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红娟 《日本医学介绍》1992,13(10):453-454
丙丁酚(probucol)与其他高脂血症治疗药物不同,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已知,体内氧化LDL 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和进展有直接关系。本药抑制LDL 的氧化变性,抗动脉硬化,近年来已受到重视。在高胆固醇血症中,LDL 增加的高脂血症Ⅱa 型发生率最高,治疗主要使用HMGCoA 还原酶抑制剂、阴离子交换树脂、丙丁酚等。对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等重病例,临床上可采用LDL 分离装置,现在一般是与其他药物疗法并用。其他治疗方法的降低胆固醇的机理都已经很明确,但本剂机理尚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细胞计数和MTT快速比色计量法观察到体外培养的半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共厕培养后,前者明显增殖(P<0.01)。抗氧化剂丙丁酚(100μmol·L-1)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对两者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无影响,同时也不能阻断丙丁酚的抑制两者促细胞增殖作用.这一结果提示,丙丁酚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外源性氧自由基促平滑肌细胞增殖,这一作用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一氧化氮的合成及释放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丙丁酚抑制体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丙丁酚对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 (VCAM-1)、P-选择素和E-选择素表达的影响,对比分析丙丁酚和上述粘附分子单克隆抗体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作用.结果:丙丁酚呈浓度依赖性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丙丁酚浓度从10μmol/L增加到80μmol/L,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从16.7%降低至7.0%(P<0.01),同时ICAM-1和P-选择素表达分别被抑制75%和72%(P丙丁酚保护的粘附指数9.3%.结论:丙丁酚通过多途径抑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其中包括抑制ICAM-1和P-选择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丙丁酚是临床应用的降脂药物,由于其结构中两个羟基取代的苯环而具有断链抗氧化剂活性,可干预抵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形成,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丙丁酚改善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选择36例I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丙丁酚组和常规治疗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调脂、抗血小板和抗心肌缺血的基础治疗以及常规抗心衰治疗,丙丁酚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丙丁酚片。治疗初及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下列指标的变化情况:NYHA心功能分级;血脂指标:TC、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应激指标: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炎症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丙丁酚组患者MDA明显降低(P<0.05),ox-LDL明显降低(P<0.01),SOD明显增高(P<0.01),NYHA心功能分级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LVEF有增加的趋向,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丙丁酚对于TG、HDL-C、LDL-C、hs-CRP、ESR、LVEDD和LVESD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丁酚改善ICM心力衰竭患者心衰的作用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与其调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丁酚(probucol,PBC)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方法:采用Cu~(2 )(10μmol/L)处理巨噬细胞,并观察了丙丁酚对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及其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的抑制作用和对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结果:10-80μmol/L PBC能抑制Cu~(2 )诱导的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MDA从15.30抑制到7.74μmol/g cell protein,P<0.01),且PBC处理的巨噬细胞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较对照组低(MDA从5.18到1.65μmol/g cell protein,P<0.05)。PBC对Cu~(2 )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IL-1β抑制45%,apo E分泌增加65%。结论:丙丁酚在体外能抑制巨噬细胞脂质过氧化及其介导的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并调节巨噬细胞的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7.
李梅  彭辉灿 《眼科新进展》2011,31(3):228-23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丙丁酚(普罗布考,Probucol)对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增殖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从角膜移植术后新鲜人眼球提取的HRCEC。取生长良好的第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不同浓度丙丁酚(5μmol.L-1、10μmol.L-1、20μmol.L-1、40μmol.L-1、80μmol.L-1)组,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检测24h不同浓度的丙丁酚对其增殖的抑制作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和不同浓度丙丁酚(5μmol.L-1、40μmol.L-1、80μmol.L-1)组HRCEC中VEGF的表达。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丙丁酚作用于原代培养HRCEC24h,细胞增生抑制率分别为8.40%、20.84%、34.90%、45.32%、55.38%。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丙丁酚可抑制高糖环境下HRCEC的增殖(P<0.05),24h内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低糖对照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0.05)。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与丙丁酚浓度分别为5μmol.L-1、40μmol.L-1、80μmol.L-1作用于HRCEC24h,免疫细胞化学背景灰度值与阳性灰度值之差分别为28.75±3.77、71.93±8.37、54.67±4.33、41.43±3.45、29.18±3.37。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加药组作用24h VEGF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VEGF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结论 丙丁酚对体外培养的高糖环境下HRCEC的增殖及高糖引起VEGF表达的上调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丙丁酚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丙丁酚具有调血脂、抗氧化、抗炎、改善内皮细胞功能、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等作用,在防治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笔者对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用细胞计数和MTT快速比色计量法观察到体外培训的牛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分别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共同培养后,前者明显增殖(P<0.01)。抗氧化剂丙丁酚(100μmol·L-1)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促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对两者促平滑肌细胞增殖的作用无影响,同时也不能阻断丙丁酚的抑制两者促细胞增殖作用。这一结果提示,丙丁酚能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外源性氧自由基促平滑肌细胞增殖,这一作用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中一氧化氮的合成及释放无关。  相似文献   
10.
HDL的体外氧化及丙丁酚的抗氧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DL)的体外氧化过程及丙丁酚对HDL氧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获取人血清HDL,以Cu^2+介导其氧化,荧光法检测样品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BARS)的含量,用于判定氧化效果。结果 Cu^2+可有效地介导HDL的体外氧化,并在一定范围内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预先加入丙丁酚可有效阻止HDL的体外氧化,5μmol/L丙丁酚即有显著的抗氧化作用。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