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少肌症"是人步入老年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综合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的衰老,肌肉减少速度也会加快,肌肉量越来越少。一般40岁以后肌肉每年丢失率为0.5%~1%,到了50岁以后丢失率为每年1%~2%。到60岁时肌肉的丢失量已经达到30%,80岁肌肉丢失量为50%左右。当人体肌肉减少到30%时,肌肉的正常功能就会受到影响了。  相似文献   
2.
《实用全科医学》2010,(12):1558-1558
为了高效、便捷、安全、快速为作者服务,缩短稿件退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发表周期,及时报道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及其应用推广,避免因稿件在邮寄过程中邮寄时间长、丢失率高、信息不畅通等原因,不能及时将稿件处理情况反馈给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与作者沟通,影响作者的积极性及稿件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骨峰值及骨丢失率对骨质疏松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峰值和骨丢失率是骨质疏松的主要决定因素。骨峰值与VDR基因等遗传因素有关,骨丢失率随年龄、部位不同而异,且受体重、绝经年限等因素影响。骨峰值和骨丢失率对预测骨折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用全科医学》2010,(11):1470-1470
为了高效、便捷、安全、快速为作者服务,缩短稿件退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发表周期,及时报道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及其应用推广,避免因稿件在邮寄过程中邮寄时间长、丢失率高、信息不畅通等原因,不能及时将稿件处理情况反馈给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与作者沟通,影响作者的积极性及稿件的时效性。本刊将对凡是网上投稿的稿件处理情况一律实行网上告知,请作者注意自己投稿的电子信箱。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区5 168人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目的 探索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京地区20-89岁人群中5168人,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2-4)、股骨上端(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按5年为一年龄组,将其分成14组。结果 (1)女性骨峰值出现于30-34岁,男性出现于25-29岁。(2)女性40岁时Ward's区骨量已有明显丢失,50-59岁各部位骨量丢失加速,80岁时再加速(BMD平均年丢失率均>1%)。男性骨量丢失是逐渐、缓慢的,但在65以后也有一较快骨量丢失过程,其主要部位是Neck、Ward's、Troch。结论 (1)40岁后应检测BMD变化,监测部位以股骨上端Ward's最敏感。(2)OP的防治重点在女性,老年男性同样要重视。  相似文献   
6.
胶布撕脱皮肤角质层对皮肤刺激性斑贴试验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直接进行斑贴试验(patch test,PT)与先反复多次进行胶带粘贴(tapestripping,TAP)再进行斑贴试验(tapestripping+pacth test,TAPPT)后皮肤反应的异同,探讨已受到亚临床刺激的皮肤对再次发生的刺激性皮炎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30名健康女性双前臂屈侧按随机原则分别进行TAP、PT、TAPPT及空白对照4种处理.TAP共5 d,PT于第6天进行.试验期间每天进行临床评估,第0、第6天PT前及第7、第8天进行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及皮肤表面pH值的检测.结果:①PT、TAPPT刺激率分别为60%、100%,TAPPT刺激率高于PT(P<0.05).②TAPPT评分高于PT(P<0.05).③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与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升高,TAPPT部位△B-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大于PT部位△8-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与第7天相比,第8天PT、TAPPT的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均下降,TAP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小于PT△7-8经表皮水分丢失率值(P<0.05).④与基础值相比,第8天PT的表皮含水量下降,TAPPT的表皮含水量上升,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与TAPPT部位△B-8表皮含水量差异有显著性(P<0.05).⑤与基础值相比,PT、TAPPT部位的a*值均升高,TAPPT△B-8a*值高于PT△B-8a*值(P<0.05).⑥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a*值正相关,TAPPT部位临床评分与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a*值、pH值之间正相关.结论:①当皮肤屏障经胶带粘贴后产生亚临床刺激的破坏,如再次发生刺激性皮炎,会增加其发生率,增强其严重程度.②经表皮水分丢失率、表皮含水量、Chromameter a*值能反映皮肤受到TAP及PT刺激后的变化,可作为评判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客观参数.  相似文献   
7.
为了高效、便捷、安全、快速为作者服务,缩短稿件退修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发表周期,及时报道研究的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新经验及其应用推广,避免因稿件在邮寄过程中邮寄时间长、丢失率高、信息不畅通等原因,不能及时将稿件处理情况反馈给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及时与作者沟通,影响作者的积极性及稿件的时效性。本刊将对凡是网上投稿的稿件处理情况一律实行网上告知,请作者注意自己投稿的电子信箱。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区1835例女性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探索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症(OP)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作者对20~90岁的1835例女性,采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DPX-L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髋部(NeckWard’sTroch)的骨密度(其中腰椎1805人,髋部115人),按10岁为一年龄组,将其分为7组。结果腰椎L2-4和髋部的BMD最高值均见于30~39岁组,40岁以后BMD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50岁以后BMD明显降低。各部位BMD累积丢失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髋部BMD累积丢失率高于腰椎,腰椎BMD累积丢失率在50岁以后达20%~35%,髋部三个部位中BMD累积丢失率最高的是Ward’s三角,在50岁以后达40%~60%:分别以低于峰值BMD减低2s和2.5s为诊断OP的标准,前者的OP检出率明显高于后者。50岁以后OP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髋部OP检出率明显高于腰椎,70岁以后达90%以上。结论以峰值BMD-2s为女性OP的诊断标准更适合中国女性。骨质疏松防治重点在50岁以后的绝经妇女,对腰椎BMD正常而有症状者,应参考髋部BMD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Sirius角膜地形图仪在儿童干眼症泪膜稳定性及角膜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衡水市人民医院自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10例干眼症患儿为干眼症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9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记录并比较两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vg-BUT)、角膜厚度及睑板腺丢失率。结果 干眼症组NIF-BUT、NIAvg-BUT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组、干眼症组角膜中央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症组上、下睑板腺丢失率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i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能有效反映干眼症患儿的泪膜破裂时间及睑板腺功能不良情况,具有客观、无创特点且可重复操作等优点,是评估儿童干眼症的有效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0.
非超声乳化与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比较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术对术后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对74例83眼分别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与超声乳化术,术后观察视力、角膜水肿、角膜散光、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结果对晶状体核硬度在Ⅲ~Ⅳ级的患者,术后角膜散光,角膜水肿,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均有差异性(p<0.05),术后视力无差异(p>0.05);对核硬度在Ⅰ~Ⅱ级的患者,两种术式对上述观察值无影响(p>0.05).结论对年龄较大,晶状体核硬度大的患者,虽然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术后散光大一些,但视力不受影响,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小,故应选择非超声乳化小切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