;到5周时,CPZ模型组平均体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与CPZ+Nlrp3 shRNA组。行为学检测显示,对照组和CPZ+Nlrp3 shRNA组小鼠后肢站立次数较CPZ模型组明显减少,而中央区域活动距离与活动总距离的比值CPZ模型组显著增加。LFBPAS染色显示CPZ模型组胼胝体膝部髓鞘几乎完全缺失,其髓鞘化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和CPZ+Nlpr3shRNA组。结论:Nlrp3敲减可缓解CPZ诱导的小鼠髓鞘脱失,并改善其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一种丸剂中非法添加环丙沙星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19F-核磁共振定量(19F-qNMR)法对添加入当归苦参丸中的环丙沙星进行检测,以4,4’-二氟二苯甲酮为内标,以氘代DMSO为溶剂,采集δ-120.3处环丙沙星信号和δ-104.8处内标信号面积,计算环丙沙星的含量。结果 以环丙沙星和内标信号面积比为纵坐标,环丙沙星和内标质量比为横坐标,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3.384 1X+0.114 8,R2=0.992,环丙沙星在5~30 mmol/L具有良好的线性,检出限为7.798×10-2 mg/mL,定量限为0.260 mg/mL。建立的19F-qNMR法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加样回收率均符合检测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19F-qNMR法样品制备简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适合对丸剂中非法添加的环丙沙星进行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11种二苯甲酮衍生物对酪氨酸酶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7种化合物对酪氨酸酶表现出激活效应,其中4-羟基二苯甲酮与-3羟基二苯甲酮对酪氨酸酶最大激活率分别达到230%和214%。当化合物中羟基被其他官能团,如甲基、甲氧基、氟等取代之后,这类化合物对酪氨酸酶的激活效应会大幅度降低,甚至消失。动力学研究显示,4-羟基二苯甲酮与3-羟基二苯甲酮对酪氨酸酶激活动力学模式均为非竞争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麻素(WIN55212-2)对双环己酮草酰二腙(cuprizone)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小鼠髓鞘的修复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C57BL/6小鼠95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0.2%的cuprizone饲料喂养6周)、二甲基亚砜(DMSO)组(0.2% cuprizone饲料喂养3周后开始腹腔注射等量的DMSO混合液)和治疗组(0.2% cuprizone饲料喂养3周后开始腹腔注射1 mg·kg-1 WIN55212-2)。采用黑金Ⅱ髓鞘染色技术对小鼠髓鞘组织染色,观察其组织形态表现;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小鼠大脑组织中结侧蛋白(JN)、髓鞘碱性蛋白(MBP)和转录因子Nkx2.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黑金Ⅱ髓鞘染色,空白对照组小鼠大脑胼胝体区域有明显的着色,模型组小鼠大脑胼胝体区着色较浅。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大脑组织中JN和MBP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DMSO组比较,治疗组小鼠大脑组织中JN和Nkx2.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大麻素可能通过转录因子Nkx2.2蛋白促进cuprizone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小鼠大脑组织中JN蛋白表达,促进髓鞘再生和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测定原料药4,5,2''-三吗啉酰氧基-2,5''-二氯二苯甲酮(LF1)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RP-HPLC方法。方法 采用Diamonsil 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磷酸水(60:40,pH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 nm,体积流量1 mL/min,柱温25℃。结果 主峰与杂质峰分离良好,LF1和杂质A分别在质量浓度1.0~100(r=0.999 8)和0.2~2.4 mg/L (r=0.999 6)线性关系良好,最低检测限分别为1和2 ng/m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7%和102.0%。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LF1原料药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测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氟喹诺酮的作用机制和结构特征设计抗肿瘤氟喹诺酮化合物。方法 1,2,4-三唑杂环作为恩诺沙星C-3上羧基的电子等排体,硫基乙酰腙作为功能修饰侧链,设计合成了新的1,2,4-三唑硫基乙酰腙类氟喹诺酮C-3衍生物(7a-7l),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用M TT[3-(4,5-dimethyl-2-thiazolyl)-2,5-diphenyl-2-H-tetrazolium bromide]方法评价了体外对SMMC-7721、L1210和HL60共3种癌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合成了12个新目标物,对3种癌细胞抗肿瘤活性强于母体恩诺沙星。构效关系表明,2-羟基苯环基或吸电子基取代苯基类化合物的活性强于其他取代基的化合物,其中对SMMC-7721细胞的活性与对照阿霉素相当。结论硫基乙酰腙功能基修饰的1,2,4-三唑杂环替代氟喹诺酮C-3上羧基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