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生眼屈光度动态变化与近视眼的追踪调查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索学生半年眼屈光度变化与近视眼发病规律。方法 对708 名学生眼屈光度与近视眼发病情况进行了追踪调查。结果 6 ~14 岁学生各年龄组段眼屈光度半年下降均值为0-282D~0-465D,其中远视屈光度下降均值为+ 0-122D~+ 0-397D。学生在6 岁时已有近视眼发生,6 ~14 岁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为4-44 % ~23-96 % ( P< 0-01) 。有近视眼家族史的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出现高峰年龄为8 岁,无家族史者为10 岁。学生远视屈光度逐渐下降,下降幅度随年龄组段的递增而减少。学生近视眼新发病率随年龄组段递增而上升,有近视眼家族史的学生发病高峰年龄比无近视眼家族史者提前2 岁。结论 远视屈光度下降幅度大小可作为预测学生近视眼发生与否的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招收飞行学员远视力标准降至08后,视力合格学生的屈光状态。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参检学生290名,按照每只眼的远视力分组,视力0.8~0.9分为A组、1.0~2.0分为B组,2组学生散瞳后接受检影验光,观察其屈光状态。结果A组90.47%的参检学生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B组90.77%的参检学生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招收飞行学员远视力标准降至0.8后,眼屈光度在体检标准合格范围内,合格人数大幅增加,满足了招飞需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睫状肌麻痹前后屈光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 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6月在中国河北省邯郸永年县进行眼科屈光检查710例(1410只眼)的资料。其中,男性364例(721只眼),女性346例(689只眼);年龄30~83岁,平均年龄(50.9±10.3)岁。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检测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的屈光度。采用眼科A型超声检查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眼部生物学参数。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等效球镜(SE)的描述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者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不同年龄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后SE的一致性,采用Bland-Altman plots进行评估。不同性别间睫状肌麻痹后SE与睫状肌麻痹前角膜曲率K值(K)、前房深度(ACD)、眼轴长度(AL)、睫状肌麻痹后中央角膜厚度(LT)、晶状体混浊程度(NO)、晶状体核的颜色(NC)、晶状体皮质(C)及晶状体后囊下混浊的程度(PSC)的比较,采用线性混合模型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各屈光指标间的相关性。 结果710例(1410只眼)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平均SE为(-0.37±1.22)D,睫状肌麻痹后的平均SE为(0.13±1.11)D。经t检验,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75,P<0.05)。Bland-Altman plots分析显示睫状肌麻痹后的SE发生远视漂移,且随年龄的增加该漂移逐渐减小。所有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K值、CCT、ACD及AL,以及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及PSC分别为(44.02±1.51)D、(2.88±0.36)mm、(23.07±0.95)mm、(4.52±0.41)mm、(2.72±0.43)、(2.72±0.43)、(0.26±0.63)及(0.13±0.26)。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与SE呈正相关。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13,0.11,0.11,0.07;P<0.05)。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前的K值、ACD、AL及睫状肌麻痹后的PSC与SE呈负相关(r=-0.12,-0.17,-0.20,-0.13;P<0.05)。近视眼与睫状肌麻痹前的AL、睫状肌麻痹后的NO、NC、C及PSC呈负相关。经Pearson相关分析,其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22,-0.15,-0.15,-0.14,-0.42;P<0.05)。 结论受检者睫状肌麻痹后SE发生明显的远视漂移,且随年龄增加此现象逐渐减小。睫状肌麻痹前的K、ACD、AL,以及睫状肌麻痹后的LT、NO、NC、C和PSC均与SE相关,其中影响近视眼的因素有AL、NO、NC、C及PSC。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rans-PRK、FS-LASIK和SMILE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Trans-PRK组54眼、FS-LASIK组55眼和SMILE组56眼进行回顾性病例研究,随访6个月,比较三组的术前术后各个时间点的视力、屈光度、高阶像差,评估三种不同术式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 (1)三组术前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8, 0.148, 0.31, 0.285, 0.283, 0.901);(2)术后1、3、6个月三组之间的U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02),组内比较时Trans-PRK组术后6个月视力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571,P=0.014);(3)三组间只有在术后1个月柱镜度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11,P=0.009),两两比较时FS-LASIK组柱镜度数小于SMILE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400,P=0.004),在术后3、6个月三组之间的柱镜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9, 0.106);(4)术后1、3、6个月三组之间的SE差...  相似文献   
5.
人工晶体屈光度回归公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SRKⅡ公式在计算人工晶体屈光度时的局限性,对415只后房型人工晶体眼的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和正视化人工晶体屈光度进行回归分析后,设计出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线性回归公式的曲线回归公式——二元三次计算公式。结果:二元三次回归公式为一单调递增曲线,呈连续分布,不分区间。利用二元三次回归公式计算的总体标准差小于SRKⅡ公式的总体标准差。结论:二元三次曲线回归公式计算法有助于临床更准确地进行人工晶体屈光度的计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计算机阅读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及其变化与屈光度、优势眼的关系.方法 30名受试者按不同屈光度、屈光参差状态、优势眼分组,均作连续计算机终端阅读2h,阅读前后分别查单眼调节幅度.结果 (1)连续2h计算机阅读前,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有相关性(r=0.439,P=0.003);阅读后,调节幅度的变化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121,P=0.434).(2)计算机终端阅读前,优势眼的调节幅度大小与非优势眼调节幅度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阅读后,优势眼的调节幅度变化比非优势眼调节幅度变化大(P<0.05).(3)生理性屈光参差组和病理性屈光参差组两组内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屈光不正度数较高或较低眼别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 计算机阅读前,调节幅度的大小与屈光度有相关性;计算机阅读后优势眼的调节幅度变化比非优势眼调节幅度变化大;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屈光不正度数较高或较低眼别之间无相关.高调节幅度及优势眼可能并不是近视进展中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近视散光眼角膜像差与屈光度、年龄的关系以及左右眼的对称关系,为眼部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屈光中心欲行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的患者96例192只眼,术前进行眼科常规检查以及角膜波阵面像差检查.年龄18~48岁,平均(25.8±4.0)岁;包括男性54例108只眼,女性42例84只眼;球镜为-2.59~-10.74D,平均(-3.82±2.21)D;柱镜为-0.05~-2.44D,平均(-0.71±0.51)D.分析角膜像差与年龄、屈光度的关系以及角膜像差在左右眼之间的关系.结果 (1)Z13 RMS3项角膜像差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角膜球差和球镜屈光度呈正相关(r = 0.375,P < 0.01),角膜彗差和柱镜屈光度呈负相关(r = -0.335,P < 0.05),高度近视组角膜彗差和球镜屈光度呈负相关(r = -0.468,P < 0.01).(3)左右眼角膜像差呈对称关系.结论 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分析,彗差与年龄呈正相关,球差和彗差分别与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呈负相关,高度近视患者彗差与球镜屈光度呈负相关,双眼角膜像差有明显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青少年近视眼屈光度与角膜屈光力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角膜地形图仪和角膜曲率仪对年龄在8~22岁的近视患者,336例共672只眼的屈光度和角膜屈光力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垂直径角膜屈光力明显大于水平径角膜屈光力(P<0.001),垂直径角膜屈光力与屈光度呈正相关,并且随近视屈光度增加有明显增高的趋势(P<0.05);而在高度近视眼与中度近视眼组之间,垂直角膜屈光力的增加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垂直径角膜屈光力的增高是青少年中、低度近视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人眼角膜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在屈光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准分子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被证实,本文分析了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原理,在研究国内外人眼角膜建模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能够用于进行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手术的人眼角膜数学模型,研究了角膜数学模型在屈光手术中的应用,并给出了具体的算法框图,将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准分子激光眼科治疗机,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不同颜色簿本对学生屈光度影响的长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不同颜色簿本对学生屈光度的可能影响。[方法]对111名小学三年级学生和151名初二年级学生进行分组调查。小学观察组56人使用黄色簿本,对照组55人使用白色簿本;中学观察组75人使用黄色簿本,对照组76人使用白色簿本。[结果]1年后小学观察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33D,对照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67D;中学观察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38D,对照组学生的近视屈光度增加-0.69D。[结论]黄色簿本改变了视觉信息环境,使用黄色簿本的学生近视发展的速度较使用白色簿本学生缓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